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强调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这不仅为中国金融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赋予了信用评级行业新的使命与重任,推动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针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这一举措为加速推进金融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随着金融强国建设的深入推进和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构建中国特色主权信用评级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对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话语权具有深远意义。
深化主权信用评级新认知
当前,国际秩序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规则和制度需要变革以适应新的形势和挑战,实践积累、科技发展及理论融合产生了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视角。
(一)主权信用评级体系发展新机遇
全球经济重心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逐步上升。这一变化正在动摇西方中心论的经济基础。全球化与反全球化力量并存,部分国家试图打造排他性供应链与产业链。这些举措进一步破坏了全球生产和贸易体系,增加了国际经贸合作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大国之间的竞争烈度居高不下,导致国际体系中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推动国际社会加速分化重组。大国博弈不仅影响国际政治格局,还外溢至全球治理领域,加剧了政治化和工具化风险。民粹主义、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思潮的兴起增加了国际政治的不确定性。现有全球治理体系出现离散化趋势,全球公共产品短缺,系统性失灵频频发生。同时,崛起的数字化改变了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基础、内涵和结构,推动了国际贸易与投资模式的变革以及国际传播秩序的重构。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催生了对网络主权和数字主权的认知与维护。
由此可见,大国之间的关系在国际底层逻辑的变革中起着关键作用,国际体系的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传统的大国关系正在经历深刻调整,地区热点问题是变革的重要体现。同时,金融科技的发展剧烈改变了金融行业的面貌,包括主权信用评级领域等。信用评级机构应抓住上述机遇,加强自身建设和发展,为金融强国建设、国际经济金融体系稳定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二)主权信用评级新思考
主权信用评级关乎单一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发展前景以及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与繁荣。信用评级机构需要深刻分析相关政策要求,把握金融工作的特殊属性,遵循全球范围视角的核心价值和目标导向,深化对主权信用评级本质规律认识,打造新型主权信用评级体系,走好中国特色信用评级发展之路。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逐渐成为当下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重要理念,强调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共同利益。各国应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积极稳妥处理国际关系,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各国也要关注其他国家的合理关切和发展需求,积极推动全球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在创建更全面和更具前瞻性的中国特色主权信用评级体系过程中,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客观、科学的态度建立评级理论基础;坚持公正性和全面性理念,依据系统的评级框架和严谨的分析逻辑,并运用长期视角、数字化技术进行评级预测和评估。
探析新型主权信用评级理论基础
主权信用评级的新认知有助于催生新的理论基础。为适应新的形势需求,全面系统考量各种风险因素之间的影响,信用评级机构应利用差异化优势、链条化支持等创新基础提升对主权信用风险本质的研究,推动符合国际新格局特点的新型主权信用评级发展。
(一)差异化优势
全球格局的演变,包括新兴市场的崛起、发达经济体的相对衰落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强,都要求信用评级机构更新其评估框架,更好地反映上述变化对主权信用状况的影响。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信用评级机构需要更加注重前瞻性评估,通过构建评级模型、分析政策趋势和市场动态等方式,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及时为投资者提供风险提示。应运用自主的评级逻辑和分析工具,更深入地理解相关国际关系的复杂性、揭示权力的分配格局以及预测其发展方向。
当信用评级机构的方法体系主要基于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理论及实践总结时,立场偏好往往难以直接应用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阶段、制度环境、金融结构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显著差异,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这些因素在主权信用评级过程中如果被忽视或低估,会对评级体系的准确性产生重要影响。而基于差异化认知的理论创新有助于提出更具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差异化认知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促进全面系统充分考虑、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推动持续性和动态性等方面。这些优势共同构成了差异化认知在主权信用评级理论创新中的重要价值。这个视角能够充分考虑评级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从而更加有效地推动信用评级创新。差异化认知鼓励反思和重构,可以促进理论创新向更加深入、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形成更符合时代需求的主权信用评级新理论。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创新性,包括市场化改革、对外开放、产业升级、创新驱动、脱贫攻坚等重要内容。这些成功经验可以为信用评级机构提供启发。信用评级机构可以借鉴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经验,构建符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特点的主权信用评级框架。
(二)链条化支持
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等链条对一国主权信用评级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链条安全是保障一个国家战略支柱产业发展和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当前各国对于产业布局的竞争日益激烈,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出本土化、多中心化和区域化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使得那些竞争力较弱、技术更新缓慢的链条节点容易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
国际链条分类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各国所占据的特定位置是客观匹配与主观选择的结果,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和地位。其中,核心国家在全球链条中是主导地位,拥有强大的链条控制力和话语权,通过掌握核心技术、品牌和市场渠道等资源,主导着全球链条的走向和利润分配。重要节点国家在特定链条环节中具有重要地位,其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对全球链条的稳定性和效率具有重要影响。边缘国家在全球链条中处于相对边缘的地位,对全球链条的影响较小,但这些国家仍然可以通过参与全球链条来实现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首先,有助于国家维持市场良性及经济和财政收入的增长,确保生产活动的连续性和效率,保障国家安全。其次,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国外投资和技术支持,推动产业升级。最后,为了稳固链条,相关国家之间会建立多方合作机制,有利于提升链条节点国家金融和财政体系的稳定性。此外,如果链条出现严重风险或中断,特别是对于那些高度依赖国际市场和资源的国家,影响将是重大的。节点国家如果高度依赖核心国家的供应链,核心国家的政策变化也将直接影响其经济稳定。这种依赖性可能使相关节点国家在经济上更加脆弱,进而影响其主权信用评级水平。
总之,链条化支持能够从更为宏观的视角,更全面系统开展评估与预测,尤其是有助于识别一个国家主权信用风险的关键影响因素,从而提升主权信用评级的准确性。
明确新型主权信用评级体系特色
信用评级机构应持续开展创新,全面考察各经济体共性的基本评级逻辑,将全球主权信用风险规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关注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关系的重要影响,充分分析评级要素及其稳定表现,利用前瞻性的预测技术,准确揭示国家主权信用风险,打造中国特色新型主权信用评级体系,推动金融强国建设。新型主权信用评级体系的特色应该包括如下方面:
(一)完备性
主权信用评级体系应充分完备,能够充分识别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主权信用风险差异,并通过评级技术准确反映这些差异,即兼顾共性与个性视角,充分满足主权信用评级需求。新型主权信用评级体系的构建除了关注各种经济体共性的宏观要素之外,还应根据不同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金融等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各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增长模式和依存方式,理解其特有的信用风险路径,选取合适的关键评级指标及其权重,客观衡量其主权信用评级水平。一般来讲,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地缘政治风险、贸易关系等外部因素,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可能对其信用风险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对于某些发达国家而言,则可能因其较强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而影响有限。由此,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信用风险的认识程度相对深入的信用评级机构,在坚实的理论基础、科学的方法论支持下,其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持续的创新将使得主权信用评级体系更加完备。
(二)独特性
一国的主权信用风险特征具有独特性,主要源于其偿付能力与意愿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在评级过程中需做具体分析判断。其中,应关注考虑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发展目标、路径、模式和阶段的差异,关注其独特的比较优势对信用评级的影响。时点特征的要素禀赋及其结构水平对于分析国家生产力水平、经济结构及其变迁具有重要作用。如果一个国家能够充分利用其比较优势,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那么其经济增长潜力将会得到提升。还应从更为宏观的视角,准确识别一个国家在全球化或区域性链条中的分工、地位、稳定性及潜力。一般来讲,在链条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更具竞争力,可以帮助提升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吸引更多的外资流入,进而对信用评级产生正面影响。
(三)稳定性
在评估一国主权信用风险时,信用评级体系应能够保持良好的连续性和可靠性,全面系统分析评级要素及其稳定表现,准确反映其主权信用风险运行特征。稳定的政体有利于推动形成高效、开放和创新的运行模式,从而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提升偿债能力。完善的治理、良好的财政状况以及政策连贯性和可预测性都有利于抗风险。而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及地缘环境、周边国家关系等因素是其发展的外部环境,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如前所述,稳定的产业链意味着各国能够共同应对外部冲击和挑战。拥有稳定产业链和良好政策、制度环境的国家,往往能够更有效地应对外部冲击和挑战,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和财政的可持续性。但是变化无处不在,评级体系应能充分考虑评级要素及其稳定表现、受经济周期的变化和影响等方面,同时考量其变化趋势和潜在风险,以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
(四)前瞻性
前瞻性在主权信用评级中发挥着重要功能,评级体系应能基于以上特色要求,前瞻性地预测一国主权政府未来的信用状况变化趋势,为投资者和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对一国主权信用状况的预测需综合考量多个维度。除增长潜力、产出效率等方面之外,还应关注新兴领域的动态变化,包括新质生产力、绿色经济以及ESG、气候风险等多个方面。其中,随着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科技合作与交流,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国际化发展,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也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同时也推动了国际产业链的现代化进程,使其更加高效、智能和绿色。但也需注意相关潜在挑战和风险。例如,技术快速迭代可能导致部分传统产业面临淘汰,增加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
提升中国特色主权信用评级话语权
中国特色主权信用评级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提升国际话语权,建议国家层面规划先行,研究制定信用评级国际化发展规划。同时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探索对外层面的话语权提升路径。
(一)推动区域性主权信用评级互动制度的完善
当信用评级机构能够稳定地交付高质量且广受认可的评级服务时,会逐步累积起丰厚的声誉资产。这种声誉资产有助于推动金融强国建设。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理论需要不断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信用声誉资产,以提高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的权威性和国际影响力。
应积极融入现有的多边机制互动,针对现有机制中存在的短板与不足,采纳富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应对策略。通过提出具有预见性和创新性的理念,并构建与之相匹配的话语系统,来奠定相关制度的基本架构与价值导向。为此需促进区域间跨境信用服务合作的相互认可与制度性授权的实施,获取各类区域国际市场的准入许可,持续提高评级声誉。
建议在金砖国家、东盟国家等框架下,积极推动构建国际信用评级合作体系,增进信息共享与标准互认。同时,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等国际合作机制,向世界展示并分享中国特色新型主权信用评级实践成就。
(二)促进关联型双边国际信用服务的发展
关系重塑和伙伴关系建设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各国应寻求建立更加平等、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信用评级机构需积极参与关联型双边国际信用服务活动,运用话语嵌套将自身特色评级理念、逻辑等因素注入评级实践中,以提升话语权体系中的地位。
国际链条上核心国家的信用状况往往对节点国家产生信任传递效应。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原材料生产和消费国,对相关链条的了解相对深入、数据积累相对丰富。中国制造业供应链规模庞大,制造业增加值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这为评估合作国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提供了良好基础。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中国政府不断加强对外开放和合作,也为新质生产力的出口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由此可见,信用评级机构在开展对国际链条合作国家主权信用评级服务时,可以利用国内数据资源丰富、信用评级经验积累、市场洞察能力强以及技术与创新成就等相对信息优势,提供更加全面、准确和权威的信用评级服务,不断积累主权信用评级国际声誉与品牌影响力。
(作者为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EB/OL].(2023-10-31)[2024-10-07].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3/10/id/7608917.shtml
(2)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EB/OL].(2023-09-30)[2024-10-07].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9/content_6977858.htm
(3)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J].理论学习与探索.2023(02):5-8.
(作者:邢军 编辑:韩胜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