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灵就像一块海绵,能够吸收我们给予的一切。" —— 玛丽亚·蒙台梭利
这句来自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的洞见,道出了父亲教育的精髓。我们的每一个举动,每一句话语,都在悄然塑造着孩子的未来。尤其是在面对孩子情绪爆发的时刻,我们的应对更是至关重要。
再次提醒,情绪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命运。
家庭就像一壶陈年老酒,需要时间的沉淀,更需要我们的悉心呵护。
确实,在这个美好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孩子情绪爆发的时刻。这时,你曾经是否感到束手无策?
每个家里都有一个“小火山”
今天,看到xhs的一个关于孩子脾气的帖子,分享给读者。
在某综艺节目中,演员蔡少芬分享了她鼓励小女儿表达情绪的经历。另一位演员胡可也有类似经历:当她拒绝给儿子小鱼儿买玩具时,小鱼儿大哭着骂她"臭妈妈"。
面对这种情况,胡可的反应令人惊讶——她将儿子搂入怀中,温柔而坚定地说了一句:"我知道。"
神奇的是,小鱼儿很快平静下来,还主动喝起了妈妈手中的牛奶。这简单的"我知道",传达了深深的理解和接纳,成功地与孩子产生了情感共鸣。
这让我不禁思考:面对孩子的情绪爆发,爸爸应该如何应对?
事实上心理学研究已表明,每一次孩子发脾气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渴望被理解的心灵。
我家女儿小时候甚至现在都有时候出现"小火山爆发"场景,但她情绪现在逐渐自我学会控制了:
以前小时候,在超市看到心仪的,你没有买,她大哭大闹;早上起来上学坚持要穿不合时宜的衣服,遇到反对就撒泼打滚;每次写作业遇到困难,开始乱涂乱画,甚至撕书本;到了睡觉时间,却精力充沛,拒绝上床。
面对这些情况,我以前的第一反应可能是:"你再哭,爸爸以后不给你买了。"(威胁)"哭吧,等你不哭了爸爸再来抱你。"(冷暴力)"你哭也没用,这个就是放不进去啊。"(强行讲道理)
虽然现在不再那样粗暴的解决,但我现在经常问自己那些方法真的有效吗?
倾听的魔力:打开心门的钥匙
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曾说:"当一个人感到被倾听时,他就会开始倾听自己的内心声音。"作为父亲,我们一定多读点孩子教育文章,我现在可以冷静处理她的情绪:
表达理解:对于超市哭闹,我可以说:"我知道你很喜欢这个玩具,不能买到让你很失望。"
给予空间:让执拗要穿特定衣服的女儿冷静一下,说:"我理解你很喜欢这件衣服。我们先坐下来聊聊,好吗?"
身体接触:对于因作业烦恼,可以轻轻拍拍女儿的背,说:"遇到困难时想哭是正常的,爸爸陪你一起想办法。"
有趣的是,这时你会发现:处理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声调会收到不同的效果。作为孩子的父亲,在教育孩子时,用低沉温和的声调,孩子更容易接受。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老板每天用温和的语气跟你交流(前提钱到位),你会不认真听吗?
爸爸拉近心灵距离,引导孩子走出迷雾
我们是父亲,但不是全知全能的超人,而是孩子生命中最亲近的朋友。适当地向孩子展示自己的"弱点",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比如:
对不愿睡觉的孩子说:"爸爸小时候也总想多玩一会儿,现在想想,其实早点睡觉第二天会更有精力一起去公园玩。"
通过这样的对话,我们在成长同时向孩子传达了一个重要信息:情绪是人之常情,关键是如何妥善处理。
古话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作为父亲,我们的责任是引导孩子健康地表达情绪,而不是压抑它。
选择合适的时机和环境进行交流。比如,在超市的安静角落或回家后再和孩子讨论玩具的问题。
使用"我感受"陈述,如对孩子说:"当看到你为选衣服烦恼时,爸爸的心里也很难过。"
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情绪:"你能告诉爸爸,是作业里的哪道题让你这么生气吗?"
批评一时爽,孩子的自尊心可能长期受损。我们的目标是培养一个情绪智商高的孩子,而不是一个压抑自我的孩子。
爸爸引导孩子情绪(干货)
创建"情绪角落":在家里设置一个安全的空间,放些毛绒玩具或画笔,让孩子通过拥抱或绘画来宣泄情绪。
情绪日记:鼓励孩子用表情贴纸记录每天的心情起伏。
角色扮演:用玩偶演示如何在超市理性地讨论买玩具的问题。
冷静时间:和孩子约定一个"冷静手势",需要时我们相互提醒。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最高明的教育,是爱与榜样。"作为父亲,我们不仅要教导孩子如何管理情绪,更要以身作则。
无论是超市里的哭闹、早晨的穿衣之争、作业时的烦躁,还是睡前的闹腾,都是爸爸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宝贵时刻。
以温柔坚定的态度,耐心倾听,适时引导,将帮助孩子驾驭自己的情绪之海,成长为情感丰富、内心强大的人。
每一次情绪的爆发,都是一次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机会。
用爱和耐心筑起一道彩虹,温暖孩子的心灵,让小家成为温馨和谐的港湾。
正如一位智者所言:"教育孩子,就是在塑造未来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