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难题”已成为一个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而能够成功怀孕并顺利足月分娩更是难上加难。以美国2022年的数据为例,每十个新生儿中就有一个是早产儿(指胎龄不足37周的活产婴儿),这一现状表明早产已成为亟待关注的健康问题。
早产的发生原因极为复杂,涉及母体健康状况、生活习惯、孕期并发症以及环境因素等多个维度,这些因素可能阻碍胎儿器官和系统的正常发育,对其未来的健康成长构成潜在威胁。据调查研究显示,早产及其相关并发症是导致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
人们通常认为,接触绿地主要带来的是心灵上的宁静与舒缓。然而,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聚焦于绿地暴露对人体健康的深远影响。这些研究揭示,绿地暴露的增加与代谢综合征、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患病风险降低密切相关。
此外,流行病学研究也深入探讨了绿地暴露与生殖健康之间的潜在联系,发现广泛接触绿地能够显著减少低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并能改善精子质量(团队成果分享|暴露于住宅绿地或可改善男性精子质量)。特别是女性在孕期如果居住在绿地丰富、植被茂盛的环境中,其早产的可能性似乎也会相应减少。
然而,以往的研究大多仅关注绿地程度(如绿地面积、植被覆盖度)的单一影响,而对于绿地形态、空间布局以及人们实际使用绿地的方式等深层次因素则探讨较少。在土地资源有限、增加实际绿地面临挑战的背景下,如何优化城市自然空间以获取最佳健康效益成为了一个更为迫切的问题。绿地的面积应该集中还是分散?形状应该简单还是复杂?是独立存在还是相互连通?这些关于绿地形态的问题亟待解答。
近期,环境与健康领域的顶级期刊《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上发表了一项研究论文,该论文基于美国佐治亚州的调查数据,深入剖析了绿地形态与早产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一系列绿地形态指标,如较高的绿地百分比、聚合度、邻近度、形状复杂度、连通性,以及较低的破碎度,均与早产风险的降低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
该研究最终纳入了2001-2006年间美国佐治亚州的2040007例单胎活产数据,其中164369例(8.9%)被归类为早产。结合同期30米分辨率的国家土地覆盖数据,研究者计算了1953个人口普查区的绿地形态指标(如绿地百分比、破碎度、连通性、聚合度、形状复杂度和距离度),并深入探究了这些指标与早产之间的关联。
研究发现,社区的绿地百分比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较高的社区绿地百分比与早产风险的降低显著相关(OR = 0.966; 95%CI: 0.952, 0.981)。同时,受那些位于高城市化且经济状况较差的县区中的普查区块所影响,这种关联在黑人母亲中表现得更为明显(OR = 0.992; 95% CI: 0.909, 0.956)。
在六个绿地形态指标中,较高的绿地百分比(OR = 0.966; 95%CI: 0.952, 0.981)、聚合度(OR = 0.975; 95%CI: 0.961, 0.989)、形状复杂度(OR = 0.982; 95%CI: 0.973, 0.991)、连通性(OR = 0.996; 95%CI: 0.993, 0.998),以及较低的距离度(OR = 1.006; 95%CI: 1.000, 1.012)和破碎度(OR = 1.027; 95%CI: 1.016, 1.039)均与早产风险的降低呈现出显著的保护性关联。这些关联在黑人母亲、受教育程度较高者以及高度城市化地区的母亲中更为显著,同时在西班牙裔和非西班牙裔群体中也观察到了显著且趋势相似的结果。
在调整贫困水平后,绿地形态与早产之间的关联总体减弱,但破碎度的影响仍显著。
在双暴露模型中,研究发现绿地形态在绿地百分比之外对早产风险的额外保护作用有限,但当绿地百分比处于中等水平时,绿地形态与绿地百分比的联合效应对早产风险的影响变得显著,特别是在破碎度较高的区域。
综上所述,绿地形态(包括空间邻近性、连通性、集聚性、连贯性和复杂形状)与早产风险的降低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这种效应在绿地数量中等的城市地区、贫困率高的人口普查区块以及非裔美国女性中表现得更为突出。研究结果提示,投资优化绿地空间布局,特别是增强上述特征并填补空间空白,可能有助于改善出生结果。这些发现对城市规划和绿地设计具有重要的实践和政策意义,强调了替代性绿地设计在健康社区建设中的不可或缺性。
然而,该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它缺乏直接衡量绿地暴露的数据,且未充分考虑绿地类型、可达性和质量的差异,这可能导致评估结果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在这些方面进行改进,以更准确地评估绿地形态对早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