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医者非凡足迹,共绘生命璀璨华章。
妇产科网曾于2017年有幸专访医学界权威泰斗——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华医学会常务副会长曹泽毅教授,其丰富的学习与从医经历,为年轻人树立了榜样。如今,妇产科网“医路人生”栏目再次荣幸地邀请到了曹教授作为特邀嘉宾,他将与我们分享更多独特且宝贵的从医经历,供我们借鉴和学习。曹教授的从医之路,无疑是一段满载责任与担当的传奇之旅。他以精湛的医术救治病患,以深切的仁心温暖人心,书写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人生故事。
此刻,让我们紧随曹教授的脚步,一同回望他那光辉熠熠的医学人生......
曹教授的父亲曾是华西大学医学院的内科教授,家庭的影响让曹教授与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尽管少年时梦想着成为一名工程师,但命运的安排却让他踏上了从医之路。1949年,随着成都的解放,曹教授和弟弟怀揣着对解放军的崇敬之情,悄悄报名参加了军事干部学校的考试。然而,弟弟顺利从军,曹教授却遗憾未能通过选拔。在家人的期望下,曹教授考上了当时的华西大学医学院,自那以后,他便在医学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实习期间,曹教授本想成为一名外科医生,但因人才需要,他被调整到了妇产科专业。“当时全国妇产科的男大夫很少,20世纪50年代四川地区的思想还没那么开放。”他坦言道,“因为病人们不习惯男大夫,门诊那半年,几乎没有病人找我看。”然而,曹教授并没有放弃,而是用自己的真诚与努力,逐渐赢得了病人的信任与喜爱。他关心病人,耐心解答她们的问题,手术做得干净利落,很快就在妇产科领域崭露头角。“我觉得妇科很需要男大夫,因为妇产科就是外科的一部分。”曹教授全身心投入到妇产科事业中,用精湛的医术与高尚的医德,为无数女性带来了健康与希望。
医路漫漫,每位医生都会遇到一些难以忘怀的患者,这些经历深刻影响着他们的行医理念。“医生与病人之间,应该有一些感情的联系。”曹教授如是说,“医生除了医治病人,还应该具备同情和关爱的心理。我认为,这是成为一名好医生的必备条件。”曹教授的这种同情心,源于他对患者深刻的同理心。回忆起60多年前的一个病例,曹教授仍记忆犹新。
那是一位姓胡的患者,40来岁,因严重的痛经和多年不孕来到门诊。经过曹教授详细的询问和检查,确诊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当时,对于这种疾病,我们的治疗方法有限。对于不再打算生育的患者,常见的做法是切除子宫。”曹教授回忆道。尽管手术在当时并不算大,曹教授也做了很多解释工作,但对于极度恐惧手术的胡女士来说,这无疑是一场巨大的心理挑战,依旧没有消除她的恐惧。手术当天,曹教授作为助手,参与了整个过程。手术看似顺利,但术后患者却出现了长时间的少量渗血和血压下降,情况始终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当时邀请了全院内外科专家会诊,并经历了三次开腹止血手术,其实当时腹腔出血并不多,未超过300ml。但最终,胡女士还是离开了人世。“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一个看似简单的手术,会导致这样的结果?”曹教授回忆道。多年后在请教了众多专家后,曹教授得知,患者极度的恐惧可能导致了肾上腺功能受到极大压抑,使得身体的应激机能无法应对紧急情况。
“如果一个患者在极度恐惧的情况下,不要轻易进行手术。一定要先缓解她的恐惧心理,让她真正放松、信任,然后才能进行手术。”这是曹教授从医生涯中得出的宝贵经验,也是他对后辈医生的忠告。至今,曹教授仍记得那位患者,她的名字,她的故事,以及从中获得的教诲,每每提起仍旧会潸然泪下。这段经历,不仅让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医患之间的情感联系,也坚定了他作为一名医生,始终以患者为中心的行医理念。
自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曹泽毅教授便将宫颈癌的诊治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对此领域倾注了极大的关注。在我国西南地区,由于当时经济和文化条件的制约,许多宫颈癌患者在病情发展到中晚期时才得以确诊,从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在那个年代,针对宫颈癌中晚期患者的治疗手段与现今大不相同。华西医院以及上海的部分医院,拥有当时独一无二的“镭疗”技术,曹教授亲自参与了近十年的“镭疗”操作。然而,由于“镭疗”的放射性极强,对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一些医生在接触后出现了放射病症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镭疗”因其对医护人员身体的巨大伤害而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安全有效的同位素等治疗方法。
曹教授还是国内最早开始学习并实施宫颈癌手术的医生之一。那时的宫颈癌手术不仅耗时长,而且风险极大,但曹教授与他的同事们凭借着坚韧不拔的精神,不断克服种种困难,积累了一定的手术经验。为了追求更高的医学造诣,曹教授毅然报考了全国首次招收的硕士研究生,并成功考入北京医学院,师从康映蕖教授,成为了当时全国唯一一位妇科硕士研究生。在北京医学院的学习经历,为他日后的妇产科工作,尤其是妇科肿瘤诊治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曹教授对宫颈癌研究领域的深刻洞察与不懈追求,成为了他医学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动力。
身为医生,尤其是妇产科领域的医者,首要任务是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医生这一辈子,就是要关心病人,千方百计治好病人,不能过分关注金钱和地位,应将救死扶伤、帮助病人重获美好生活视为毕生的追求。”曹教授强调,要全方位地关爱病人。这不仅仅意味着关注疾病本身,更要关注患者的家庭关系与生活状态。在治疗过程中,需充分考虑患者治愈后的生活质量,如保留卵巢功能、保护阴道功能等,让患者能够维持正常的家庭生活与幸福感。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医生必须要终身学习。曹教授回忆起在北京医学院的求学时光,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医生的成长至关重要。“那时,在康映蕖大夫的带领下,我们每天工作到晚上,也依然坚持学习。如今的医生更需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吸收新知识,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病人。”曹教授还透露,自己至今仍保持着晚上回家查阅电脑,紧跟医学前沿动态的习惯。这不仅展现了他对医学事业的热爱与执着,更体现了他对年轻医生的殷切期望,不仅是对后辈的鼓励与鞭策,更是对医者仁心精神的深刻传承与弘扬,激励着每一位医学工作者不断前行。
曹教授的从医之路,始于家庭的影响,成就于自己对患者的深切同情和不懈努力。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命运的安排如何,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付出,就能在各自的领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并绽放光彩。在曹教授的讲述中,我看到了一名医生如何将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如何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坚守医道,如何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精进医术。他的故事,是对“医者仁心”最生动的诠释,也是对“匠心精神”最深刻的展现。
通过这次采访,让我们更加坚信,医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用爱去实践,用智慧去探索。每一位医生,都是患者生命中的守护者,每一次救治,都是对生命尊严的尊重和呵护。曹泽毅教授的医路人生,是对医学事业的献身,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他的故事,将激励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专业的态度,为患者带去健康和希望。
曹泽毅 教授
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华医学会常务副会长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华医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曾任清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美国M.D.Anderson肿瘤医院客座教授等。现任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名誉院长、中国宫颈癌防治工程组委会主席、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常务理事、亚太妇科肿瘤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妇产科杂志名誉总编辑等。
获奖荣誉:从事妇科疾病的防治及妇科肿瘤临床工作六十多年,在妇科肿瘤领域有深入研究,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很深造诣,在宫颈癌的手术治疗方面有重大改良和突破性进展。在妇科疑难杂症治疗方面有杰出贡献,是中国妇产界的领军人物。
发表医学论文120多篇,主编《中华妇产科学》、《中国妇科肿瘤学》等10余部医学专著,带博士研究生23人,获得国家和卫生部医学科技奖6项。
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平台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本平台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责编:孙雯
审核:马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