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朋友聊他带飞的一个落地。当时驾驶舱三个都觉得接地很轻,可是“成绩单”打出来G值是1.6g。这是B737一种很常见、挺扯淡、略恶心的现象,唤作“轻接地重着陆”。
笔者最早察觉这个问题是在山贼航帮飞那会儿。
某天带新机长飞四段:
第一段落地很轻但G值1.45g。
第二段落地更轻但G值1.5g。
第三段“左座”发了狠誓言要落个轻的——结果G值1.6g。
“左座”很抓狂。笔者也很纳闷儿:“我飞一个吧,看看是不是飞机设备的问题。”
但笔者右手落地有些生疏,下沉没有完全制止住,墩了个略重的接地,单子打出来一看1.3g。
“哇哈哈哈哈哈...
小伙儿呀...
气场不足啊你...
连飞机都要欺负你呀...
这叫‘机魂不悦’懂不懂...
哈哈哈哈哈哈...”
第二天笔者加机组回家,坐在21排靠窗户迷迷瞪瞪的看着飞机落地。
飞机接地非常非常轻。笔者能清晰感受到主轮蹭在跑道上呼噜噜地开始滚动。
“嗯,落得真好,真轻。”(那个年代还是很推崇轻接地的。)
忽然,飞机再次下沉“哐当”一声墩在地上,黑老子一跳。
上了机组车,笔者问当班机组:“刚才落地感觉怎么样?”
机长:“我们都感觉挺轻的,但单子打出来偏重。”
按山贼航惯例,加机组锁座都在翼上出口位置。所以帮飞那几个月里,笔者乘机回家体验了很多次“极轻接地——主轮转动——二次下沉——体感偏重”的着陆。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飞机什么时候算接地?
在绝大多数B737飞行员的认知中,减速板手柄升起就代表着飞机已经接地了。后续的任务就是柔和放下前轮,转入滑跑阶段。正常飞行这样认知是完全OK的。
但如果飞机接地过轻那就不一样了。
在着陆期间,下列所有条件具备时,自动扰流板工作:
-从飞行控制计算机(FCC)到 R/(A 无线电高度)<10英尺时
-主起落架接地或主起落架机轮转动
-减速板手柄在预位位置
-左右两个油门杆在慢车位置
——《B737飞机维护手册》(AMM)
问题就出在这个“或”字上。
飞机接地过轻,主轮蹭在跑道上,轮速大于60节减速板手柄就会升起。而此时的主轮减震支柱实际上仍然处于伸出状态。减速板破坏升力,就会让飞机形成“二次下沉”现象。
而轻接地往往又伴随着平飘远。
机组又会急于放前轮拉反推。当“减速板下沉”与“放前轮下沉”耦合在一起,在减震支柱完全压缩到底时就会被记录到一个较高的过载值。
笔者在山贼航带飞的那位“左座”就是因为刻意追求“轻接地”反而导致了“二次下沉+重着陆”的效果。
而笔者因为右手不熟练,让飞机带着一定量下沉直接把减震支柱压到底,然后减速板才升起,所以G值反而只有1.35g了。
由于飞机在此之前曾经彻底消除过下沉,所以这种“二次下沉”通常不会造成很严重的“接地过载大”,最多也就是1.5-1.6g左右。(有落地推拉杆习惯的飞行员另当别论。)
古语有云:癞蛤蟆跳在脚面上,不咬人但膈应人。
想要破解这个困境也很简单,如果意外进入轻接地,减速板手柄升起后不要急于放前轮,带住杆等一秒即可。
当然如果能养成扎实接地的习惯那就更好了。
最后我们需要强调一点。B737常见的“轻接地重着陆”有两种。
本文介绍的是“轻接地+二次下沉”导致的“轻接地重着陆”,通常不会导致严重的接地过载大超限。
还有一种因为机组低空抽杆导致“轻接地重着陆”。笔者接触过大量这类案例的数据,一旦进入G值基本上2.0起。笔者将其命名为JHTG现象。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着陆技巧课》第一节中了解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