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总想给孩子最好起跑线的父母,反而让孩子输在了人生的马拉松;懂得放手让孩子自己攀爬的父母,孩子反而跑得更远

文摘   2024-09-14 18:06   上海  

在迷茫中,父亲的期望有时像微信朋友圈,看似美好但可能脱离现实。

真正的托举,是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方向,而不是强求他们满足我们的期待。

爸爸在读 原创:托举

顶级托举不是把孩子送到更高的起点,而是教会他们攀爬的本领。人生是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

父亲的爱应该是助力,而非束缚,让孩子找到自己的路。

我认为托举和有没有钱是两回事,我认可每一种托举,尤其是心理上的,做孩子精神上的依靠,才能让孩子有强大的内在。

我们和孩子都是独立的生命体,我们之间是有影响关系的。

所以,即便不能给孩子物质上的支持,那么我们自己活好自己的人生,保持乐观面对生活,就会是孩子前行的榜样。

1

什么是父亲给孩子最好的托举?

前两天,我的朋友A带着全家人送14岁的女儿去美国读高中。看着他们在纽约忙着置办生活用品,我不禁感叹:这是一种令人羡慕的托举。同时,我也在思考:

"这种托举是否真的是最好的?人生不是战斗机,最终降落时还是得自己找跑道。"

A的女儿从申请到最终拿到offer,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A是博士,妻子是大学老师。他们的女儿是个学霸,不但聪明沉稳,还有独立的思想和坚定的理想,她想学医。

去年,这个13岁的女孩参加了一个关于生物解剖的美国夏令营,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热情和能力。

女孩的成绩一直很好,如果留在香港的话,港前三绝对没问题,医科也能拿下。这也是A希望的,毕竟是女孩子,留在身边,终归是放心一些。

可孩子去年参加了一个美国夏令营,是关于生物解剖的。

是的,没看错,13岁的女孩,参与了解剖羊的项目。

A告诉我们的时候,我也大为震惊,我当时只觉得这个女孩,真棒。

夏令营回来后,女孩就说要去美国上高中,因为她喜欢那样的学习环境和学术氛围。A和妻子没有反驳,他们接受了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之后,他们开始四处打听、研究、整理了所有能得到的信息。

然后带孩子实地去了几所学校考察,帮着孩子分析、权衡,最终让孩子自己决定。孩子考虑了很久,最后还是坚定想去美高。

选择之后,他们一家便开始了申请之路。这一路很波折,好在结果是令他们满意的。

送孩子去美国上学,不仅仅是为了更好的教育资源。

比成绩单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异国他乡找到自己的影子,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未来会是什么样?

A不知道,这个女孩估计也不知道,但一路有家长托底,做后盾,帮着分析,帮着整理,并给予足够的理解和支持,相信结局一定是好的。

2

朋友B的儿子还不到两岁,他也经常会想孩子以后的样子,他也会希望孩子有理想,有成就。

但B不知道,等他儿子面临人生选择时他会有怎样的反应,他也许做不到A这般冷静睿智,但他想,他至少能接受孩子的平庸。

只要品行端正,做个二混子B是能接受的。

那让孩子做一个衣食无忧的二混子,是B现在能想到的给他的托举。

B认为,托举不一定要追求最高的学历或最好的工作。

他的观点是:

如果孩子有理想给他铺一条他想走的路,扶他上马,是托举。

如果孩子心智还未成熟 就带他看看世界,给他备下足够的粮草,等他开窍,也是托举。

如果经济能力还不够,不让孩子单枪匹马的去改变命运,而是自己踏踏实实努力提升和赚钱,也是托举。

B希望能接受孩子的平凡,让孩子过上普通但幸福的生活,这也是一种托举的智慧。

最后的话

就像B朋友所说,不灌输孩子我们的思想和意愿,自己踏实提升和赚钱,保持向上的态度,这也是托举。

我们习惯性认为,要给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但我们要明白,人生是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起跑线上的优势,往往会被半途而废的懈怠吞噬。

托举,不是替孩子选择人生,而是给予足够的支持,让孩子勇敢地追逐梦想。

作为父亲,我们能做的是不让孩子单枪匹马地去闯荡,不让他独自面对人生困境,不让他前行无归处,不让他孤独

无论孩子将来如何,做爸爸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成为他们坚强的后盾,为他们铺平道路,扶他们上马。

这,才是最好的托举。

同时给孩子最好的托举,不是让他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而是父亲教会他们在悬崖边上造梯子的本事。

爸爸在读
在平凡世界,向上生长,为未来的你,做榜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