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作为连接世界的重要枢纽,不仅仅是人们出行的门户,更是一个巨大的商业生态系统。那么,机场究竟是如何通过多种渠道创造收入的呢?
机场的主要收入来源于航空公司、候机楼/货站及商业的特许经营人、航空服务公司、地面运输公司、客货运代理公司、旅客、货主等。
其收入来源主要分为两大类:航空性收入和非航空性收入。
航空性收入是指飞机、乘客或货物的运营和着陆直接产生的收入。它们包括飞机起降费、飞机停场费、乘客服务费、终端区导航费、地面作业服务费、保安费等。
一般来说,世界各地大多数机场普遍都会收取飞机起降费、飞机停场费、乘客服务费三种费用。而另外其他的航空性收入如终端区空中导航费、地面服务费、安保费等是由各个机场由选择性的征收的。
航空性收入的费用都是由政府规定收费标准。目前我国的机场基本都是政府投资兴建,加之机场关系到物资人流运转,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经营类似于公益性项目。航空性收入基本不贡献利润,处于收支大概平衡的状态。
非航空性业务收入是指机场满足因飞机起降、旅客和货物过港等基本需求而衍生出来的提供其他需求服务产生的收入,主要包含了广告、餐饮经营、零售、贵宾服务、停车场、航空配餐、航空货站等与航空业务相关衍生出来的经营业务的收费。
(1)商业收入:主要是机场的零售、餐饮等业务,在非航空收入中占比较大
(2)停车场收入:机场客运量大,不管是去送机或接机,还是自己开着车去坐飞机,都有将车停在机场的需要,停车场收入和商业收入对于机场来说都是一笔重要的比较稳定的收入
(3)广告收入:主要有广告屏、灯箱,在候机厅的电视娱乐系统、廊桥通道外墙、手推车上的平面广告收入等;
(4)房屋租赁收入:机场公司向航空公司提供办公室、售补票柜台、值机柜台、头等舱、公务舱休息室等场地的出租服务收取的费用。非航空性业务大部分实行市场调节价,可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自主定价。
以上海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为例,2019年上半年,其实现营业收入54.55亿元,同比增长21.11%;实现净利润27亿元,同比增长33.54%。
其中,非航空性收入同比增长35.09%,达到34.31亿元,占总收入的62.09%。在非航空性收入中,免税商品经营收入对机场公司的贡献随着国内外客流量的增加而快速增长。日上上海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的出入境免税店,2019年上半年实现免税收入73.77 亿元,带来免税业务收入增量35.43 亿元,同期免税业务贡献机场收入为19.27亿元。
据预测,目前国内三大机场上海机场、白云机场、深圳机场免税收入预计2024年分别达到上88.49亿元、15.13亿元和3.15亿元。可见免税商品经营将对机场的收入有较大的贡献,它将成为机场非航空性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由此可见,非航空业务收入对机场收入的影响非常明显。各大机场已经注意到非航空性业务对机场盈利能力的影响,也加大了非航空性业务的开展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