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花小学“花语心桥”
家长课堂系列
青少年心理健康特点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青少年抑郁风险远高于成年。该报告对全国超过3万名青少年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参加调查的青少年中有14.8%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其中,4.0%抑郁得分较高,属于重度抑郁风险群体,10.8%为轻度抑郁风险群体,需进行有效干预和及时调整,以免进一步加重而出现更严重的症状。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身心都会经历快速发展变化的重要成长阶段,对之后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一阶段同时也是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期,在世界范围内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都是各国普遍关注的。研究显示,大约一半的心理障碍首次发生是在14岁以前(Patel et al.,2018)。
在我国,青少年也是心理问题的多发群体,例如,2020年的调查显示抑郁风险的检出率,在小学4~6年级学生中为11.4%。小学阶段存在抑郁风险的学生在一成左右,重度抑郁风险检出率为2.1%~3.1%
调查显示青少年心理问题特点有:
(1)女生相对男生有更高的抑郁、孤独得分;
(2)多子女家庭中排行靠后的青少年的抑郁风险更高
首先,独生子女的抑郁水平要低于非独生子女,其次,在非独生子女中,排行靠后的老三或更小的抑郁得分更高,老大和老二之间差异不显著。
(3)留守青少年有更高的抑郁风险
(4)抑郁、孤独、手机成瘾得分有随着年级增长而升高的趋势;
(5)住校、父母外出工作、多子女家庭中排行老三或更小的青少年有更多抑郁、孤独、手机成瘾问题。
如何识别孩子的负面情绪和异常行为?
观察情绪变化
注意孩子是否出现情绪波动大、易怒、易焦虑、持续性心情低落或亢奋等情绪问题。情绪变化若持续存在且影响日常生活,可能预示着孩子正面临心理困扰。
分析行为表现
观察孩子是否有频繁眨眼、咬指甲、吸吮手指等小动作,这些可能是孩子排解紧张情绪的方式。
同时,成绩下滑、过度活跃等都可能是情绪问题的外在表现。若伴随攻击性增强、回避社交、逃学等行为,则可能表明孩子存在更深层次的心理问题。
评估社交能力
有专家预测:21世纪心理疾病将严重危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我们应及早加以重视和预防,为父母、为师长者切实了解我们的孩子,就能帮助他们走出心灵的“迷津”。
关注学业表现
若孩子原本成绩优异却突然下滑,或对学习失去兴趣,注意力不集中,可能与孩子近期的心情有关。
观察生理反应
失眠、食欲不振、频繁生病等也可能是情绪压力的体现。
如何应对孩子的问题
冷静观察与理解
家长应保持冷静,避免一味指责孩子,而是尝试理解孩子感受和行为背后原因。
建立信任与沟通
与孩子建立良好沟通渠道,鼓励分享内心世界,理解需求和困扰。创造一个温馨、安全的环境,让孩子愿意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孩子心理问题较为严重,家长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系统评估和治疗。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心理干预,如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等。
给予情感支持
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情感支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温暖和关爱,增强自信心和安全感。
共同应对,培养积极心态
与孩子一起面对问题,共同制定应对策略,帮助找到解决问题方法,培养抗挫能力和适应能力。家长要以身作则,保持乐观心态和积极生活态度,为孩子树立积极向上榜样。
进行户外活动
家长可以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孩子的心理问题。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家长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要做到能够识别和处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细心观察孩子的行为和情绪变化,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并在必要时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同时,家长也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情感支持和关爱,与孩子一起共同面对和解决问题。
百炼成钢 溢彩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