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门日诵早坛功课经》中有一段“小赞”韵,其韵词写道:“诵经功德,不可思议,诸天诸地转灵机。”意思是说,通过恭诵祖师经典,可以达到不可思议的奇妙功效。如果诵经之人愿力虔诚,就可以得到天地神明的护持,从此消灾解厄、保命延年。
道教中诸多具有祈福禳灾的科仪法事,皆是以诵经作为行法的客观载体。因此,不论是以斋醮礼诵为事,还是以符咒丹鼎为功,凡是修道之人都应该把诵经礼忏作为自我修行的入门之举。秉持丹诚一念,以清静心而持诵经典、演教法坛,这是一名道人的基本修持,也是其宗教生活的日常。
其实,不只是道教,世上的其他宗教也都有各自尊奉的典籍,也都会把诵读经典作为信仰仪式和宗教修持的必要手段。然而,尚有一些不明内理的人仍会去追问,通过念经,真的可以起到一些不可思议的神奇功效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则先要明白诵经的实际含义是什么。
顾名思义,诵经,就是诵念经文,这是道人及信士们表达自己宗教信仰的一种基本形式。《道门通教必用集》中称:“童子长成,教习音韵。单声诵念,赞助行持。”意思是说,待到入门道童真正成为一名道人后,就要学习道教音韵,通过诵念祖师经典来学习道学,并增进自身的修行。那么,这就推衍出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即诵经与修行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在道教义理中,修行之事必然涉及到自修与度人两个方面。通过诵经来增进道教修行,自然也体现于这两个层面:
其一,诵经之功用,并非只是简单地把经文读出来,而是通过“诵持万遍”,而达到“妙理自明”的意义。
《玄门早晚功课经》序言中曰:“经之为经,是前圣之心宗;咒之为咒,乃古仙之妙法。诵之诚者则经明;行之笃者则法验。经明则道契于内,法验则术彰于外。经明法验而两全,内功外行而俱有。”道教经文与我们日常所诵读的书籍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经文在具备了基本的文字传承意义的同时,更凝结了前代圣人毕生修炼的心血和上古仙真修行的妙法。因此,所要强调“诵持万遍”的意义,即是通过诵读而参悟文字背后的道学真意,并把其运用到平时的生活中进行核验与行持,从而才可以真正收获属于自己的道教修持。
此外,诵持“前圣心宗”与“古仙妙法”,之所以可以达到经明法验的作用,最需要的一点便是诵读者的精诚信仰和如一行持。若是能够以“信”为前提,以“行”为实践,此时便会发现,祖师留下的字字珠玑,乃是在为我们每一位虔心诵读者的生活和修行指引方向。
其二,道人读经,还兼具有为世间众生祈福禳灾的意义。当为琅琅诵读声附加了音韵和仪轨后,便构成了道教独有的密法传承。高功法师行法时,便是用此等密法在为众生进行宗教性的加持。
道教诵经,在形式上和平时所见的摇头朗诵或默默心诵多有不同,乃是在节奏和韵腔的辅助下,呈现出了道教独有的音乐性和形式美。经韵“三宝词”中有句话曰“演法度人,普度人无量”,道长们在坛场上的诵经仪轨首先在于“演法”,把祖师传承的密法用道教独有的方式展现给众生,而目的则在于“度人”二字。所谓“度”,一则使人在闻经听法之后,可以达到心性上的开悟,从而自出迷途、永脱苦海;二则是通过对密法的演炼,达到为信众驱邪缚魅、保命延生的宗教功效。
道教典籍众多,乃以三洞四辅为分类方法。《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中写道,凡是诵念“三洞宝经”者,皆可以“形陟绛霄”;而诸多闻经听法者,则可以“神生碧落”。因此,道教经文实则是为“人天仰赖,生死依凭,为群品之津梁,实众真之户牖”。正是因为诵经修持具有如此玄妙的功效,所以才会成为道人们悟道修行的第一法门。
来源:高璟
互联网宗教信息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