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供地的黄埔,2024年还能买吗?

文摘   房产   2024-01-15 18:53   广东  

看广州楼市更多优质内容,点击名片👆🏻,星标我们!🌟

前几天,广州公布了2024年供地蓝皮书。

虽然未必是今年的所有出让地块,但也算覆盖了绝大多数,依然有不少的参考值。

相比往年,今年的供地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区域变化,更侧重外围区域。

这当中,很多人会觉得,最出乎意料的,是黄埔。

毕竟0供地。

01.

黄埔0供地,意外吗?

说实话,不算意外。

其一,这只是来自广州层面的供地蓝皮书,主要是统筹全市各区的储备用地,精选全市重点功能片区用地,并不算完整版。

比如2023年的供地蓝皮书当中,黄埔区也只有长岭居元贝剩余地块、科学城KXC-N4-1地块出现在上面。

其次,具体到广州各区,也会有各自的地块出让供应计划。

尤其是黄埔区,虽然这两年土地出让情况一般,但储备住宅用地并不少。

比如去年年中,黄埔区在2023年城市高质量发展研讨暨土地推介会上,就集中推介看8宗居住地块。

其中黄埔图书馆北侧地块、知识城华附西侧地块这些地块在去年成功出让。

其三,黄埔这几年的新建商品房,基本以旧改供应为主。

尤其是老黄埔板块,接下来几年有大量旧改支撑供应量。

珠江村融资区项目、新溪旧改、文冲东旧改,都有希望在这两年陆续入市。

这些旧改的体量,甚至高于招拍挂净地出让。

02.

确实,这两年的黄埔市场,土地出让表现一般,新房市场的存在感,也被番禺拉开了不少身位。

前段时间,我们跑了一趟黄埔市场,和市场一线的销售聊了下,他们私下的感受是,现在黄埔绝大多数楼盘都处于长期的在售阶段,纯新盘不多,目前入场的客户体量并不多。

而数据的表现,则更加客观。

来自广州中原战略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去年的黄埔新房市场,区域供应同比大减 50%,整体的市场以去库存为主,同时,市场持续性不足,整体表现平淡。

具体来看:

全年黄埔区一手住宅供应89万㎡,同比大幅缩减50%,为近五年新低;一手住宅签约117万㎡,同比减少16%,低于近五年年均水平。

其中,9月楼市松绑利好政策出台后,对黄埔有短期刺激作用,9-10月签约量高于6-8月平均签约水平(约7.7万㎡) ,仍低于一季度高位水平。

我们看了下去年的单盘成交情况,成交较好的,基本集中在过往大家比较熟悉的老面孔。

从这些维度来看,黄埔新房市场,确实有压力。

03.

热度不高、存在感不足、表现一般,并不意味着黄埔新房,就不适合买了。

今年的黄埔市场,有两个刺激维度值得注意。

一个是我们前面说到的旧改供应,另一个则是以交通为代表的基建配套利好。

去年年底,5号线东延线、7号线二期同步开通,从长远效应来看,会把黄埔的节点串联起来,有更好的虹吸互动,形成「长臂」效应。

这些实质层面的变化,会传递到市场层面,给予更多的市场信心。

所以,我们对于黄埔的观点判断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

一个区域值不值得被选择,除了要有大量的城市配套、城市发展厚度和广度打底,更重要的还在于居住价值够不够。

毕竟有居住价值,才有人气,才能迸发出充沛的活力和高级烟火气。

这点,黄埔依然是值得期待的。

至于怎么买黄埔?

老黄埔,靠近天河,居住氛围比较浓厚,但商业配套稍显不足,城市界面有待焕发新机。

优质变量在于旧改多,而且还有海丝城的规划在持续落地。

科学城,既要科学,又要城,在产城融合上做的不错,城市配套也更为集中,有大量的城市配套打底。

知识城,从知识城的规划以及整体规划配套推进来看,还是值得期待的,但距离感和发展周期,是目前的短板。

同时,规划范围较大,同样是知识城,兑现速度以及规划红利享受程度大不相同,即便是地铁配套也有天渊之别。

刚需要在价格、地段、交通上综合考虑。

长岭居,从自住的逻辑看,长岭居的交通和配套短时间依然是痛点,但教育资源相对不错,居住舒适性也很高。

如果契合度很高,那么长岭居就不失为一个不错的居住选择。

还是那句话:

板块的发展现状不同,城市资源也有差异化,再加上区位不同,买黄埔确实需要因人而异。



言蓝楼市
一个聚焦城市与楼市的内容平台,从广州到湾区,致力于为一切买房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