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山区农民的中国梦

文摘   2024-11-19 21:07   湖南  

白云蘭心

同窗之坦,故里扵白云郷兰溪畔。屈子游此吟“沅有芷兮澧有蘭”。之坦承屈子之风,以布衣之人记录社会萬像,鞭挞世弊,积成珍贵史料,足以传世,可谓白云人蘭心也。吾同學之刮目也。

二0二四年新啟元月四日

江南居张天夫存墨
这是著名文化人张天夫先生于2024年元月4日为他的老同学贾之坦乔迁新居的存墨。悬挂于客厅的醒目之处,是对他的跌宕起伏人生的一个高度的概括与评价。

贾之坦先生

贾之坦何许人也?他是石门县白云乡鸡鸣桥村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今年73岁。

学生时代因为家里六兄妹,无钱上学,考取石门第一中学后只上了一个学期就辍学了,从此就成了“修理地球”的忠实信徒。日复一日地面朝黄土背朝天,这样的劳作还使他饥不果腹,从而使他产生了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的梦想。

2005年,近花甲之年的他迎来了人生中一次重大转机,被聘为欧盟与中国民政部合作《村民影像》项目的全国十个农民之一。所拍摄的纪录片《采石场》获得了这个组织的三等奖。从此,他对这一行像着了迷一样,不间断地拍摄、写作本乡村社会的发展历程。为此,他走出了大山,跳出了农门,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2006年,他从外面的世界里,已嗅觉到了国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即将出台,贾之坦抢占先机创办了全县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兰溪柑橘专业合作社》, 帮助农民销售柑橘,年销量达两千多万斤,得到了市县领导的高度认可。为此,他在2006年被常德市委宣传部、常德市新闻学会评为“十大新闻人物”、“十大学习标兵”。2007年初在常德市召开的表彰大会上,现场5人发言,唯独他的发言引起会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午餐时,市委书记武吉海亲自为他敬酒,带队去的县委主要领导说:“老贾,你真的为我们石门人民争光了!”
他坚持科学种田,承包的责任田种有4亩柑橘,经过他的品种改良、合理密植、科学管理,所培管的桔园成了全乡的样板田,经常有县里外乡镇的橘农来到桔园参观学习。
▲贾之坦先生(右)在桔园劳动
干任何事他都有一股较真的劲儿。他的微信昵称叫记录人,意为一位通过影像及文字纪录乡村变化的爱好者。经常下乡采访老人,听老人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将所拍到的素材制作成《纪录片》。至目前止,他所拍摄的素材可以制作20个长片, 现已制作成纪录片的有《一打三反在白云》、《我要当人民代表》、《政府搭台我唱戏》、《我的村子2006》等十个。在北京、深圳、瑞士、新加坡等国内外展映交流后,被世界知名学府纽卡斯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爱丁堡大学、杜克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大学图书馆所收藏。纪录片每一部时长都在60分钟以上,素材均来源于自己所属的乡村生活。 他拍摄的时间跨度大,有自己种田、拍摄、写作历程、有近代乡村社会发展史、有协助支持政府的工作、也有代弱势群体的维权、替村民的鼓与呼。2012年他还参与排练了《饥饿》剧,此剧是反映食堂时期人民的生活,他是主演角色。在国际纪录片导演吴文光大师的组织下,多次收到国内外的邀请演出。并在知名度最高的奥地利——维也纳剧场演出过,得到了观众的高度评价。2013年在北京举办的《第十届纪录片竞赛》展映中,他亲手拍摄、制作的纪录片《一打三反在白云》获得最佳优秀奖。
▲荣获“优秀纪录片奖”的奖杯奖状

▲贾之坦(中)在瑞士影展后

与观众互动

一个朴实的农民走出大山,靠自己的努力干出了成就,影响了一大批人。他的事迹最先被《南方周末》报道,先后被《三湘都市报》、《常德日报》、《石门晚报》陆续报道;影视报道有中央12台、湖南卫视、常德电视台的专题。由于他的正直与刚正不阿,2012年被白云乡人民政府聘请为“义务监督员”至今。

这个农民深知学习是提高自己素质的重要方面,贾之坦养成了一个爱学习的好习惯,给自己制定了每天“三个三”的作息时间,即三个小时学习、三个小时的劳动、三个小时的娱乐。从学生时代他就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坚持撰写日记六十年,其中笔写的10多个日记本中有100多万字;2010年开始改用电脑,凭只会用两个手指头敲键盘而每天敲打出1000余字,迄今为止电脑上存有500余万字。他的日记贯穿了土改、反右、大跃进、公社食堂、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直到现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从他的整个日记来看,都是他对每一天所做、所看、所闻、所想、所感悟的清晰记载。
不仅如此,他还是个收藏爱好者。1975年至1979年,他担任过生产队、大队会计,任职期间的记账凭证、账本等,他都保存得非常完整,将会是研究我国人民公社化时代的重要原始凭证。他的收藏中还有自家祖辈(清朝)遗留下来的香钵、饭甑、钱箱、书箱、油缸、铜罐等物件;计划经济时代粮票、布票、油票、饭票、从清朝到现在各个时期的钱币(硬币、纸币)、在国内外映出、演出发给生活费所节俭下来的钱币、维也纳演出时带回来的手风琴、参加各个时期的活动纪念章和证件等。
走进他的居室,即有一种儒雅之风的气息扑鼻而来,客厅里是文化大师们对他人生的客观描述。再走进他的展览室,正前方映入眼帘的是他“沧桑人生”的展示墙,其中有他国内外所历的图片、用过的相机、摄像机、手机、获得的荣誉奖章等,对面是他的收藏,右边是钱币及证章的悬挂处。
贾之坦凭着自己的爱好与勤奋,从大山沟的农村走向了国际舞台,把中国农民生活方式、社会发展、改革开放,淋漓尽致地用他的镜头、文字推向了国际市场。 用他灵活的大脑坚持科学种田、种橘的模式在当地起到了示范作用。 一个农民每天坚持写日记,且长达几十年,达600多万字,还能制作出多部纪录片,这是我闻所未闻的事,如果可申请吉尼斯纪录应该非他莫属。
他的六百万字的日记将会陆续出版,是一套丛书,书名他早想好了,就是《坦之日记》。从这四个字的书名中也可以看出他这个人和他的文字是由坦率、坦诚、坦荡所组成的,也是父母生下他来时要求吾儿坦坦白白人的初衷
他说,如果条件许可,还将会把所拍的生活素材全部制作成《纪录片》。
假如老贾的六百多万字日记与近二十个纪录片出版、发行,将会成为我国浩瀚历史长河中,一个社会完美发展的缩影;一个历史不可缺少的野史部分。这可能也是开创了中国农民之先河。不能不说这个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贾之坦的“沧桑人生”是中国农民蜕变的典范。
著名书法家李鸣先生为他乔迁新居赠送了一副题字:“社会真相的记录者,历史真实的追梦人”。我认为这十六个字,是对这个农民——贾之坦人生的一个确切定位。

我认为这位农民心中的中国梦“圆”了,是他用那锲而不舍的求知欲与辛勤劳作的汗水而揉成的!


作者简介

覃波,原名覃华平,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特约记者、全国优秀文学社团辅导老师。有8000多篇作品见于国家、省、市、县报刊。擅长于新闻、人物传记、散文、游记、民俗等写作。著有《征程》、《土家风情》、《喋血南乡》等书。


九澧知事
说九澧之事 · 聊草根话题 · 道轶事趣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