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巡回法庭,大大的为民情怀
农家场院、田边地角、大榕树下,席地而坐,法官、书记员、乡贤五老、基层派出所、司法所工作人员、村民,面对面交流,说问题、讲诉求、解疙瘩。这是师宗县人民法院丹凤法庭固定巡回法庭的工作场景。
由于辖区山高林密、沟壑纵横、群众居住分散,近年来,丹凤法庭探索形成每月固定时间分析研判、定时定地联调共治的“前哨式”解纷法,将司法服务送进村户、校园,彰显“小”法庭的“大”情怀。
满身泥水的巡回
“老张,我们是第4次到你家了,这次总算见到你了。”12月17日下午6时许,在师宗县五龙乡一个叫新庄科的小山村里的一个场院,师宗县人民法院丹凤法庭巡回法庭一组正在送达一起婚姻案件的法律文书。
今年54岁的老张儿女双全,还有一个5岁的小孙子。原本可以安享晚年的他因为脾气暴躁且懒惰,一言不合就会动手动脚,导致50多岁的老伴离家打工,最终提出离婚诉请。法庭受理案件后,先后委托村社调解员、司法所干部调解都无果,经开庭审理未能调解和好,一审依法判决不准离婚。然而,对打电话不通、上门无人的老张,法律文书的送达却成了难题。
“老张,做爷爷的人了,老夫老妻的,你主动承认自己的不足,再找儿女劝劝,老伴才会回家。”丹凤法庭庭长刘丽萍边宣读法律文书边作法律释明,随手理了理被细雨打湿的头发,不断叮嘱着。
晚上7时20分,饥肠辘辘的巡回一组在村小组长的挽留声中走出小山村。车行驶了两个多小时的山路,这组干警回到五龙旅游巡回法庭,联系另一起婚姻案件当事人,开始进行庭前调解。
又是一个多小时的“背靠背”说法析理,早已疲惫不堪的巡回法庭一组干警就近走进一家小餐馆,连汤带水匆匆填饱肚子,回到小旅馆开始翻找第二天去巡回点高良乡的相关卷宗。
18日上午,巡回二组历经两个多小时的山路穿行,到达一个依山而建的小山村,找一个名叫“美丽”的当事人送达一份追偿权纠纷案件起诉书。还被误解为要找“美玲”“梅铃”,让巡回组的干警在雨雾弥漫的小村来回穿梭了50多分钟,最后总算在热心老乡的帮助下找到“美丽”的婆婆,完成了文书委托送达。
“巡回审判中,我们身着制服,胸佩徽章,开着警车,甚至要徒步奔走在车辆无法通行的苗村彝寨,背着国徽进村,给当事人的印象不仅仅是威严,更多了一层老百姓对法律和法官的信任。”法官助理陈玉枝深有感触地说。
“春夏汗水味,秋冬泥水味。”丹凤法庭副庭长赵东平表示,巡回法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找人难”。他说,客观上存在几方面的因素,即山区面积大、道路狭窄弯曲、雨雾天气多,造成路途行驶用时长。当地群众习惯使用民族语言,留守山村的多是不善于讲普通话的老人和孩子,加上对年轻人“大名”(身份证名字)不熟悉和对陌生人的防备心,造成沟通交流障碍。
“为一个个小案子跑这么远,这么累,办案成本这么高,值得吗?”面对一些人的不解,赵东平回答得很干脆:“只要山区法治建设需要,司法服务就一直在路上。”
“前哨式”解纷
“想不到我起诉的案件,开庭地点就在我家场院。”五龙乡一个叫“保太”的小山村,年近六旬的老廖说:“之前担心去了法庭会紧张,不知道说啥,这下好了,不那么紧张了。”
老廖与同村的老赵家因通行琐事发生纠纷,老廖将老赵诉至法庭。17日上午,丹凤法庭巡回三组的特邀调解员老牛和法官助理陈玉枝前往争议地进行现场勘查,并进行庭前调解。
让小纠纷止于诉前,关键在于从源头治“未病”,将司法服务前置,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实质性化解,这是丹凤法庭为美丽乡村提供司法服务的重要手段。
丹凤法庭是师宗县人民法院派出法庭中服务半径最大的法庭,辖区面积约1700平方公里,占师宗县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二。管辖区域为大同街道和龙庆彝族壮族乡、五龙壮族乡、高良壮族苗族瑶族乡3个少数民族乡,有49个村(居)委会、439个自然村,总户籍人口为11.6万余人。
司法资源不足且分散,加上山区交通不便,致使法庭工作十分被动,积案现象日益严重,群众对此很有意见。法庭充分利用现有的审判资源,在乡镇设立巡回办案点或旅游巡回法庭。当事人不必跨乡奔波,就可以诉讼有门,还节省了打官司的开支。分成两个或三个组到办案点或案发地开展送达、诉前调解、开庭、以案释法等巡回工作,在群众“家门口”提供诉讼服务,真正做到让“法官多跑腿、群众少跑路”。
从2021年5月起,法庭决定每月固定15日、16日、17日(遇节假日顺延)三天,根据提前与乡镇、村社网格员(联络员)收集的矛盾纠纷及涉诉案件信息研判梳理案件类型,结合案件紧急程度确定巡回送达、调解、走访及开庭案件,按照当事人居住地划分路线并提前将巡回路线、联系方式在机关微信公众号和相关微信群公示,便于群众了解行程、就近开展咨询立案、法律援助等服务。
建立“党建+常态化共建”协作机制。法庭主动与辖区村社、学校党支部签订支部共建协议,依托双方优势,常态化开展基层党支部建设、民风民俗学习交流、矛盾纠纷调解及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等工作。法庭主动加入当地党委政府、村社工作微信群,进行工作对接、法治宣传、经验交流。
建立“法庭+联防联调”共治机制。法庭与辖区乡镇派出所、司法所共同制定“一庭两所”联防联调机制,对矛盾纠纷及时评估,根据案情开展调处并达成调解协议的,法庭及时进行司法确认。法庭主动与当地关工委、妇联、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等部门以及乡贤五老、代表委员进行沟通协调,推动巡回审判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刘丽萍介绍,截止2024年11月,经过法庭3位员额法官、3位法官助理和3位书记员33天的努力,巡回开庭审理了婚姻、相邻、民间借贷等类型的“小案”20件,调解和指导调解近200件,法律文书送达、现场勘察350次。
“不固定时间、地点的巡回法庭,让小法庭发挥了大作用。”曲靖市人大代表、师宗县五龙乡人大主席马玉涛表示:“巡回法庭将司法服务前置到矛盾纠纷发生的第一线,让山区群众在家门口接受法治教育,让案件当事人真正感受到司法的便捷与温暖。”
审核|区鸿雁
编辑|蒋应娟
来源|曲靖日报
2024年第47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