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祺鹏,上海体育学院博士,佐治亚南方大学博士后;山东体育学院教授,运动与健康学院副院长,康复生物力学实验室主任;山东省教育厅“生物力学工程”国际联合合作实验室主任,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滑板奥运备战科学训练实验室”主任;上海体育大学博士生导师,英国拉夫堡大学、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合作博士生导师,德国运动与健康大学特聘教授;主要从事踝扭伤的神经肌肉机制、膝骨关节炎的运动康复、太极拳防跌倒等相关研究。主持或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32项,发表SCI期刊收录论文6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13.077,累计影响因子>200,发表中文核心期刊收录论文30余篇;担任Front Physio客座副主编,Sport Biomech、Front Bioeng Biotech编委,SMHS、广州体育学院学报青年编委;获得国际生物力学学会(ISB)“发展中国家竞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奖等奖项。您能否分享一下您的学术背景和进入康复生物力学领域的初衷?是什么吸引您从事康复生物力学的相关研究?
答:我在上海体育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师从毛德伟教授,后在佐治亚南方大学做博后,合作导师是李立教授,曾在香港中文大学访学,指导教师为洪友廉教授。在我的整个学术生涯中,所攻读的专业均为生物力学,与康复科学的关联并不大。将生物力学与康复科学相结合的想法,既源于我个人的兴趣,也源于团队研究生培养的需要。2017年,我和研究生着手开展了团队首个结合康复与生物力学的项目,即膝骨关节炎患者运动康复后的生物力学分析。该项目的进展顺利,且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我们利用生物力学的分析手段,细致地观察到了康复干预后步态异常的改善以及高受力区域压力的缓解,这些细微变化是传统康复检测手段难以捕捉却又至关重要的信息。我们将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在了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上,对团队的科研水平和研究生培养质量都起到了积极的提升作用。通过这一项目的实践,我认识到了将生物力学融入康复科学的价值,并据此确定了个人和团队未来康复+生物力学的大方向。在科研历程中,尤其在学术生涯初期,您有没有遇到过哪些挑战,您是怎样突破的?
答:青年学者在学术初期遇到的第一道难关往往是统计。统计既是一门学科,也是做出科研推论的武器,还与实验设计息息相关。初级的统计很简单也很容易被理解,但是复杂问题的统计又很难。初学者很容易想用初级统计的思路去解决复杂问题,这样可能会犯各种错误,而统计的错误在学术活动中经常被认定为根本性的,一票否决式的错误。我个人认为,青年学者在科研起步过程中,很难再有精力去完整学习除了自身专业以外的系统知识,包括统计。我在碰到统计问题的时候通常采取“碎片化”解决方式,即我只解决我遇到的这一个个具体问题,不求系统性了解相关内容,只求彻底解决本次遇到的小问题。当碰到的问题多了,解决的问题多了,由点及面,也就较为系统地了解了统计的体系。您能否给刚进入科研领域的研究生和青年学者一些建议?
1. 时间的付出。新人如果想从某一个科研领域立住脚,时间的付出是必不可少的。每周六天,每天八小时用于科研的时间是起码的标准。若没有时间的保证,其他方面的努力都将难以奏效。2. 科研的兴趣。有人做实验是为了发表文章,有人做实验是为了寻找答案。科研其实就是一种探索答案的方式。带着让你感兴趣的问题去做科研,你将会获得探索乐趣与研究成果带来的双重满足。3. 独立的人格。年轻人要有一点自己的脾气,有向主流和权威观点挑战的勇气。科学的进步靠的是证伪而不是附和,具有独立的人格有利于提出属于自己的观点。4. 学术的底线。一个谎言需要一万个谎言来圆,要用真实的数据、正确的统计和严密的逻辑来做出每一次科研推论。
作为SMHS杂志青年编委,如何看待期刊在推动领域发展中的作用?未来您将准备如何推动杂志发展?谈谈对期刊发展的展望与想法。
答:论文既是科研成果的体现,也是信息传播的手段。科学期刊与流行杂志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信息传播的载体。有声望的期刊为所刊登的论文质量提供“背书”,增加其结论的可信度。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期刊与论文是相互成就的关系。SMHS可通过传播真实可靠的运动医学及健康科学相关信息,加深读者对科研议题的理解,提高患者对干预措施及其效果的认知,从而扩大影响力,推动领域的发展。青年编委需从微观层面对期刊做贡献,如定期的投稿和客观的审稿,以及通过个人和学术会议的途径做宣传,吸引优秀的学者投稿。我期待SMHS杂志能够成为领域内最具影响力和创新力的学术期刊之一。《运动医学与健康科学(英文)》第一届青年编委入选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