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沂蒙山区地理环境封闭,导致商品经济发展缓慢,成为全国十八个重点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唤醒了沂蒙人民的商品意识。不甘落后、勤劳朴实的沂蒙人民开始自发地在城乡人流比较集中的地方摆起了地摊,形成了临沂第一代集贸式市场。临沂商城的发展繁荣,经过6代市场建设、5次改造提升、30多年精心培育实现的。回望临沂商城波澜壮阔的成长历程,可清晰地观察到临沂商贸物流产业的嬗变轨迹。改革开放后,国家逐渐放开了对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限制。当时的临沂行署敏锐地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恢复了曾被撤销的169个集市,并新增集市74个,使全区集贸市场总数在1979年就达到517处,为以后临沂商贸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1981年,临沂县工商局按照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当前重点建设好城市农贸市场”的指示精神,对临沂城区农贸和工业品专业市场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投资12万元改建了东方红集贸市场在城区中心新华一路设置售货亭25个,供成衣销售户租用,形成了临沂市第一家工业品专业零售市场。在集贸市场恢复发展的过程中,一些供销业务员走南闯北落脚此地,捎来了各地的商品,数十名农民接过这些商品在西郊长途汽车站北边摆起地摊进行销售,燃起了临沂批发市场发展的第一缕火花。由于临沂市的地理区位优势,加上方圆几百里没有大市场,潜在的市场需求非常大。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临沂长途汽车站以北的西郊区域很快形成了一个布匹、小百货地摊市场。随着交易的活跃和辐射范围的扩大,传统的五天一集的地摊市场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工商部门顺应民意,因势利导,率先将“五天一集”改为“天天逢集”,进一步激发了群众的经商热情。这些马路边的小地摊是临沂商城的源头。露天式的经营方式,风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1981年,临沂工商部门受到南方商人的启发,通过银行贷款、职工集资,建起了全市第一处小百货市场——西郊小百货市场,当时这在山东省是第一个小商品市场。随着西郊大棚的发展壮大,1984年,众多南方布匹商们慕名来到临沂。但当时的摊位已经租赁不到了。于是,他们白天在汽车站周边摆起了布匹零售摊,晚上就住进对面的东方红旅社。后来,干脆就在旅社院内直接经营批发,成为临沂纺织品专业批发市场的萌芽。紧接着1987年10月,在工商部门的支持下,河东郁九曲村出地20亩,出资15万,创办五金钢材市场。因其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销售,带起了20多个五金生产专业村,现在行业内全国排名第9的临沂五金城和排名第15的九曲钢材市场,就是在这么一个小地方发展衍生出来的。城区水田、西关、前园、宋王庄等村居党支部结合自身实际纷纷投资建设了一批专业批发市场。市场各有所专,独具特色。“村居办市场成为临沂商城最大的特色和亮点。 1986-2004年期间兴办的主要专业市场
自19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临沂在专业批发市场的带动下快速崛起。1996年3月,《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临沂依托批发市场,在全国十八个重点连片贫困地区中率先实现整体脱贫”,致富后的老区人民生活面貌焕然一新。
临沂商贸与物流业存在紧密伴生关系。伴随着专业市场和商品贸易的快速发展,临沂物流产业从最初的客车托运,到后来的三轮摩托联运、货车配载,再发展到今天发达的物流园区和现代物流城,物流产业奇迹般地崛起已成为临沂城市化进程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同时临沂物流业发展也大大降低专业市场的物流成本,带来更多的货源与客流,市场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从而推动了临沂专业市场不断升级。此外,由于在资本、技术等方面的进人门槛较低,加上较高的集群发展水平,临沂商贸物流业发展使得大量农业人口从农村中转移出来,不断推动临沂产业结构的轻量化发展,城乡差距显著缩小。凡此种种都表明,商贸物流是驱动临沂市新型城镇化向更高层级迈进的直接驱动力量。临沂物流业的兴起是临沂商贸产业分工深化的必然结果。随着专业批发市场的兴起与繁荣,海量的货物运输需求必然地催生了联托运的兴起。联托运即托运站(货运站)十运输业户的模式,开始只是一些个体户在专业市场附近设置的连接本地和外地市的专线托运站,将市场上商户所需要托运的商品登记后,雇佣运输车辆托运到自己设在外地的接收站,再由接收站分拨到货主手中。
最初的林丰货运配载市场由老西郊专业批发市场西北部的林庄社区于1999年投资兴建,最初位于蒙山大道(临西五路)和北园路交汇处,林庄社区所在地。配载市场最初投资2亿元,占地60余亩,包括分拨区、仓储区、配套服务区等,日均停车1200余台次,货物吞吐量4000多吨,业务辐射全国大部分省市。林丰货运配载市场多次被评为“山东省二级汽车货运站“山东省诚信货运市场”等称号。2009年,根据临沂市政府河综合治理规划要求,该市场整体向西搬迁至工业大道(临西八路)中段。改造升级后的林丰货运站场占地108亩,集信息服务、停车、配载、托运中转、仓库、维修加工及生活服务等“一站式”服务功能于一体。随着托运、配载业务的迅猛发展,专业市场内部及周边的联托运业务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交易市场巨大的货物运输需求,拥堵的交通也迫使托运站不断向专业市场外围扩散。此时,西郊专业市场周边的部分社区居委瞅准时机、凭靠自身相对宽松的土地供应和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争相投资兴建货运配载市场,将分散的托运站聚集在一起,为之提供停车、仓储、配载、信息等基本服务。2000年前后,由林庄社区建设的林丰货运配载市场、李庄社区建设的天源货运配载市场和水田社区建设的兰田货运配载市场已成为当时临沂规模最大的三家货运配载市场。随着临沂传统货运配载市场的急速发展,诸多问题逐渐显现,如缺整体规划、布局散乱、配套设施档次低、管理服务水平低、物流业态发展后等。为尽快提升整个临沂物流产业水平,2007年9月临沂市委、市政府认真分析市情,充分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做出了“改造提升传统商贸市场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建设商贸强市”的战略决策,先后制定实施了《临沂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临沂商城总体发展规划》《临沂城区市场产业发展规划》等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2022年,临沂市委、市政府将“建设现代物流城”作为头号工程,并提出了“一年成形成势成城”的目标。一座占地176平方公里、总投资502亿元的现代化商贸物流城拔地而起。近年来,随着临沂商贸进入新发展阶段,临沂现代物流业进入整合资源、提升能级、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紧张有序的搬迁,已于2024年8月1日顺利投入运营,临沂商贸物流迎来第六次改革变迁。现代物流城着眼于解决商户们在接货和发货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创新“上仓下运”的“零距离接货”模式,同时,探索建立“第三方仓库代管、代发货”平台,客户只需要在手机App上下指令,就可实现货物调配和发货。实现了市场展示、仓流一体”模式的运营模式,与搬迁前相比,配送时间节省约一倍,由于所有园区均为上仓下配模式,配送时效由之前的一天 2-3 趟,提升到 5-6 趟,效率提升约 100%,燃油费、电费等年可节省 1.3 万/年,降幅约 60%。由于仓流一体,配送车辆综合成本预计年可节省 6 万元,降幅约 41%。
为进一步实现数字商城的飞跃,临沂积极推进商贸物流产业大脑”建设,产业大脑由“1+3+N”的架构组成。1:一个平台,即临沂商贸物流大数据平台;3:三个平台,即业务中心、技术中心、数据中心;N:N个应用,即“集卡通”车辆服务、“货安捷”网络货运、“集仓宝”仓储服务、“慧发货”绿色城配服务、“集运通”运输服务、“集园通”园区管理、“发货保”综合保险服务等应用系统。产业大脑为临沂商贸物流发展提供数字化支撑。开发了临沂货运车辆数据分析平台、交通运输行业综合智慧监管平台等应用平台5个,其中,专线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开放数据接口13个,对接企业数据1000余家;数字化结算平台现有用户平台用户共有6026户,完成交易169658笔,累计金额47999.77万元。完成了临沂商贸物流从传统物流到数字化的蝶变。
临沂市以构建辐射全国的商贸物流大市场为重点,将持续推进制度性降本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是减轻市场主体负担、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举措,建议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持续不断地推进物流降本增效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优化税费优惠政策、完善现代物流体系、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以及促进物流产业融合发展等。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推动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