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日本在地日料更好吃的是:
长宁古北的日料!
广义上古北日料区沿古北路主干分散:
仙霞路、荣华东/西道、黄金城道、兴义路
红宝石路、伊犁路、茅台路、娄山关路至延安西路
隐藏于各路间的日料集市般的商厦:
六月汇、万科、新世纪广场、协泰中心
禧瑞广场、新虹桥商厦、百科苑大楼、金虹桥
……
从关东到关西,综合和食、日式洋食
根本吃不完!
唯一的指南是放空胃任选地点放开吃
而这片区域不仅是日侨的聚居地
也是老上海与沪漂的家园
爱吃、会吃是古北人共同的追求
除了日料还隐藏着许多本帮和地方美食
古北——吃货的天堂~
写在前面,是电话预约制的。基本是日本外派务工人员的荞麦面专门店了,推门一秒东京既视感。厨师和服务员也来自日本,但中文沟通流畅,无需担心。
荞麦分面细切和粗切两种,麦香都很饱满,粗切能嚼出颗粒感,细切则是挂汤汁优秀选手。推荐荞麦蘸面,面和蘸汁分开,面过冰水入口有凉感。
热门黑咖喱荞麦面虽是冷面,但甜辣醇厚,更推荐鸭汤蘸汁和天妇罗定食里中的经典荞麦面汁。特制乔麦粒豆腐一定要点,豆香、麦香绵密交织,口感扎实弹润,非常特别。
古北日料三巨头之一,平价刺身料理天花板,比起对面同一老板更难约的一幸,性价比拉满。
海鲜每日长崎空运来的,刺身都新鲜甘甜,白身荚鱼清嫩;鰤鱼腩油脂肥美;金枪鱼下巴喷香。太卷优秀,鱼生加入烤鳗鱼,醋饭薄薄一层,个头丰硕的八个,作主食足矣。天妇罗外酥里嫩,炸牡蛎和炸蟹蘸蛋黄酱,面衣刺啦破开满满汁水。
特上海鲜丼定食是“穷人”之光。厚切肥糯的4种鱼生、甜津津的牡丹虾、颗颗爆汁的鲜鱼籽或嫩蛋卷,盖浇微微酸甜粒粒分明的醋饭,色泽清亮如宝石,搭配紫苏和山葵泥,饱满又通透的曼妙,一口味觉觉醒!
夜半古北一半属于烧鸟和啤酒。10平小店的20多年,环形岛台前人来人往,永远热气蒸腾迷蒙双眼,烧鸟、关东煮、拉面、饭团,平凡的食物抚慰酒肠。店内日本客人居多,深夜食堂在此具象,仿佛身处大阪。
但老板其实是地地道道的四川人,烤物有点川日融合意味,风味更复合浓郁,随便点,都是鲜物。盐烤烧鸟充分激发食物本味,对一只鸡零部件的火候控制纯熟,均匀熏染一丝幽淡的炭火香,鸡软骨香脆、鸡皮酥脆、鸡胗弹嫩、鸡肝焦糯、提灯爆浆……
加一份酱烤牛舌,嫩得舌尖酥软。黄油土豆是最幸福得碳水摄入,明亮的黄油包裹香糯的一整颗土豆,香气纯净的近乎天真,想到好天气、刚出炉的土豆面包、清晨的餐桌。
提到胡记锅贴不以为意,换个名头“水城路锅贴”,老饕立刻双眼放光。永远会羡慕——赶早打一两锅贴到马路对面光明厨房,要杯咖啡吃早餐的附近居民(店面逼仄没有堂食空间)。
现包现煎,刚出炉的水城路锅贴打遍上海滩无敌手,铁平锅上铲起,7元四只,玲珑笔挺的,虽然撒了芝麻葱花不够正统,好在平添一份香气。
抖抖油水,拎起一角,端盒吃,牙齿轻松咬开薄皮子,没有生硬阻塞的面感,底部金黄焦脆,油润润的,香迷糊了,且保持警惕,鲜甜白肉汁溢出嘴角,呲溜吞咽,酱香萦绕唇齿。再打包一份解馋,温凉入口,脆香依旧,肉馅没有一丝肉夹气,品格完美。
胡记锅贴再往前一个更加挤挤挨挨的小窗口,不要错过,站住!10元一个比拳头还大还扎实的黑洋酥咸蛋黄饭团,搭配一袋真元可可牛奶,光阴回转,小辰光的幸福席卷而来。
咸香的蛋黄酥松油润金黄,品不出一点腥气,夹杂脆油条,咔哧咔哧地给灵魂上发条,黑洋酥是咸甜芝香之笔,台式卤肉酱不着痕迹地拔高这复合之味,舶来的肉酱让饭团的精彩更上一层。
若说有遗憾,血糯米饭团松散了些,胃口不够,不然五花八门的佐料一定加满。
冷面特辑里玉华以糖醋浇头突围,古北美食也必有一席之地,玉华冷面带着太多社区食堂记忆,挂壁电风扇里转着一代又一代的日常。
浇头是玉华的精髓,样样炒得好,面软榻了些,加一份清豆芽,足以弥补吃口的爽感。
糖醋小肉浇头,勾芡稠度刚好挂面,酸酸甜甜,清清凉凉,融合到麻酱酱油汁里,一份独一无二的玉华冷面带着清爽醋香横扫燥热。锅贴很多人推荐的,私以为皮子太厚了,有些糊口。
川香有两宝,鸡公煲和鱼头煲。即使是夏天,户外热得大汗淋漓,也是满座的,红脸对红脸,辣得热火朝天。
招牌鸡公煲,小小一只炉子煮着砂锅咕噜噜冒泡,汤汁越发麻辣咸鲜浓郁,芹菜添香,洋葱释放甜味,鸡肉饱满弹嫩,筷子打架可谓围炉之争。鱼头煲是无冕之王,加了泡椒,吃口更清爽,鱼头大而香滑,吃出雾都的夏日之味,豪爽流汗,大口吃辣。
配菜冷柜自取的,鱿鱼、豆面筋、蛋饺……终结者方便面吸足汤汁,热但食欲空前。
古北的B面,隐藏的台式料理聚集地。在这一带能经营20多年的宜兰,排队场景不逊于大热日料。很台,非常台。
复古的气质仿佛越过海峡平移而来的,味道总体是家常而清淡的风格,但能吃到一些沪上鲜少的台湾特色菜品。
以虾为名,虾的调味选择颇多。招牌胡椒虾,台式铁瓮盛着,胡椒碎填满每个孔隙,穿透厚壳沼虾成倍激发虾肉的鲜甜;豆豉炒鲜蚵,地地道道的台湾街头热炒特色,甜咸赤酱,食客的爱恨泾渭分明;炸红糟肉,酒糟腌透五花肉的脂肪层,炸得恰到好处,酥香滋滋作响,但一块封顶。
沪日“村村通”航线开放后
不少食客归来还是更偏爱古北日料
也许人文风土潜移默化间调合了味道
从这种意义上说,料理是门世界学
美食是人类通用的世界语
“好吃”这一味觉记忆超越时空存在
抵达共同的美食坐标——古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