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大龄未婚相亲男女 同(双)性恋比例30%至50%

情感   情感   2025-01-30 11:01   上海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鞠强”公众号:

---点击下方▶按钮收看鞠强教授音频讲座:

---点击下方▶按钮收看鞠强教授视频讲座:
各位朋友、各位同学好!今天我来给你们讲一个问题,就是各个相亲平台上大龄未婚相亲的男女中,同性恋和双性恋的比例非常惊人,要高达30%至50%。不过,各个平台的数据不一样。
我有个学生,他只有20多岁,不过这个男孩子有自己的选择标准,他喜欢大姐姐。虽然他也不缺女朋友,但现在因为一段感情结束了,他试着到各个平台上去找。一般情况下,我这个学生不太会到平台去找,但他想找大姐姐,所以20多岁的他找的都是30多岁的人。
然后我又有一个女学生,她离婚了,收入也蛮好的。她的想法正好相反,她想找个小弟弟。她40岁了,找的都是30岁出头的男孩子。
结果这两个人纷纷跟我沟通情况,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情:在各大平台上,30多岁未婚的(不是二婚的)男女当中,同性恋和双性恋的比例惊人。
因为我这两个学生是学心理学的,心理测量是他们的强项。他们会看文字、看图画、看肢体语言,然后大致就能估出来。他们跟我说,在30多岁未婚的男女当中,通过相亲平台来的,同性恋和双性恋的比例非常高。从他们各自报的数字来看,大致在30%至50%不等。
在这里,如果你能接受你的另一半是同性恋,那没有问题;如果你不能接受,那你就要注意这个问题。如果你能接受双性恋,当然也没有问题。双性恋一般不太会影响婚姻,但是有的人说自己是双性恋或者定义为双性恋,其实是假的,他很偏同。
这些人一般有一个现象,就是他们的恋爱史非常少、非常短,而且大部分恋爱看起来不太像恋爱。比如一共有3段,每段只谈两三个月;或者虽然有一段恋爱有半年,但却是异地的。一般几个月的恋爱,你不能把它看作是恋爱,异地恋爱其实也是打折的恋爱。
如果一个人的恋爱史上都是短恋爱,或者异地恋,或者没有恋爱,那你就要考虑他是同性恋或者双性恋的可能性。一般双性恋的人还会谈谈恋爱,但是要看他的比重是什么。
在这里我要强调,在心理学上,同性恋是正常的。但是你相亲有个人的目的,为什么平台上面30多岁的未婚男女(二婚三婚除外,离婚的人这个比例低)同性恋和双性恋的比例非常高,而且多半都偏同一点呢?原因估计有这几个。
首先,年龄大了,恋爱少或者不谈恋爱、或者不结婚的人,同性恋和双性恋的比例就高。但是各个平台的这个比例又比社会上的人群更加集中。
还有一部分人到平台上相亲,是做给爸爸妈妈、亲朋好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的,他要向他们表示“我在相亲”。口说无凭,上相亲平台就比较看得见。那么这部分人上相亲平台的目的就不同,动机不强,他相亲动机不强的话,当然同性恋和双性恋的比例就升高了。
第三个原因是,一般男欢女爱是人的本能,人的行动力很高,动机很强。如果是一个异性恋,在生活当中多半不需要通过相亲平台就能找到人。虽然不能说所有上相亲平台的人求偶动机都是弱的,但我们社会科学是讲概率和平均数的。总的来说,上相亲平台的人求偶的平均动机更弱,所以同性恋和双性恋更加富集,就出现了惊人的现象。
如果你喜欢找一个双性恋,那另当别论。有的人说“我也是同性恋,我找一个搭子更好”,那也是另当别论。当然,如果你这个目的有专门的平台,就不必要跑到普通的平台去相亲。如果你不是这个目标,你就要注意了。
在相亲的人中,他说的几个月的恋爱经历不能算恋爱,异地的恋爱经历只能看作是一半的恋爱。假定恋爱次数虽然长,但没有性关系的,恐怕他同性恋、双性恋的比例就升高了。还有老讲纯爱的,认为性是肮脏的,这个同性恋、双性恋比例也会升高。这些是需要注意的。
往期精彩文章:
想要学习更多管理心理学内容,点击关注鞠强教授微信视频号“鞠强教授管理心理学”

鞠强教授简介

鞠强教授,自筹巨资科研,管理心理学家、心身问题干预专家。


北理本科复旦硕士,早年武汉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二医院特聘教授、兼职或客座教授,曾管理咨询扭亏54家企业,学术实战俱行,善投资和自办企业。


专著12本,十一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一本《社会稳定-领导者管理心理学深层解读》,鞠门学术体系创始人。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鞠强”公众号

鞠强
管理心理学、心身疾病心理干预知识定期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