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1669字 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作者 | 周政 赵芷怡
编辑 | lxq
近日,“中国铝业杯”第十七届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落下帷幕,代表江铜出战的德铜大山选矿厂员工徐天成、采矿场员工廖文彬,分别荣获电工(有色金属企业智能工厂方向)专业第二、第三名。按照赛事规定,他们还将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高手养成,非一日之功。两位青年电工如何成为技术“大咖”?让我们一起探究他们成功的秘诀。
徐天成,28岁,自2018年加盟江铜,便与电气结下不解之缘。
身为德铜大山选矿厂半自磨工段电工班的一员,徐天成日复一日,与生产设备为伴。他深知,每台设备都有它独特的“脾性”,只有熟练掌握,才能科学应对。
近年来,随着德铜采区深度不断延伸,矿石硬度增大,大山厂半自磨圆锥系统每天需多次启停,致使原有电路系统时而“罢工”。面对这一难题,徐天成与班组同事们组成技术攻关小组,大家集思广益,进行“头脑风暴”,经过多次不懈的探索和尝试,终于找到解决的办法——把真空断路器巧妙地改成真空接触器——成功突破了操作频率瓶颈,让电路系统重获新生,把对生产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今年9月下旬,刚刚结束上一场技能比赛的徐天成,突然接到了“中国铝业杯”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的战书,此时,距离比赛仅剩30天!
作为有色行业级别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技能竞赛,他深知参加此次比赛的重要性与难度,更加勤奋地投入到备战中,与同事们一同在培训基地刻苦钻研,研读图纸、接线、调试、再复试……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尽善尽美。
“明天上阵之时,就是决战之日!评审对于接线细节严苛超乎想象,务必做到胆大心细,万无一失。”临战之际,徐天成铭记师傅的教诲。
赛场上,他挥洒自如,以技能素质与心理素质“双过硬”,最终顺利过关斩将荣获亚军。
当被问及成功的秘诀时,徐天成微笑着回答,“没有什么好办法,就是勤学苦练!”
廖文彬是德铜采矿场铁运工段的一名电工。
“小时候看到那些电动玩具就感觉很新奇,也拆过不少,想看看它是怎么工作的,为此没少挨骂。”廖文彬说,兴许是儿时的启蒙,让他在电气维护这条路上始终保持着热情。
2011年,江西理工大学毕业的廖文彬来到了德铜。正式上岗后他才发现,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学习的知识和现场的工作内容如此不同。
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个好师傅。每次师傅去现场都会喊上他,有机会就让廖文彬动手尝试,并在旁边答疑解惑。
“看百遍不如做一遍。”师傅的良苦用心起了作用,廖文彬从此一心扑在现场。铁运工段的铁路线绵长,路上拉杆多达数百根,廖文彬几乎每天都和它们打交道,因此,他对铁运系统的电气原理、电路组成等逐渐了然于胸。
勤动手、熟生巧,是廖文彬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的秘诀,促成了他征战“中国铝业杯”职业技能竞赛,从矿级、公司级比赛再到全国赛场,一路过关斩将,“杀出重围”。
今年4月,德铜工会在全矿范围遴选优秀电工,平时的深厚积累让廖文彬脱颖而出。此次“中国铝业杯”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电工专业比赛共有四个科目,他逐一查缺补漏,做足了备战准备。
即使如此,廖文彬还是在科目三——电气控制与自动化系统编程调试项目时,遇到了麻烦。由于电脑出现故障,耽误了近半个小时,需要重新编程,导致廖文彬有些手忙脚乱。好在其他三个科目发挥稳定,综合成绩依然靠前。
“拿到第三名,证明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教练的点评,廖文彬暗自点头,庆幸自己半年多备战期的咬牙坚持、十几年的岗位坚守。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将自己的热爱变成职业并为之奋斗,廖文彬挺享受这个过程。
近年来,德铜全面推进产改工作,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打破技能人才成长“天花板”,大力开展技能培训、技能竞赛,着力打造一支技艺高超、素质优良的技能人才队伍。
随着智慧矿山建设深入推进,德铜在数字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投入,数字化项目如雨后春笋。徐天成和廖文彬都说,自己遇上了好时代。他们相信,不断学习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必有更大的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