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润六小】“教”学路漫漫,“研”途皆风景——聚焦双减“好课堂”建设工程之第六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研系列活动

教育   2024-11-19 12:03   内蒙古  

“教”学路漫漫,“研”途皆风景

聚焦双减“好课堂”建设工程之第六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研系列活动

“潜心教研勤探索,扎根教学促提升。”为深入贯彻新课标要求,树立“教—学—评”一体化教育理念,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从10月23日到11月11日,第六小学一年级语文教研组开展了为期三周的教学评一体化教研系列活动。王春梅副校长、同学段语文教师以及其他年级的部分语文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一、集体备课 凝聚智慧

一年级的课型与其他年级课型不同,没有单元语文要素的加持,拼音教学和课文教学占比较大,所以本次考核课安排了两课拼音和两篇课文。

确定好自己承担的课型后,成员们就利用本组集体备课时间,在王春梅校长的指导下进行了集体备课。结合集体备课过程中各位组内老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一年级组五位语文老师针对自己的一次备课进行了修改、借鉴和调整。

正式讲课之前,几位老师分别进行了磨课活动,教研组全体老师全程参与听课,并针对每节课在磨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指导点评。老师们分别针对磨课中存在的不足及时进行改进调整。

二、课堂展示 检验成果

李欢老师执教的拼音课《ai ei ui》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老师语言简洁,有较强的亲和力,能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自主识记拼音的音和形,中途穿插的课中操有效的解决了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的问题。

赵娜娜老师执教的是拼音课《ie üe er》,这节拼音课赵娜娜老师用儿童化的语言,引导学生按顺序观察情境图,整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生成能力,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较高。

王永平老师和刘艳老师分别执教了课文《秋天》的第一、二课时。这篇课文是一年级学生继拼音之后接触的第一篇课文,重要性可想而知。

王老师在课堂上体现了语文素养要求,考虑到了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授课过程中充分运用了大量图片展示让学生体会到了秋天的景物变化,同时还设计了多种朗读和识字活动,使得整节课妙趣横生。整节课设计新颖,重难点突出,目标落实到位。

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了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秋天的景色和事物。例如:在讲到“大雁南飞”时,教师通过展示大雁飞的视频,让学生一目了然,轻松理解。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朗读,感受秋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发现美、寻找美的情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操。

段天茹老师执教的是古诗《江南》,她通过创设情境、补充资料、引导识字、指导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诗作美好的画面和欢乐的气氛,突出了“朗读古诗,识字写字,想象画面并背诵”这一重点。通过观看插图、识字写字、反复诵读、边读边想象、交流讨论,感受江南的美丽和采莲人的欢乐。突破了“感受江南的美丽和人们采莲时欢乐的心情”这一难点。

三、评课议课,反思提升

五位老师讲课全部结束之后,我们利用两节课进行了评课议课的活动。授课老师们围绕“教学评一体化”,对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重难点是否突破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自评、互评。

最后,王春梅校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点评。王校长先对这次教研活动以及一年级组这个年轻的团队给予了肯定,几位老师都能制定合理的课时目标,围绕课时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展开教学。同时也对一年级语文教学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重视习惯养成,一年级的教学更要注重细节,如学生的课前准备、握笔姿势、听课状态,这些都需要时刻强调,慢慢强化,最终养成习惯。

二、备课时要深入研读课标要求,明确学段目标,细致研究教材,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能“囫囵吞枣”。

此次教研活动,让老师们在交流中互学互鉴,总结经验,归纳提升,实现共同进步。第六小学每一位语文教师将继续积蓄力量,立足新课标,着眼“教学评一体化”,有效落实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提升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效率。

 

撰稿人:一年级组 赵娜娜

初审:王永平

复审:王春梅

终审:张礼

编辑:杨建婷


END



东胜区第六小学
发布东胜区六小教育信息、政策和新闻,与您共享教育资源和讯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