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数据可以交易吗?
“大模型”在城市管理中有什么作用?
线上和线下的个人信息不同步,怎么办?
2024年《行风连线》第49期,有请
——武汉市数据局
履职强担当
武汉市数据局党组成员
市信息中心主任
王留军
武汉市数据局是本轮机构改革新组建的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今年2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紧紧围绕国家确定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主线,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深化数据赋能城市治理,多项工作成果入选国家试点示范和全国典型案例,实现良好开局。具体来说,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围绕着“供得出”,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归集治理。重点聚焦医疗、交通、教育、康养等重点行业领域,打造10个高价值行业数据集,为城市治理和数据产品开发提供支撑。前期,我们组织申报的“供应链物流数据资源体系建设”案例入选首批数字中国建设典型案例;组织报送的“出版图书数据协同与融合”案例入选全国首批20个“数据要素×”典型案例。
二是围绕着“流得动”,加快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扩容升级政务外网,构建全市统一光传输网底座,为数据传输提供高速泛在的网络连接能力。华中地区第一家城市级算力公共服务平台——武汉算力公共服务平台7月9日上线运行,汇聚高性能算力4300P。启动搭建“汉数通”数据流通交易平台,我市入选全国首批“数据流通利用建设试点示范城市”,先行先试、共建共享,形成示范成果将在全国推广;“汉数通”项目纳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试点布局。
三是围绕着“用得好”,积极探索释放公共数据资源价值的“武汉路径”。起草制定《武汉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实施方案(试行)》《武汉市公共数据资源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等基础制度,正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推动企业开展数据资产入表,已有7家在汉企业完成数据资产“入表+融资”试点,授信融资额1.26亿元。组建成立数商协会,汇聚200余家数据企业,繁荣数商生态,助力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四是围绕着“数实融合”,统筹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以“用技术”为导向推动数字经济场景开放,征集发布应用场景156个,启动数字经济应用场景“揭榜挂帅”,组织“场景对对碰”系列活动10场,为200余家企业牵线搭桥。以“聚产业”为目标推动数字经济载体建设,新建数字经济产业园区8个、优化提升18个,依托园区新签约企业(项目)136个。以“促发展”为目标推动数字经济运行监测,核心产业发展持续向好,预计今年底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2%以上。
五是围绕着“数据赋能”,深化城市治理和智慧城市建设。通过统筹全市信息化项目建设,促进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提升数字管理水平,赋能城市安全治理、精细管理和公共服务。“i武汉”城市码累计上线民生服务事项200项,试点经验获新华社《政务智库报告》推介。我们组织报送的“燃气巡检链上监管”案例入选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典型案例”,可进一步带动形成全国燃气巡检链上监管生态圈。
强化“问题导向” 深入调查研究
记者探访问题一:民生大数据如何更好服务民生?
大数据在收集、分析、解决各类民生问题时,往往触及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不同主体。要解决这一民生问题,以大数据为依托进行实践应用很重要。
武汉市民林女士几年前购买了武汉通卡,用它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每次都会充值数百元。前不久,林女士不慎将卡片遗失,因卡内还有近百元的余额,她随即向武汉通工作人员咨询能否挂失,得到的回复是:“目前武汉通属于脱机消费的卡片,无法找回或挂失,也不能将卡片金额转出。”
让这些市民不解的是,为了避免类似损失,他们还特别对自己的武汉通卡进行过实名认证。
林女士希望有关部门能协同合作,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深入挖掘和发挥民生大数据的价值,形成合力解决民生问题。
记者探访问题二:民生数据共享利用如何更进一步?
数据互联互通、按需共享、有序开放,可以全方位呈现民生服务“晴雨表”。如何加快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的建设,构建民生数据服务平台,创新民生数据共享利用机制很重要。
近日,市民严先生了解到,可以“凭购房合同提取”方式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便携带好身份证、户口本、购房合同等相关证明材料,前往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公积金提取窗口,办理公积金提取业务。银行工作人员告诉严先生,还需填写一份“单身声明”。这让严先生十分不解,为何已经提供了有婚姻状况信息的户口本,还需要自行提供“单身声明”呢?
记者探访问题三:怎解数据流通使用的堵点难点?
市民严先生反映,家里老人每年都要进行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这项年审需要群众通过线上线下的各种方式,“刷脸”证明“人还在”。
他说,在数据化时代,类似的自证方式,不仅残存原始的气息,甚至常常令人尴尬。严先生希望,有关部门加快打通数据流通使用的堵点难点。
专家点评
华中师范大学
社会福利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梅志罡
个人认为,就上述问题有几方面需要引起重视:
第一,政府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业要转变思想认识,打破大数据应用“不想用、不敢用、不能用、不会用”的状态。
第二,数据已成为现代社会第五大生产要素,是提升治理能力的“富矿”。大数据的开发利用方向要更好服务于国家社会的治理,更好服务于民生福祉的提升,更好便利于人民群众的生活。
第三,在实践过程中,数据的收集、开发、利用要有度。不侵犯群众隐私,不危害国家安全。
第四,政府和企业要强化数据的协同与开放,让数据更快更多更好服务民生。如进行过实名认证的武汉通不能使用实名信息挂失的问题,可以借助市场倒逼机制,实施技术更新,强化数据管理。把民生福祉放在重要位置,解决问题则不存在任何技术门槛。
听众网友在线提问
@见微网友万里行:在办事的过程中,经常遇到数据不准确、线上和线下的个人信息不同步的情况,请问有没有好的破解办法?
武汉市数据局
数据治理处副处长
胡俊
我们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对公共数据进行全量归集治理。从数据按需归集向全量归集转变,打破数据壁垒,打通数据孤岛,实现全市数据集中治理。
二是加强数据资源管理。改进数据归集方式,采取先进的技术,摸清资源底数,实现归集模式由“被动等待”向“主动获取”转变,确保数据鲜活、及时;利用数据湖等相关技术,推动实现全量公共数据资源管理,努力破解用数过程中数据不全、不准、不鲜活的问题。
三是开展数据的质量评估。针对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采用数据监测校核技术,进一步提高汇聚数据的质量,让数据真正“供得出、供得好”。
@见微网友john:人工智能应用非常火热,比如自动驾驶、机器人保姆,小孩子现在学习都用上了人工智能批改作业,尤其是人工智能大模型每天新闻里面都能听到看到,想知道这个“大模型”简单的解释是什么,通俗一点说说,这个大模型在我们城市管理中可以发挥什么效用?
武汉市数据局
数字创新应用处负责人
张弛
简单来说,“大模型”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最新阶段和成果,是一种新的技术架构。我们在新闻里面看到听到的“大模型”应该是通用“大模型”,好比完成了通识教育的高中生。通过不断地训练和迭代开发,我们可以让“大模型”再学习一些特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成为某个方向的本科生甚至研究生,提供更加专业的精准的帮助。
在城市管理中,我们希望充分利用“大模型”的智慧化、自动化、专业化的优势,应用于公共服务与公共管理,具体可以在三个场景方向发挥效用:辅助决策、精准治理、政务服务等,从而大大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通过建设我们城市自己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打造城市的智能中枢,赋能交通、医疗、商贸、建筑、安全等各行各业,可以有效解决很多大城市发展中的现实问题难题。
@见微网友john:平时说数据交易提到的都是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之类的,我想问个人数据可以交易吗?
武汉市数据局
数据交易流通处负责人
孙杨
个人数据跟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我们每天在生活、工作、社交等活动中产生大量的数据,直接数据有身份信息、电话号码等,间接数据像是健康信息、金融信息、购物习惯等。个人数据也是数据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交易价值。
但是个人数据在交易前,要采取脱敏、匿名化、去标识化的技术处理,来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处理后的数据,如果无法识别特定个人,并且不能复原,就能用来交易。从实践上来看,已经有个人数据交易的案例,去年上半年贵阳就完成了全国第一笔个人数据的交易,这笔交易就是在个人用户知情并且明确授权的情况下,利用数字化、隐私计算等技术实现的。
所以说,在符合法律法规,做好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的前提下,经过适当的技术处理,并在本人的明确同意下,个人数据是可以进行交易的。
@黄先生:我了解到到上海、重庆、杭州这些大城市都在建设“一网统管”。我理解就是用信息化的手段建设一个大的平台,什么都能管起来。我在武汉的新闻里面也看到过武汉市规划建设了“一网统管”,不知道这个是不是也要有制度作为配套,这样是不是更规范?
武汉市数据局
数字创新应用处负责人
张弛
不久前,国家数据局等四部委印发了《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要培育形成数字中国建设内在动能。要求深化“一网统管”建设。在国家的“十四五”规划里,由国家住建部主持专项规划了“全面加快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推动城市运行管理系统建设”的内容。
感谢这位市民对我们这项具体工作的关心。其实,武汉市去年就成立市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启用了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已经归集治理形成1600多项城市体征指标,接入了14各部门的专项指挥系统,与16个区形成了互联互通。
目前,根据计划和安排,在“1+6+N”的制度框架下,我们正在组织起草《武汉市推进城市运行“一网通管”暂行办法》,同步开展“一网统管”技术规范、场景清单、指标体系等配套规则的建设,通过制度化安排,实现规范化运转。
@周先生:我是一家数字经济园区的运营企业,我看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出要加强数字经济园区建设,能否介绍一下武汉市今年数字经济园区建设的进展,对我们园区的运营方有没有什么支持?
武汉市数据局
数字经济发展处负责人
程博
今年以来,市区协同,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园区建设,一批人工智能产业园、科创产业园、软件园陆续开园招商。目前,全市已经新建数字经济产业园区8个(分别是武汉东软软件园、华开数科创新中心、扬飞创智产业园、联东U谷数字产业园、湖北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园、中国星谷数字经济产业园、百度飞桨(武汉)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创青谷数字科创产业园),全年将如期完成10个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的建设任务。
同时,我们对全市的数字经济园区进行了全面摸底调研,近期将遴选一批在产业聚集、产业发展、产业服务等方面突出的优秀园区,在宣传推介、政策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
-end-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回顾上线精彩瞬间)
上线嘉宾:
武汉市数据局党组成员 市信息中心主任:王留军
武汉市数据局数据治理处副处长:胡俊
武汉市数据局数据交易流通处负责人:孙杨
武汉市数据局数字经济发展处负责人:程博
武汉市数据局数字创新应用处负责人:张弛
点评嘉宾: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福利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梅志罡
主持人:
邓飞
二十年坚守,铸就强势品牌
全媒体融合,再造“武汉之声”
FM88.4 AM873
武汉新闻综合广播《行风连线》
周一至周五上午8点
武汉上空最强音
💬
统筹、审稿:赵阳、方言
整理:樊科成
编辑:郭倩倩
制图:陈挚
制作:郭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