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往往过度理想化“幸福快乐”的概念,把它视为持续不变的完美状态。
当别人问我希望自己孩子怎么样,我的答案通常是“我希望他们幸福快乐。”
这听起来真的挺美好的,不是吗?但有时候我在想,我们是不是对这个“幸福快乐”想得太美了?
比如,我们总爱幻想一家人在阳光明媚的草地上玩耍,或是在花丛中享受野餐,这种画面固然让人向往,但幸福快乐真的只有这一种模样吗?
真正的幸福涉及接纳各种流动的情绪,而非持续的单一状态
幸福快乐像天气一样变化无常,有时候晴空万里,有时候云遮雾绕。
如果天天都是大晴天,可能连晴天都显得没那么特别了,因为我们没得比较。所以,真正帮孩子找到幸福的秘诀,不仅是创造那些快乐时光,更重要的是接纳他们所有的情绪,无论是高兴、难过,还是对这个世界的各种新奇体验。
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学会什么是幸福,怎样去感受生活。
接纳自身和他人的全部情绪是培养内在幸福的基础。但懂得接纳不容易,特别是在我们或孩子感到烦躁、沮丧的时候。没人能因为被批评或感到混乱而快乐起来。
孩子无论经历了什么,感受到什么,我们越能全心全意接纳并给予他们爱,他们感受到的幸福和快乐就越深。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我们自己,我们也需要学会接纳自己的各种情绪。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并感受到幸福。
2
父母的否认和不理解可能导致孩子对自身感受的混乱和质疑。
当我十二三岁的暑假时候,父亲的一个朋友因为工地上有点事情来我家,坐在客厅时候问我,最近是否快乐。我老实回答说,我经常感到不开心。
这话刚出口,我父亲就在旁边听到了,他突然很生气地回应道:“听他瞎说,一天到晚在跟小朋友玩饭都不吃。”他是我的父亲,很严厉,但我当时真的被弄糊涂了,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感觉是否正确。
父母的不理解可以加剧孩子的心理冲突,导致情感上的困扰和不安。
如果那时候我对情绪的理解更深一些,父亲反驳我时,我或许能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感受。
但实际上,我当时只是感到非常困惑。我明明感到不快乐,却被告知自己根本没有那样的感受,这让我感到很迷茫。还有一种羞愧感混杂其中,因为我感觉自己可能真的搞错了什么——但我始终不清楚自己到底错在哪里。
我的父亲本来有机会与我产生深刻的共鸣,可能是在他工地上朋友拿完材料离开之后。他可以选择询问我为什么这么感觉,而不是把我的话当作攻击来对待。
他完全可以帮助我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尝试从我的视角理解世界。
这并不意味着他需要改变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只是去理解我的看法也是合理的,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彼此。
3
如果你能将孩子的悲伤、愤怒和恐惧看作是了解他们、与他们建立更深层次关系的机会,而不是需要立即纠正的负面情绪,那么你们之间的亲子关系会更加牢固。
这样做能显著增强孩子的幸福感。
比如你下班后回家跟老婆或老公说:“今天上班真是累了。”如果对方回应说:“哪有那么累,你太夸张了。”
这样你可能会感觉自己的感受被忽略了,甚至觉得对方不在乎自己。如果这种情况经常发生,你可能就不愿意再向对方敞开心扉。
但如果对方说:“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然后你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他,比如你说:“老板真不讲理,明明是他自己的问题,非要我来承担。”
对方如果能够理解并说:“怪不得你今天心情这么差。”这时你会感到一种心理上的释放。
如果对方只是随口一句:“嗯,你应该这样做……”可能会让你更加沮丧。
如果他们指着厨房说:“看,今天熬的骨头汤快好了。”可能会让你觉得对方在转移话题,不愿意倾听你的心声,这样你的不满情绪也只是暂时被遗忘,迟早还会回来。
记得,无论是你的孩子,还是队友向你表达不快时,你需要做的是认真听他们说,帮助他们理清和表达情绪。
比如有一天孩子放学回家,情绪很差,他告诉你:“我不想暑期表弟来我们家一起住。”这时候,更加需要你的耐心和理解。
你可以说:“你是不是想念以前只有我们在一起的日子了?难怪你会这样想。”或者:“最近来的我们都只注意你的小表弟,没有多关注你,感觉不公平对吧?”或者问问他:“作为姐姐,你现在的感觉怎么样?”
无论孩子怎么回答,你都应该接纳他的感受。不要强求他必须喜欢自己的兄弟姐妹,他需要的是一个安全的环境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