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常说:“民以食为天。”
可见,饮食在大家生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然而,对于如何饮食,人们却有着各种疑问。
其中一个经常被讨论的问题是:饭量决定寿命?饭量减少1/3,或可延寿20年?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饭量减少30%,可能会延长寿命?
知名医学期刊《Nature》上就有一篇论文探讨了基因转录速率对老化的影响。
文章的结果显示:当基因转录速率加快时,身体内的蛋白合成受到干扰,进而加快身体老化。
但是,科研人员发现通过合理的膳食,可以减少胰岛素的分泌,延缓基因转录的速率。
这种方法可以延缓人类的衰老。
并且,在动物试验中,科研人员惊喜地发现实验体的寿命延长了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
美国的衰老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NIA)也做过类似的试验。研究人员发现:平均寿命约20年的猕猴,若每日进食减少三成,则可延长到43岁,几乎是以前的两倍。
另外,科学家们也用老鼠做了类似的试验,他们发现,如果减少30%-50%的食物供应量,老鼠的寿命也会延长。
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对超过20万名年龄在50岁及以上的人群进行了长达数年的跟踪研究。结果结果发现:饭量和寿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适当控制饭量可以延长寿命,而过度进食则会对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饭量多少对身体最好?
说到这,估计很多人要问了:想要身体健康长寿,饭,应该怎么吃呢?饭量多少比较合适呢?
答案是:吃到7分饱。
每餐都吃7分饱,这样对身体健康最有益。
吃饭吃到7分饱,其实,身体已经补充到了营养,也缓解了饥饿。
要是经常吃的太饱,会增加多个器官的负担,不利于健康。
饭量太大,太小都有危害:
人体需要从食物中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然而,过多或过少的食物摄入都可能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饭量过大,身体长时间过量摄入食物会导致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例如,肥胖与心脏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
饭量过小,另一方面,长期食物摄入不足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器官功能衰退等问题。例如,缺乏必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能导致视力下降、贫血、神经系统疾病等。
好啦,回到七分饱,那怎样算是7分饱呢?
当我们感觉到,可吃可不吃的时候,那就差不多是七分饱啦,这个时候,最好放下筷子,不要再吃了。
很多人表示,抵抗不了食物的诱惑,做不到7分饱就放下筷子。
在这里护妈告诉你一个小诀窍:可以在餐前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饮用少量的酸奶、牛奶,或餐前喝碗清淡的汤,能减少正餐时的饭量。
另外,吃饭时注重吃饭的顺序,先吃蔬菜,接着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豆类、蛋类、肉类),最后再吃主食,不仅有更强的饱腹感,还有助于稳定餐后血糖水平,对代谢综合征的人群最有利。
吃饭的速度也要注意!
吃饭的速度应该要放慢一点,细嚼慢咽,有利于身体的吸收,也有利于消化,建议大家吃一顿饭的时间,在20-30分钟左右为宜。
食物烹饪的方式对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
建议大家采用少油、少盐、少糖的烹饪方式,吃得清淡点,少吃油炸、烤制和腌制的食物。
还有吃饭的时间也要合适。
建议大家早饭在7-8点吃比较合适,午饭一般在11点半-12点半之间。
晚饭要尤为注意,建议大家晚饭要吃得清淡一点,吃得少一点,最好素一点,而且,也不要吃得太晚,以免影响到消化和睡眠质量。
这2种吃饭习惯是身体患癌的“推手”!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导致机体患癌的“推手”。
快看看这两种习惯,你有没有?!
如果吃得太热、太辣,可能会对食道粘膜造成一定的损伤。
会导致食管粘膜溃疡或者是发生炎症反应,增加患上癌症的几率。
经常吃油炸食品、汉堡等高脂食品,会引起体内激素紊乱,还会导致血脂升高、免疫功能下降,从而为癌细胞提供机会。
中国传统谚语称“吃饭七分饱,健康活到老”、“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
科学家花了几十年时间,用数据证明了这一点:饭量减1/3,多活20年。
道理简单,效果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