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饲料和动保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23年和24年更是如此,最近不少行业朋友私下聊天,都有意无意中聊到同一个话题,就是饲料和动保行业一直有个现象:行情好的时候,技术和服务人员是个香饽饽,行情不好的时候,就成了鸡肋。个别饲料或动保企业会出现限制用技术人员,不用服务人员,让技术或服务人员转其它岗位,还有就是通过各种理由辞退技术和服务人员。
饲料和动保行业的技术和服务人员真的就是这样吗?需要时候,你是小甜甜,不需要时候你是牛夫人。
要分析这个问题还需要从行业、企业、中间商、养殖场、技术和服务人员自身五个角度来分析问题:
首先,我们看看一些大佬对事情的看法,俞敏洪说:“人一辈子最大的差距是认知上的差距”。张一鸣说:“对事情的认知是最关键的,你对事情的理解,就是你在这件事情上的竞争力”。雷军说:“任何微小的一点点成功背后都需要认知的改变和认知的突破”。
是的,是认知,是你对技术和服务的认知,决定了技术(对客户和对自己)的价值。
首先,我们一定要认知清楚技术一定是有价值的,服务一定有价值,技术和服务对客户对自己都有价值,这是我们这个行业决定的,但是个别服务人员和技术人员不一定有价值,很多企业老板、营销人员、中间商等会把这两个问题弄错,因为技术和服务人员自身一些失误或者不足,而去否定技术和服务的价值,甚至有些故意而为之,这其实是两个问题的认知:
企业做好技术(产品)和服务是战略问题,技术和服务人员失误、不足是管理问题,不是一个层次的问题,我们饲料和动保企业绝大部分客户都是家庭猪场类型的客户,或者具有一定规模的猪场客户,他们是需要饲料企业提供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包括一些上市饲料和动保企业的大部分客户也是此类型的客户,所以越大的饲料或动保企业其技术团队和服务团队人数越多,建制也越完善。正如张一鸣说:你对事情的理解,就是你在这件事情上的竞争力,非常对,你对技术和服务的理解决定企业本身的竞争力。所以2006年(18年前)海大董事长薛华发表一份《新形势下我们的思考:打造饲料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到:
“竞争的本质是养殖户的竞争”
“饲料企业的竞争是围绕养殖户在“价值创造能力”上的竞争”
“回头看二十年走过的路,对外,我们忽视了为养殖户创造价值的努力,对内,我们忽视了对人才的投入和培养,其结果是各种专业能力的丧失”
“(海大)服务型定位背后是企业应变未来的能力要求,是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追求”
这是18年前,薛华就如此认知,也就是说20多年前薛华就去思考就去做了。以上是部分内容分享,技术和服务其本身就具有价值,只是每个人如何认知这个事情,什么时间才认知到的问题也非常关键。
所以2014年(10年前)我就职的企业天津瑞孚集团也是相同的思考和企业定位,王洪燕董事长提出:瑞孚自己的企业定位,建立瑞孚双服务体系,目的就是为客户创造价值,让客户感知价值,通过精准营养,系统解决的理念为客户服务。
从行业的角度看:
行业竞争越激烈越白热化,越需要企业内部团队协力前行,减少内耗,越需要技术(产品)和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需要企业坚定意志,建立一支强大的技术团队和服务团队,建立人才成长机制,来为企业的客户服务,目前看来,养殖行业面对疫情压力、成本压力、行情压力的资金压力,我们的客户需要饲料和动保企业有作为,提供优质的产品,也需要提供优质的服务。饲料行业和动保行业竞争白热化,本质就是竞争养殖户,养殖户的竞争其本质是产品的竞争和服务的竞争。。
从中间商角度来看:
目前,中间商压力也很大,中间商也不容易,资金压力和疫情压力,要账难的压力,投入风险,等等,中间商需要有稳定和合理利润的产品,也需要能为养殖户提供服务的企业;这个时候中间商和猪场想法是一致的:谁提供(免费)优质服务---长期提供技术和服务---用谁的产品可能性就比较大---谁提供服务成了谁的稳定客户---问你要服务---说了几次你还不提供服务---我也不说啥了(沉默)---私下用别的公司服务---就会不好意思---用点提供服务公司的产品—最后换了你不提供服务公司的产品。
有人会说,有不用饲料企业或动保企业技术和服务的养殖户吗?还用其公司产品的吗?有,要么是亲戚,要么一直欠款用,要么价格很便宜,要么中间商自己可以提供服务,要么猪场人员懂养殖技术。
还有就是是否具备能力为中间商提供转型的技术(产品)和服务,这是中间商需求的,特别是有些局部区域,家庭猪场减少,养猪数量逐渐减少,饲料和动保企业是否能够帮助中间商转型做其它畜种产品的技术(产品)和服务能力,是中间商的需求,帮助养殖户转型养殖其它畜种的服务能力,这也是养殖户的需求,搞清楚客户的需求服务的起点。
从饲料企业持续发展具有竞争力的角度来看:
技术和服务团队一定要建设,而且要不断升级,分清楚:建立技术和服务团队是企业的战略思考,而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能力不足是管理问题。
很多企业不尊敬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爱时是小甜甜,恨时是牛夫人,其本质还是企业认知和内部架构的问题,因为小部分企业在行情不好或者企业走下坡路的时候,有小部分企业认知就是技术和服务人员可以不用,有点多余,更谈不上尊敬了,因为技术和服务人员没有营销增量那么直接。 这小部分饲料或动保企业嘴上说客户是第一,其实骨子里自己卖东西是第一,谁销量大谁重要,谁直接有效益,谁重要,这种认知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逐年下降。
从企业架构角度来说:有些技术人员不归大老板直接管理,归二老板管理,或者有些企业服务团队归营销负责人管理(职业经理人),或者由营销人员安排是否服务养殖场,有些时候,这些企业二老板或营销负责人,为了转移矛盾,拿技术和服务人员说辞,因为个别二老板或者小部分营销负责人擅长权谋,但是多半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一点不擅长职场规则和权谋,也不会保护自己,干技术的都是技术思维,要面子容易冲动,技术型人员是对错思维,直线思维,说话水平一般,不够圆润。又无力无权去抗争,往往容易吃哑巴亏,最后只能生闷气甚至选择离职。
从技术和服务人员角度来看:
行业这些个别现象:行情好的时候,技术人员是个香饽饽,行情不好的时候,就是成了鸡肋。除了有行业、企业、行情等原因,做为技术和服务人员也有自身的不足,要不断成长和提升自己。
1、技术和服务人员专业水平一定要过硬:具有高质量的技术,能创造价值的技术,有效果的技术,比同行更好的技术。
2、做技术和服务不仅要专业好,这是硬件,还要软件更软:说话水平,换位思考能力、反思能力、改进错误的能力,不要怕别人否定你等等。
3、保持初心、不做“油腻”技术人、持续学习成长:不固执,不偷懒,有大局意识,脚踏实地,保持学习的初心,保持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初心,不断学习成长才能为客户持续创造价值。
4、做一个有格局和能脏污纳垢的技术和服务人员:祛除玻璃心,减少抱怨,用行动改变现实。
5、我预测技术和服务人员未来本质是效率的竞争:怎么理解这个呢?就是一个人能服务不同类型的客户,一个人能服务不同畜种,一个人具备技术思维、产品思维和管理思维和职场思维。
6、以人为本(就是尊敬人)挖掘技术价值,建立自己和团队的技术和服务标准、流程、制度:并根据需求持续升级这些价值、标准、流程和制度,建立技术和服务人员成长机制。
7、不能有单打独斗的思维,要懂得陪伴营销服务好客户。
以上仅是个人浅显认知,不足之处,请留言斧正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