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五道口:2024文化产业投融资研究报告

文摘   2024-11-06 15:42   北京  



政策 | 案例 | 前沿 | 落地


活动关注:【河南游学】11月13日-15日【中原文商旅标杆项目游学考察】(点击了解详情


数据显示,当前文化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2023年下半年以来,文化产业规模持续增长,文化新兴业态成为文化产业中最活跃、最具潜力的部分,新动能、新产业和新业态迅猛发展,成为培育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能。与此同时,金融为文化产业的优质增长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文化产业投融资市场稳步增长,金融多渠道发力赋能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债券市场融资规模不断扩大,并购市场持续活跃,私募股权市场金融资源加速流向新兴赛道,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融资渠道和支持。

作者 | 赵岑、梁君健、何颖淳、裴瑞钰、杨佐邦、张妩伊、王易之、付冰

编审 | 时光

编辑 | 半岛

来源 |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



文化产业投融资研究报告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取得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随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激发,文化自信持续提升,文化事业繁荣兴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数据显示,当前文化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2023年下半年以来,文化产业规模持续增长,文化新兴业态成为文化产业中最活跃、最具潜力的部分,新动能、新产业和新业态迅猛发展,成为培育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能。文化产业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作用愈加突出,文化新兴消费成为消费领域的一抹亮色,为区域经济增长和转型提供新方向。


与此同时,金融为文化产业的优质增长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文化产业投融资市场稳步增长,金融多渠道发力赋能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债券市场融资规模不断扩大,并购市场持续活跃,私募股权市场金融资源加速流向新兴赛道,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融资渠道和支持。为以高水平金融服务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继出台落地,文化与金融合作层次持续提升,合作领域持续深化,金融要素供给持续优化,文化与金融合作的良好局面加速形成。

今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聚焦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出了专门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文化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经济社会运行的血脉,金融行业应当抓住文化产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以培育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为关键着力点,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根本服务遵循,加强财政金融联动,培育耐心资本,扩大有效投资,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功能,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目录


一、完善政策体系,打开文化产业发展新局面

(一)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文化产业利好政策频出

(二)产业实现全面增长,文化新业态发挥引领作用 

(三)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成效显著


二、引入金融活水,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新活力

(一)投融资市场健康发展,融资金额稳步提升

(二)多元融资渠道发力,金融资源配置不断优化

(三)服务体系日渐完善,文化金融服务提质升级


三、强化金融赋能,把握文化产业发展新机遇

(一)新阶段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广阔

(二)金融赋能文化产业的根本遵循

(三)金融赋能文化产业的战略方向


一、完善政策体系,打开文化产业发展新局面

(一)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文化产业利好政策频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为新时代新征程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聚焦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产业的发展呈现出几个显著特征。一是文化强国战略为文化产业发展赋予新使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迎来新机遇。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推进文化繁荣,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支撑,也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与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的重要载体,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二是文化与科技加速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加速推进文化产业新一轮产业变革。文化产业以“科技创新”为引擎的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与未来产业培育格局日渐清晰。三是文化消费市场持续火爆,文化新业态的消费潜力持续释放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活力。文化消费持续活跃,以文化活动为例,2023年全国群众文化机构共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412万场,同比增长53.5%;服务人次183537万人次,同比增长91.6%。高品质、个性化、数字化、融合化、体验式消费需求日益旺盛,有力支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与此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也为文化产业守正创新,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为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多部门多措并举,发布一系列政策文件,共同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一是文旅融合,激发文化产业消费潜力。国务院办公厅相继印发《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将文旅消费作为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提出进一步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大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持续释放消费潜力。二是提质增效,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国家电影局、广电总局等6部门印发《推动文化和旅游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推动演艺设备、智慧文旅、电影产业、高清超高清设备等更新提升行动,全面提升文化产业服务质量。三是前瞻谋划,促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文化和旅游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从技术创新、产品突破、企业培育、场景开拓、产业竞争力等方面对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培育进行前瞻谋划。并就建设文旅元宇宙,打造数智文旅沉浸式体验空间,发展数字文化消费级智能终端,加快文化内容新型显示推广,做强智能化、高端化、成套化文旅装备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积极培育文化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动能。

为加快推动相关政策的实施落地及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文化与金融的融合不断加深,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加强财政金融支持。政策推进财政金融协同联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产品与服务,发挥产业基金引领作用。二是扩大有效投资。政策鼓励各地统筹多渠道资金,引导政策性、商业性金融机构加强对文化和旅游领域设备更新的支持。支持文化重大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三是助力文旅消费。鼓励各地发放文旅消费券,支持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针对文旅消费创新产品与服务,提高入境游客文娱消费支付便利。四是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文化和旅游部公布首批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名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与金融合作模式,发挥了先行先试的示范效果。


(二)产业实现全面增长,文化新业态发挥引领作用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继续展现较强的增长势头。2023年下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0158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文化娱乐休闲服务、文化投资运营、新闻信息服务这三个领域实现较快增长,同比增速分别达43.5%,30.4%和19.8%。2024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4961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新闻信息服务这三个领域实现较快增长,同比增速分别达14.0%,11.7%和11.5%。

其中,文化新业态保持快速增长。2023年下半年,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28807亿元,同比增长20.7%,占到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整体营业收入的41.1%。2024年上半年,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27024亿元,同比增长11.2%,占到文化及相关产业整体营业收入的41.6%。



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利润总额与总资产稳步提升。2023年下半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为6781亿元,利润率为9.7%;形成总资产196200亿元,实现资产周转率为0.36。2024年上半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为5250亿元,同比增长8.9%,利润率为8.1%;形成总资产201411亿元,同比增长6.8%,实现资产周转率为0.32。

(三)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成效显著


科技创新快速应用于文化产业链各环节,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如营销公司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营销监控,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技术提升广告投放的精准度,提高销售转化率,并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创意设计环节,全面提高内容生成效率。长视频播放平台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变革,将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媒资运营、会员互动、视频剪辑等多个业务场景,推出多项AI(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I”)落地应用产品,实现深度降本增效。提供影像与设计服务的互联网平台公司重视人工智能技术在业务流程中的嵌入,其中超80%业务处理已经使用了泛人工智能技术。上市文化企业向新求质,研发投入显著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成为新的核心竞争力。上市文化企业12023年下半年与2024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占到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分别为7.5%2与7.5%3,研发支出占比高于资本市场全行业平均水平。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各细分领域深度融合,加速形成数字文化新产业。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加速文化产业新一轮产业升级。基础软硬件产业正在进入市场化规模应用发展阶段,应用领域向垂直行业深化发展。2024年上半年,AI大模型与AI垂类模型应用工具创新活跃,AR(增强现实,以下简称“AR”)眼镜赛道商业化进程加快。AI项目主要分布在AI营销、AI直播/数字人、AI大模型、AI语音/音乐生成多个赛道。多家AR企业已经推出消费级AR/AI眼镜产品。各地加快示范工程建设,引导数字文化新赛道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北京市出台《北京市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2025年)》,推动人工智能与文旅深度融合,推进人工智能融媒创新实验室建设,加速形成一批新型工具和创新成果。上海市聚焦数字文创和元宇宙赛道,建设上海数字文创智算中心,吸引一批“数字原生”赛道文化龙头企业集聚上海,推出一批文化数字化示范项目。


文化科技创新场景加速落地,激活产业新业态。各地积极推动文化科技与本地优势文旅资源相结合,打造文化消费新增长点,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北京通过科技赋能文化、文化赋能城市,打好文化与科技两张王牌。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通过集成语音识别、语音合成、多模态交互等技术为游客提供虚拟导游技术支持。虚拟导游可以提供历史故事讲述服务,将历史文化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游客。上海发挥数字产业集聚优势,结合城市特色、历史文化,利用全息、MR(混合现实)、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等技术,在虚拟引擎上营造异次元空间场景,打造虚实结合的沉浸式文旅体验空间,加速谋局文旅元宇宙新赛道。成都充分挖掘年轻一代消费需求,以创意赋能、以技术推动,打造沉浸式文化消费新空间、塑造文商旅融合消费场景,形成了多个多维度融合的城市消费新地标。

二、引入金融活水,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新活力


(一)投融资市场健康发展,融资金额稳步提升


2023年下半年及2024年上半年,文化产业在主要资本市场4的融资金额持续增长。2023年下半年,文化产业在主要资本市场的融资项目数为216次,融资金额为419.2亿元,融资金额同比增长13.1%。2024年上半年,文化产业在主要资本市场融资项目数为208次,融资金额为302.3亿元,融资金额同比增长9.3%。


2023年下半年和2024年上半年,我国不同地区在文化产业融资项目数和融资金额方面的排名情况与文化产业地区发展情况较为一致。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北京市、广东省、上海市,因文化企业梯队较为成熟、文化与科技资源较为集中、金融资源较为丰富,融资相对活跃。同时,浙江省、江苏省文化产业创新驱动力较强、市场消费潜力较大、文化基础设施条件较好,融资项目与融资金额也排名靠前。



(二)多元融资渠道发力,金融资源配置不断优化


2023年下半年,全国文化类项目或企业通过国内私募股权市场获得融资的次数最多,达120次;通过国内并购市场获得股权融资的金额最多,达197.7亿元。2024年上半年,全国文化类项目或企业通过国内私募股权融资的次数最多,达131次;通过国内债券市场融资的金额最多,短期和长期债券合计融资212.0亿元。当前,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主要呈现出三个重要特点。



一是文化产业债券市场不断发展,拓宽文化企业融资渠道。2023年下半年及2024年上半年,债券市场成为助力文化产业融资的主要市场。2023年下半年,文化产业短期和长期债券融资事件数量分别同比增长20.0%和50.0%;融资金额分别同比增长8.9%和7.7%。2024年上半年,文化产业通过短期和长期债券融资事件数量分别同比增长66.7%和150.0%,增速较2023年下半年明显提高;文化产业短期与长期债券融资金额分别同比增长63.5%与187.8%,增速较2023年下半年提升显著。


上市文化企业是债券融资的主体。2023年下半年,有15家上市文化企业发生债券融资,6家非上市文化集团发生债券融资。2024年上半年,20家上市文化企业发生债券融资,15家非上市文化集团发生债券融资。文化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解决运营资金与投资资金的需求,增强业务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在短期融资中,文化企业主要通过超短期融资券扩大融资渠道,增强融资灵活性。 在长期融资中,文化企业通过可转债、一般公司债券获得资金,用于主营业务扩展、研发投入、补充流动性、经营周转等。


二是文化产业并购市场持续进步,助力文化上市企业整合提质。2023年下半年及2024年上半年,并购市场积极为上市及挂牌企业提供服务,帮助企业做大做强。2023年下半年,文化产业并购市场共发生59起并购事件。其中,有24起并购项目有上市及挂牌企业的参与,并购金额占到整个并购市场可统计金额的82.3%。2024年上半年,文化产业并购市场共发生35起并购事件。 其中,有24起并购项目有上市及挂牌企业的参与,并购金额占到整个并购市场可统计金额的76.5%。其中,北京市并购事件数量和金额全国领先,并购事件数量和并购金额分别占全国并购数量和并购金额的17.1%和29.4%。


文化上市企业利用并购加快产业整合,发力新赛道。一方面,上市企业聚焦服务主业,通过并购强化全产业链布局,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如通过投资并购,加速数字整合营销版图扩张,形成协同效应,达到强链、补链的效果。或通过并购完善市场布局,加快细分市场布局,创新服务模式助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质升级。另一方面,上市企业通过并购拥抱新科技,寻求第二业绩增长曲线。如上市公司通过收购进军人工智能领域,并与公司业务形成协同,加快打通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三是文化产业私募股权市场热潮迭起,金融活水流向产业新兴赛道。2023年下半年,共有73个私募股权融资项目发生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元宇宙与数字资产、云计算和5G等新兴赛道,占到私募股权市场融资项目总数的60.8%。2024年上半年,共有72个私募股权融资项目发生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元宇宙与数字资产和云计算等新兴赛道,占到私募股权市场融资项目总数的55.0%。文化产业的多场景垂直应用创新落地加速,推动上下游产业链智能化升级。2023年下半年和2024年上半年文化产业新兴赛道融资项目以AIGC、数字人、数字引擎、虚拟现实显示设备以及虚拟现实技术解决方案为主。从这些项目创新方向看,AIGC大模型与行业垂类模型同时发力,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商业化进程加速。虚拟现实消费级产品不断升级迭代,3D内容生态建设加速,新一代智能终端入口逐步崛起。



当前,金融资源通过私募股权市场投资孵化文化初创类项目功能进一步凸显,其中上市企业和地方产业基金依托自身资源禀赋优势成为了最活跃的两类投资主体。如上市企业通过领投的方式,支持孵化初创类文化科技公司。上市企业在为初创公司提供了资金支持的同时,也为初创公司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市场拓展机会。又如地方产业基金与产业投资人共同推进地方在文化产业新兴领域的布局。地方产业基金与产业投资人的合作,可以为文化产业新兴领域的发展提供耐心资本支持和资源整合机会,有效助推地方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升级,促进地方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三)服务体系日渐完善,文化金融服务提质升级


在深化文化与金融合作的顶层设计下,地方政府结合区域文化与金融实际情况,遵循文化与金融合作规律,持续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覆盖文化企业各发展阶段、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有机结合的文化金融市场体系,进一步拓宽文化产业融资渠道。

一是不断健全文化与金融服务体系。各地以文化与金融服务中心为抓手,为区域文化企业提供政策解读、投融资对接、培育孵化等常态化文化金融服务。文化与金融服务中心定期举办沙龙、培训、政策辅导等活动,推动文化金融政策落地,畅通金融与企业对接渠道;搭建线上服务平台,开展企业线上融资对接服务,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深化产学研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推动文化产业投融资人才体系建设。同时,地方文化金融服务平台还与主要资本市场建立合作机制,共建上市培育基地,为拟上市文化企业提供“一对一”辅导服务,鼓励文化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


二是创新优化文化与金融对接机制。地方文旅部门创新文化企业投融资“白名单”机制,会同金监局等部门形成区域内龙头企业、高成长企业、优质企业、重点文化项目的名单,定期推送银行机构,降低银行与文化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风险,促进银企精准对接。银行机构根据企业特点与项目特点,开发专项文化金融服务计划,支持区域优质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地方政府还积极推进文化金融专营机构建设,通过建立挂牌认定标准,创新授牌机制等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在文化金融的业务流程、风险管控、考核监管等方面不断深化管理机制,持续激发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的积极性。


三是鼓励文化金融产品创新。地方政府强化财政政策工具的应用,利用贴息、贴保等方式,建立并完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银行积极探索“风险补偿金”模式,拓展针对文化企业的纯信用贷款产品与无形资产抵押产品。区域担保公司与银行加大合作力度,推出面向文化企业的专项政策性融资担保产品。保险公司结合区域文化产业特点创新非遗保险、完片担保、保证保险等专项产品。地区“政银保担”合作机制不断完善,提高文化企业融资可得性。

四是利用产业基金撬动功能。地方政府利用文化产业基金,发挥“资本运作+投贷联动”优势,推动地方文化产业升级转型。地方政府与区域文旅集团、领军文化企业共同设立文化产业基金,通过直接投资、投贷联动等方式,形成“政策金融+产业基金+资本运作”的文化产业供应链金融体系,推动区域产业链升级,助力文化小微企业融资。


三、强化金融赋能,把握文化产业发展新机遇


(一)新阶段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广阔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发布的最重要成果。《决定》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极大地提振了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与文化金融市场参与者的信心。


一是文化和科技融合前景广阔。《决定》指出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这既是对当前文化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下提出的具体要求,也是对未来文化产业怎么发展、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怎么培育这类重要议题给出的方向。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促进了文化领域新业态、新模式的出现。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过程中,通过与数字技术的结合,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3D建模等,在保留文化原汁原味的基础上,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创造出新的消费场景,触达了更加多元化的人群,实现了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是文化创新创意激发文化新消费。《决定》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这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不断繁荣发展的根本落脚点。通过提升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各类文化供给质量、培养优秀文化人才队伍、增强综合治理与国际传播能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以及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等具体部署,激发创作热情,促进创新氛围。未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不断延展其丰富内涵。在此过程中,人们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不断被激发。这种认同感和自豪感将转换成人民对高质量文化供给的期盼,并成为激发文化消费的重要驱动力,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与文化产品的创意、生产、传播、消费等环节紧密融合,不断提升文化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丰富和精准的文化体验,推动了社会性的文化创造创新活力。

三是文化新质生产力不断解放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决定》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机制,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发展文化领域新型生产关系才可以构建文化领域的新质生产力。这就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机制改革,建立适应文化新业态发展特点的长效机制,完善文化资源配置与要素流通机制,提升文化企业经营环境,增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金融赋能文化产业的根本遵循


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在整体改革中予以推进,也要增强文化自信,注重发挥文化建设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特殊作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发展注入创新创造的文化活力。文化与金融的合作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支持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一是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双效统一原则。文化与金融合作要以“双效统一”原则为共识,做好社会价值与经济效益统一、短期收益与长期投资的平衡。在金融支持文化企业或项目评估过程中,对社会效益评估实行“一票否决”。进一步改革完善文化信贷、文化产业基金的考核、容错免责机制,绩效评价制度,强化双效统一要求及长期投资的理念。开展文化金融专营机构、文化产业基金、私募基金专项评比,定期公布,对市场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二是发挥资源配置功能,提升优质文化产品供给能力。金融机构应将“以高品质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作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落脚点。努力发现文化产业各类市场主体以及文化消费市场各类参与者的有效金融需求,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与创新,提高金融供给的精准性,实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助力消费提质升级的功能,促进形成投资与消费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三是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健全文化金融治理体系。完善文化金融监督管理体系,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强对文化金融的实时、动态、全面的监管,助力更加精准地识别风险,提高监管效率和效果。提升业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增强对文化产业与项目风险识别与管理水平。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企业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健全网络内容生产和传播环节的治理体系,加强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促进产业健康运行。

四是助力文化产业出海,构建更有效的国际传播体系。金融机构应与出海文化企业协调配合,助力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构建。金融机构应发挥海外渠道优势,推动文明交流双边多边合作机制建设,助力中华文明传播工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金融机构应针对出海文化企业需求优化跨境结算、增信支持、汇率管理等服务,提供跨境并购、债券发行等特色融资服务,助力企业扩大全球贸易伙伴。保险机构应针对出海文化企业境外风险场景,积极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有力支撑。


(三)金融赋能文化产业的战略方向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既是金融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也是金融业做好“五篇大文章”、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要以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为核心驱动力,以高水平高能级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为支撑,需要创新生产要素配置,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文化与金融的合作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助力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


一是培育耐心资本,扩大有效投资。鼓励文化领域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发挥产业基金的功能,引导资金流向文化优势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为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提供长期可持续的市场化资金来源。探索私募股权基金份额转让、创投基金实物分配股票等试点,丰富基金退出渠道。扩大文旅项目有效投资,做好重大项目投资与项目库建设,引导形成围绕重大项目、资产盘活的多金融机构参与、多类型资金来源的融资体系。

二是加强财政金融联动,强化重点领域支持力度。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支持银行与保险机构、融资担保、基金等开展合作,发挥各自优势,为文化产业业态创新、文旅深度融合、文化和科技融合等重点领域提供多元化融资支持。鼓励银行针对文化中小微企业开发专有普惠金融产品。加快推广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优秀经验做法,鼓励文化数据要素流转与资产化、文化资产盘活、金融赋能文旅融合等方面加快创新实践。


三是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功能,提升市场主体活力。鼓励上市企业聚焦主业,通过并购、资产重组、再融资等方式将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增强核心竞争力。通过发展第三方担保公司增信、搭建文化集团与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对接平台等方式提升市场投资信心,增强文化企业债券融资能力。


文化产业投融资研究报告》全文




免责声明:仅用于学习交流,并不用于商业用途。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及设计图片,所有转载的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知识归该权利人所有,我方不对相关图片内容享有任何权利。如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后台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精彩推荐




【考察时间】:2024年11月13日—15日

考察地点】:河南

【参会对象】:沉浸式文商旅、乡村振兴项目开发方、农业开发、地方龙头企业、文旅集团、文旅平台、地方政府发改委、文旅局、卫健委、民政局、老干部局相关部门;地产、物业、保险金融、养老、大健康、文旅康养、老年大学、旅行社及相关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家、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核心高层管理人员(30人规模)

【主办单位】:北京壹方城智汇科技有限公司

【报名电话】:186 1213 1371 金老师

考察特色】:实操专家讲解+案例分析+模块总结


11月13-15日我们组织企业家去河南进行文商旅标杆项目的考察

我们会去深度研学:

1.只有河南《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截至目前游客量达到200万,实现5个亿营收,由河南建业携手王潮歌共同打造的的全国最大、时长最长的新型沉浸式演绎主题公园;

2.忆江南旅游度假区——全天候一站式度假目的地;

3.夜游清明上河园——集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4.万岁山武侠城——2024年清明节假期万岁山武侠城接待游客20.03万人次,同比增长456%,新晋顶流文旅打卡地;

5.胖东来——创新商业模式的践行者,年营收150亿+;

6.老君山——不花一分钱做营销,各大主流媒体播放量过亿,网红打卡地;

7.金沙集团——地产界的顶流网红,超1500个考察团前往学习;


行程安排


第一天 11月12日(星期二)


【下午】抵达郑州、签到

            郑州建业-华谊电影小镇观看沉浸式演出《穿越德化街》              电影小镇参观


【晚上】欢迎晚宴 观看沉浸式演出《一路有戏》


第二天 11月13日(星期三)


【上午】只有河南《只有河南·戏剧幻城》

分享嘉宾:项目负责人

主题分享:如何活化老商业街区,打造城市新地标

考察亮点:

1、由河南建业携手王潮歌共同打造的的全国最大、时长最长的新型沉浸式演绎主题公园:

2、项目总占地面积622亩,投资金额60亿,包括3个大剧场、18个小剧场,单日演出可达125场;

3、2021年6月6日开业,开业10天7次登录央视,截至目前游客量达到200万,实现5个亿 营收,3月受到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考察调研;


【下午】忆江南旅游度假区--全天候一站式度假目的地

享嘉宾:李孜敏 中汇文旅集团董事长

主题分享:传统度假项目转型升级之路

考察亮点:

1、以自然美学、自然康养,自然教育为核心

2、先后在美团、携程住宿榜排名前三名

3、依托黄河生态文化打造“自然风光+黄河文化+慢生活”的郑州“后花园”,将水、滩、林、文化、产业等作为时代,具有北方城市气派和文化代表的度假区。


【晚上】夜游清明上河园--集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考察亮点:

1、旅游演艺,创新“视听文旅”新产品

2、科技赋能,打造“智慧文旅”新空间

3、国风游乐,激发“沉浸旅游”新潜力

4、夜游经济,丰富“消费场景”新体验


第三天 11月14日(星期四)


【上午】万岁山武侠城--开封文化的璀璨明珠

分享嘉宾:宋 涛 开封文投景区营销板块副总经理、万岁山武侠城董事长助理

考察亮点:

1、如何巧妙运用在地文化,打造项目亮点IP;

2、做产品迭代的同时,不断推出新产品、新场景、新模式;

3、2024年清明节假期万岁山武侠城接待游客20.03万人次,同比增长456%;

4、不断成长为“传统文化新表达”的佼佼者,已是新晋顶流文旅打卡地。


【下午】胖东来--创新商业模式的践行者

分享嘉宾:段进畅 八点健康汇胖东来商学院院长

考察亮点:

1、街区商业操盘逻辑与引流技巧;

2、街区商业业态定位与招商技巧;

3、街区商业运营特点与旺场技巧;

4、行业内卷,如何让企业成为行业内的“胖东来”,实现高收益幸福企业;

5、如何让企业人人成为经营者,人人价值最大化,员工绽放、老板解放,共建高收益幸福企业?



第四天 11月15日(星期五)

【全天】


分享主题:如何使旅游产品更具核心竞争力(线上分享)

分享嘉宾:周向毅 河南省老君山文旅集团副总经理


考察金沙集团--地产界的顶流网红

分享嘉宾:项目负责人

考察亮点:

1、学习区域型深耕房企的经营顶层逻辑与与独特的企业文化;

2、深度了解从"卖房子"转变为"引领美好生活方式“的服务商模式实现溢价;

3学习区域型深耕房企产品力研发与升级打造;

4、学习掌握提供适配当地的“极致产品”下的成本管控思路;学习掌握金沙独特利好的口碑营销逻辑。


结束后返程

注:本次研学考察嘉宾为拟邀嘉宾,最终到场嘉宾以研学现场为准,最终解释权为研学考察主办方所有。

报名方式

1、电话报名18612131371 金老师长按复制手机号码可加微信 备注“咨询河南游学”)

2、短信报名:编辑“企业名称+姓名+职位+联系方式”发送至 18612131371

3、微信报名:扫一扫备注“咨询河南游学+企业信息+联系方式”否则不通过!

        

备注本次活动仅限相关企业董事长、总经理等高管级别参加,会收取一定费用,请知悉,非诚勿扰!

正式报名流程:领取报名表→填写报名表签字或盖章拍照回传审核→办理报名费用→协助预约落实酒店安排,开具发票




其它产品:

2024年11月103-15日日本农文商康旅杆项目游学考察

强烈推荐


2024年11月27-29日海南儋州喜禾农场田园生态农场盈利与升级训练营


2024年12月27-30日泰国康养文旅标杆项目研学考察(30人规模)




汗马研习社内部学习资料

感兴趣可添加微信18612131371,备注“购买书籍“或扫下图二维码下单



[进入文旅乡村振兴交流社群]


第一步,添加群主微信 jxb4tcm  备注'进群+公司+职务+姓名'


第二步,转发本文到朋友圈或社群后截图发给群主


第三步,群主邀请进群交流




文旅专题
一个以一站式文旅产业为专题的服务平台,聚焦文旅项目开发,提供端到端的服务,以资源共享的互联组织模式与专业化的出品把控,打通文旅产业链条,提高上下游企业衔接效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