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益:多学科合作揭示运动抗癌新机制
学术
2024-09-13 11:42
四川
本研究通过多组学联合、多学科合作、临床队列及前沿的实验验证揭示了自愿运动可抑制肿瘤组织中的胶原组分,进而促进炎性肿瘤免疫微环境,并增敏肿瘤免疫治疗。这项工作提出了运动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的一类新机制,并倡导癌症患者参与这种无压力的休闲时间体育活动,以增强免疫治疗的疗效。大量临床数据提示运动可降低癌症风险并延缓癌症进展。研究者们提出运动可通过包括重构肿瘤微环境在内的多种机制对抗癌症,然而这种生理干预是否促进、如何促进抗肿瘤免疫尚不完全清楚。在免疫检查点阻断(ICB)等肿瘤免疫治疗飞速进步的时代,理解运动如何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及其与免疫治疗的关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肿瘤免疫微环境是异质性的,除了包含各类细胞组分外,还包括肿瘤、宿主细胞衍生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代谢物、血管屏障和细胞外基质。肿瘤中的细胞外基质与健康组织显著不同,以高表达、高密度和高硬度为特征。主要由胶原蛋白构成的致密而坚硬的细胞外基质包裹着肿瘤细胞簇,保护其免受药物或细胞毒性免疫细胞的杀伤。高胶原表达的肿瘤常与冷肿瘤相关,从而形成“硬冷”型肿瘤免疫微环境。2024年8月31日,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的科研人员合作,在Cell子刊Cell Reports期刊上在线发表了题为 Voluntary exercise sensitizes cancer immunotherapy via the collagen
inhibition-orchestrated inflammatory 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的研究成果,揭示了自愿运动可抑制肿瘤组织中的胶原组分,进而促进炎性肿瘤免疫微环境,并增敏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者们招募了48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并检测其循环中细胞外囊泡(EV)相关的miRNA,发现相较于缺乏运动的患者,采用休闲时间体育活动(LTPA)方式的患者,miR-29a-3p这一高丰度的miRNA表达量显著增加。在自愿运动的荷瘤小鼠模型中,研究者们进一步验证了该miRNA是由自愿运动诱发,并由骨骼肌细胞特异性释放的EV相关miRNA。通过使用示踪染料标记运动诱导的肌肉来源EV,研究者们发现其可在肿瘤中富集。这些结果提示自愿运动可诱发一类骨骼肌细胞特异性释放的miRNA并富集至肿瘤微环境。
接下来,研究者们利用临床肿瘤样本和多种算法进行数据库分析,发现肿瘤中miR-29a-3p与肿瘤组织中免疫细胞浸润显著相关。他们进一步招募对ICB有响应和无响应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析提示,肿瘤中miR-29a-3p对ICB的响应与否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为进一步探索miR-29a-3p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机理,研究者分析了其下游靶标,发现其可靶向I型胶原蛋白,并在体外及体内进一步验证了其对I型胶原蛋白的抑制能力。利用新鲜分选的T细胞进行3D培养,研究者们阐释了高密度I型胶原蛋白抑制T细胞浸润及抑制T细胞活化的机理,并提出其可能通过LAIR1-SHP1信号抑制T细胞杀伤能力。最后,利用质谱流式细胞术,研究者们在免疫细胞功能水平分析了动物模型中的肿瘤免疫微环境,结果提示miR-29a-3p单药治疗促进了炎性的肿瘤免疫微环境,而miR-29a-3p与ICB药物联用可进一步促进抗肿瘤的免疫微环境,并体现出较ICB单药治疗更好的疗效。反之,使用慢病毒抑制骨骼肌释放的miR-29a-3p,可削弱自愿运动的抗肿瘤疗效,也可削弱其增敏ICB的能力。这项工作提出了运动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的一类新机制,并倡导癌症患者参与这种无压力的休闲时间体育活动,以增强免疫治疗的疗效。原文文献
Luo Z, Mei J, Wang X, Wang R, He Z, Geffen
Y, Sun X, Zhang X, Xu J, Wan R, Feng X, Jiao C, Su X, Sun J, Chen S, Chen J,
Mao W, Yang Y, Sun Y. Voluntary exercise sensitizes cancer immunotherapy via
the collagen inhibition-orchestrated inflammatory 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Cell Rep. 2024 Aug 31;43(9):114697. 罗智文 师从中华医学会第四届运动医学分会主任委员陈世益教授和新加坡骨科协会会长James Hui教授。曾获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生物医学一等荣誉学位,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攻读联合培养博士。现任复旦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助理,多家医院的科研顾问,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专家, 国家卫健委教育中心运动处方开发专家。美国 Sigma Xi 科学研究荣誉学会和中国抗癌协会正式会员。担任 40种学术期刊的副主编/编委/青年编委,10多种 SCI 期刊的客座主编(Burns & Trauma等)。一作/通讯作者在CNS及BMJ子刊等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总IF≈500,平均IF=7.5,最高单篇IF=34,中科院一区25篇),谷歌学术H指数20,研究内容受到了媒体广泛报道,封面论文4篇;在国家卫健委教育中心、新华社、健康报、丁香园等主流平台上撰写科普文章40余篇,浏览量超过200万次。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高层次博士公派留学基金资助、海上运动医学医生年会论文演讲比赛特等奖、丁香园全国科普大赛第一名等综合奖励。陈世益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教授,主任医师,复旦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运动医学学科带头人。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第四届主任委员、中国骨科医师协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亚太膝关节 - 关节镜- 运动医学学会主席、国际关节镜 - 膝关节外科 - 骨科运动医学学会全球执委、上海市运动促进健康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伦敦奥运会中国队首席医疗官,担任国际汽车联合会 F1 中国大奖赛中国首席医学官长达 17 年,此外还担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等职务。长期投身于运动医学领域的医疗、科研与教学工作,擅长关节镜微创技术、膝肩踝运动损伤的诊治及运动康复,是国际上人工韧带研究与应用引领者,在国内率先开展人工韧带重建手术,并创建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人工韧带产学研与临床应用体系,填补了国内人工韧带产品的空白,有“中国人工韧带之父”之称。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等国家级课题 10 余项,发表研究论文380 余篇,作为主编、副主编出版专著 20 余部,其创建的国际骨科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外科论坛(IFOSMA)已成功举办近20 届,是中国运动医学面向国际最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华医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 10 余项。先后被授予国际运动医学关节镜领域最高荣誉“高木 - 渡边”奖、第九届吴阶平 - 保罗·杨森医学药学研究奖、第四届“国之名医·卓越建树”称号等荣誉。更多阅读:
专辑:运动、身体活动与癌症
陈世益团队揭示运动抗癌新机理
文献解读丨癌症恶病质的发展:从基础到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