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高股息行情还有没有空间?答案就在这些“红利+”ETF上

文摘   财经   2024-06-27 10:18   上海  


1

我去年写了中特估的主战场在港股,最大的机会也在港股一文,分析了港股国央企被低估的原因:

港股的定价权长期掌握在外资手中……,真正低估的央国企,都是战略性大于竞争性的资产,再加上外资对中国资产从来都是“雾里看花”……,愿意投资中国资产的外资,对国央企的战略性不感兴趣,对战略性资产感兴趣的外资,又不能投资国央企,这才是国央企长期被低估的原因。


同时,我认为“低估”将会被扭转,这个判断近年来一直在兑现,主要动力来源于内资持续买入国央企高股息板块,有三个原因:

原因一:南下资金对中国战略性资产的理解更深

在告别了高增长的时代后,这些战略性垄断性类公用事业资产,反而成了香饽饽,这一被外资长期低估的板块,成为内资最集中流入的方向。

原因二:愈演愈烈的稳健收益资产荒

以支付宝为例,七天年化收益率年初还在2%以上,现在已经下降到1.5%以下;还有30年国债,从去年12月的3%,一路被人买买买到目前不到2.6%……,高分红资产作为少数能带来稳健收益的权益类资产,受到追捧。

原因三,国央企加强市值管理和现金分红

央企此前的股息率高,更多是因为估值低,分红率只是市场平均水平,但在国资委全面推开央企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以及证监会鼓励现金分红提高投资者回报之后,2023年报的分红率明显提升。

我在《中特估的主战场在港股,最大的机会也在港股》一文中,已经预测了导致这个板块边际变化的核心因素——股息率,并认为港股的行情分三步走,前两步是:

第一步,美国在进入降息周期前,高股息资产在港股仍有继续上涨的动力,从而在不推升AH整体溢价的基础上,实现A港股同步上涨,提升国央企在外资意识中的估值锚;

第二步,美国进入降息周期后,全球资金从美国流向新兴市场的机会,提升港股的整体估值,中特估也跟着上涨;


目前,国央企高股息行情已经从“第一步”发展到“第二步”,随着股价的上涨,股息率下降,很多投资者担心红利股的上涨空间不足。实际上——

首先,目前的股息率仍然有一定的下降空间,A/H股对应A股的折价率普遍在20~40%,红利指数的近一年股息率高于全球大部分市场,南向资金净买入金额排名前10的公司,几乎都是红利风格。

其次,央企的市值管理和投资者回报管理才刚刚开始,分红水平还不高,假设分红率从30%提升到40%,就能抵消33%的涨幅。

最后,随着美联储的降息预期,海外无风险利率也将下降,提供更多的股息率下降空间。

所以,港股已经不只是腾讯美团了,就像我在《中特估的主战场在港股,最大的机会也在港股》一文中提醒大家的:

传统的港股投资者,要对一种可能做好心理准备:上一轮牛市是互联网的牛市,那么,下一轮牛市,国央企和高股息是主角,互联网和消费医药,都是配角。


不过,对于港股这个鱼龙混杂老千横行的市场,选股的难度一向比较大,所以,指数ETF就成为普通投资者的不二之选。

而且,红利指数除了指数投资的普遍特点外,还有三个不同于一般指数的优势:

2

第一、独特的股息率加权


红利指数的特点是股息率加权,而一般指数都是市值加权。因为股息率的差异不会像市值差异那么大,导致大部分红利指数都比较分散,不容易受权重股影响,在熊市更安全


更重要的是,股息率随着股价上涨而下降,相当于边涨边卖,而一般指数的市值加权随着股价上涨而上涨,相当于边涨边买,这也是红利指数更能适应波动较大的港股和A股市场的原因。


第二、分红导致的全收益指数更强


很多人觉得红利指数涨幅不够劲,其实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分红对指数的影响。


由于股票的分红会减少市值,从而影响指数,所以指数的涨跌幅一般会低于ETF,只是A股的股息率很低,这个问题被忽略了。


但作为高股息指数,股息率普遍达到了5%以上,长期积累下来的差异就大了,所以指数编制公司特意为红利类指数又编制了一个相应的“全收益指数”,是把分红全部加回到市值后的指数。



以港股通央企全收益指数为例,近五年的年化收益从指数的 -1%(蓝线)立刻上升到5.5%(红线),看上去好像也没什么,但要知道恒生指数近五年跌了-37%,年化收益仅为 -8.3%。


而ETF收益更接近于全收益指数,而远高于指数。


第三、高股息行业不断变化


高分红企业主要出现在成熟期行业,对于我国这样20年走完发达国家100年经济发展道路的股市,红利指数的行业变化很大,未来红利股会出现在各种行业中,从而淡化行业特征。


(数据来源红色火箭)


不过,普通的红利ETF就是找高股息的标的,在港股这种遍地超低价股的市场,有可能遇到高股息陷阱,所以更建议投资“红利+”的指数,即在红利指数的基础上,再叠加一些特点。


本文最后再介绍两类典型的“红利+”指数,及其对应的ETF,方便大家直接购买。

3

第一类港股“红利+”指数,是针对红利样本的企业进行再挑选,最常见的是国央企红利,比如港股央企红利ETF(代码:513910),跟踪“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选出的企业近一期前十大为:

国央企在港股长期被低估,导致股息率相对较高,叠加央企提升股东回报政策,是“红利+”方向的不二之选。

第二类是在红利的基础上,再叠加其他选股因子,比如恒生红利ETF(代码159726),跟踪“恒生中国内地企业高股息率指数”,属于“内地企业+红利+港股通大市值+低波动”的多因子叠加。

这个指数的“内地”是指企业的营业收入或资产利润中的至少50%来自中国大陆,所以像康师傅控股、周大福等总部并不在中国大陆的企业也被入选,扩大了优质企业的范围。

在扩大样本数的同时,再叠加指标精选个股。港股由于股价过低,高股息率公司有很多价值不稳定的小市值公司,还有很多波动性强的周期性公司,这个ETF通过再叠加“港股通大市值”和“低波动”两个属性,剔除一些伪红利股,当前的十大权重股为:

恒生红利ETF与港股央企红利ETF还是有很大差异的,多了很多民企、地方国企,行业也更分散。

到底哪一个好呢?主要看你在红利因素外,更看国央企特征还是行业的分散性?

港股的高股息品种占比高于A股,各种红利指数的编制方法有很大差别,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要求,涨跌幅也有阶段性差异,但长期而言,不同的红利会不断调整行业比例,最终主要显示其红利特征,因此不必过于纠结

人神共奋
私募基金经理,财经专栏作家,虎嗅\x26amp;雪球2020年度十佳作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