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呱画室 水粉画 约1855年
正上方的匾上书TINGQUA,这是店铺的名称也是店主人的名字。店主人也是这店铺的主要画师,负责构思题材、出画稿及销售经营的一切事务,这是当时画室较为普遍的现象。
18、19世纪的广州风情画,一般采用工作室、画室等方式流水般制作,从事这项职业的画工人数不少,但留下名字的却不多,关乔昌(啉呱)和其四弟关联昌(庭呱)是外销画家中著名的两位。
庭呱又作廷呱、听呱、西文TINGGUA,外销画家都有一个拼音的别号,多半是为了便于洋人称呼。而较多画家名字结尾都有“GUA”这几个字母,据说中文是“官”的意思。
一般认为,两兄弟中,大哥关乔昌的艺术水平较高,而四弟庭呱关联昌的经营却更有方,善于了解购买者的喜好,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美国皮博迪∙艾塞克斯博物馆藏有一套保持完好的19世纪30年代TINGGUA画室出品的包装,为3盒,每盒120幅共360幅的描绘广州三百六十行的市井风情画,内容有锁鞋边、执字纸、算命、钉屐、卖葵扇、托米、卖蔗、打更、舞马骝、洗衫婆、担柴佬、写挥春等生活气息很浓的内容。皮博迪∙艾塞克斯博物馆还有一本听(庭)呱的册页,外封用红绸缎装帧,封底上下左右书有白字,右边直书:“省城同文街第一十六间店”,左边直书:“领(翎)毛花卉山水人物各样齐全”,上端横书:“咸丰四年吉日立”,下端横书“关联昌听呱承办”。不多的文字,产品广告、出品人、联系地址等都有了,商品意识一流。庭呱画室有的出品以12幅为一组(套),谓之“一打“,有的是13幅为一组,是买”一打“送一幅的意思。
当年开设在广州十三行附近的靖远街和同文街兴旺一时的画室和画铺,生产的羊城风情风俗画,画师和画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盈利。但流通到西方后,在照相术尚未普及的年代,因其画幅是形象的、有趣的、题材广泛的,成为当时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文化、习俗、景色的主要图像信息来源。而到了今天,还成为人们研究当年广州的重要史料,这大概是画师和画工们所始料不及的。
(原载《随笔》2004年3期)
更多阅读 直接点击
苏小华:18、19世纪广州风情画赏析(二)|| 画在通草纸上的画
观《广东美术百年大展》随想(十)《碧血黄花浩气长存》创作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