我们距离真正的经济危机,其实还有很远

文摘   2024-12-28 12:24   山东  


现在的经济问题、失业问题真的很严峻吗?


退休人员还在涨工资,体制内大涨,体制外小涨;


今年以来工商银行为首的四大国有银行股价续创新高,平均涨幅40%以上;


一直被专家看低的RMB,在2024年全球支付占比中反超日元,重回第四名;


一二线城市周末消费情况根本看不出经济危机的味道,前几天这边万象城开了一家网红面馆,排队到取面时间要一个半小时。


而且还不是很好吃。


现在国内的问题,并不是真正的经济危机,或者失业潮,现在的问题更像是一种结构的调整,调整中的出清。


所以呈现出一种体制内很好,体制外很煎熬的局面。



有一家经营不算很好的农商银行,三五年都不分红的那种,之前反腐落马了几个高管,现在一线柜员年收入也能破10万,支行副行长、分理处主任能拿到30万左右的明面收入,至于暗地里的,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


好一点的,广州那边四大行的一线客户经理,工作五年八年以上有了一定基础,年收入在30万左右,差一些的也有个20万。


中国银行的收入在四大行里面是最佛系的,当年被人戏称“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工资2500”,但工资真的是2500吗?


中国的私企产业工人号称月薪七八千,但是没活的时候拿个两三千的保底工资很常见,没收入的都比比皆是,银行虽然被戏称月薪2500,但是每个月公积金两千多,年底有积分,有补贴,有十三个月工资,有年终奖,好一点的,还会发各种各样的福利。


杂七杂八加起来,一年也不止十万。


现在中国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很复杂,体制内的人,丝毫看不出经济危机的苗头,体制外的人,整日叫苦连天,就像中国现在到底是通胀趋势还是通缩趋势,谁都说不清楚。


因为有钱人看到的都是高端奢侈品的通缩,例如房地产,没钱的,每天面对菜价贵了,肉价贵了,脑子里想的都是通胀,“钱毛了”。



但我们距离真正的经济危机,还有很远。


因为我们国家仍然是“公有制为主体”,这个主体,更多的是“主体地位”,所以这几年,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公务员单位的日子依然好过,今年9月开始化债问题说白了就是要保障地方体制内员工的收入,维持基层治理的稳定。


什么时候连体制单位都大规模的降薪裁员了,那才是真正危机的开始。


但有这一天吗?几乎是不会有的,每个国家都是一样,美债几十万亿,也是为了给政府用钱,不是给私企老板用钱,塔利班政权上台第一件事就是借钱把之前政府雇员的欠薪问题解决了。


否则他的位置就坐不稳。


再看看现在越来越少的考研人数,越来越多的考公人数,大家都看明白了,也想明白了。


这么多年以来,体制之内的收入工作情况就是稳定,体制之外的收入工作情况就是大开大合,这很正常。三十年前,民营经济异军突起的时候,大量的像王健林这样的体制内员工辞职创业,赚得盆满钵满,一年几个亿,十几个亿。


房地产经济很猛的时候,干工程的一年几百万,而且给的都是现金结算,跟现在顶一堆矿泉水不知名白酒根本没法比。


当时的公务员工资也就两三千。选择不同罢了,只不过之前太强势的行业,现在慢慢的出清了,前面的人赚快钱离开了,后面的人来买单,受不了了。


我们之所以难,是因为我们的选择是错误的,就像最近流感肆虐,本来是一片速福达能解决的事,非要吃中成药,去推拿,或者硬怼抗生素。


把自己感动的不要不要,受了罪还以为是自己不够努力。



在国外网站,中文社区已经宣扬中国灭亡了不知多少次,在国内例如B站这种小粉红聚集地,美国已经吓尿了不知多少次。


中国的经济发展,既没有那么无敌,也没有那么不堪,始终在追赶,始终在突破。只是太多的人非黑即白,看不懂罢了。


“离岸反贼愚蠢如猪,无脑粉红笨拙似狗”。


经济这么不好,但赚大钱,或者活得不错的仍然不在少数。但这世上,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能享受到的,都是房地产疯狂发展带来的溢出效应,前几年房地产牛逼,带动地方卖地收入水涨船高,公务员工资高福利高,消费高又拉动了地方经济。


但是不论美欧日澳,大规模基建红利只能吃一次,中国的房地产问题是把原有一百年的发展期缩短到了三十年,并且地方卖地收入并没有用来产业转型升级。


告别房地产经济之后,就只能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是你有能力,有技术,照样赚大钱,就像小米,和今年的小米产业链,例如金山云,沾上就赚钱,资本市场也买账那种,另一个就是你能内卷,卷到极致才能赢。


前几天巴西说国内一车企的车间生产极致压榨,其实看看《天道》里面的王庙村生产模式,我们如果正儿八经的摆开阵势一百年也超不过美国,只有逼自己才能突破对手的封锁。



体制外单位现在要想好好活着,就需要不断地内卷,逼自己一把,在经济改革大潮中,保证自己不死,熬到这个行业出清。也是是说,要么去公立体制内单位,要么在体制外单位卷到极致,两个方面你总有占一头。


“走暗路,进窄门,耕瘦田”。这或许是一个方向。


现在银行的开门红。很多银行在拼价格,昨天看到一家农商银行,推出了薅羊毛活动,2万元贷款,6个月期限,利息只要1块钱。


现在银行的消费贷比拼,真的是越来越离谱了,招商银行、北京银行这些的利率已经低于3%了,一些城商行开始送免息券,前半个月或者一个月免息,现在农商银行几乎是白给不要利息。


这个门太宽了,大家都在走,那就走个窄门,换个赛道,不拼价格。


在宁波银行总行的流量、品牌扶持下,各个分支行最近半年多孵化了一批优质主播,有个别做的不错的主播年度AUM都有可能破亿。


一个新业务的尝试,就能带来三四个亿AUM,今年还只是一个尝试,明年呢?会不会全面铺开,破十亿,破二十亿。


所以现在银行玩的也是两个极端,要么把让利发挥到极致,要么是把新赛道运用到极致。


但不能坐着,等着,抱怨着。都说民营企业坏账率高,宁波银行跟民营企业打交道几十年,不良率还是1%以下。


是行业不行吗?是你不够内卷,还是活下去的欲望不够强烈。


稷下谈金
有趣且硬核的深度财经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