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热、下寒是个老朋友、老话题了,多少读者都被上热下寒这个问题痛苦着。
上热呢,一般来说就是爱上火,症状比如说:⼝腔溃疡、嗓⼦疼、⽛疼、腮肿、流⿐⾎、慢性中⽿炎、⽬⾚红肿、眼⼲眼涩、成年⼈依然长痘痘、热、头痛、头胀、头晕甚⾄⾎压⾼。
下寒呢,一般来说就是阳虚,症状比如说:肚脐以下发凉、经常拉肚⼦、腰部冷、膝盖凉、⼥性痛经、男性阴囊冰冷潮湿、⼿脚冰凉、特别怕冷、饮⾷耐温不耐寒、肤⾊暗沉、长⿊斑、甚⾄有⽔肿、便秘或是溏泄。
笔者之前介绍过许多方法,比如泻心汤类,但是这个毛病,绝不是这么简单的,说个上热下寒,出个甘草泻心汤就都能搞定了?那岂不是天下无病了。
以笔者的眼光来看,咱说大概率的事儿啊,大概率这个热就是“腑”里的实热,而这个寒呢,就是“藏”的虚寒,两种类型的毛病,凑一块儿了,一般人上了年纪,元气不是太充足之后,这种毛病多少都会沾上点。
这其实就是从表里关系来分析,咱们之前已经探讨过人体经络的表里的价值了,没读过的可以再读读:
举例来说,上热下寒最大的概率,是脾胃问题,这藏寒,说白了就是脾虚寒,脾阳虚,所以容易肚子发凉、吃了不消化、容易拉肚子,而腑热,就是胃热,胃里有热邪,所以有口腔溃疡上火、胃中嘈杂发热。
这脾藏寒呢,所以用人参、干姜的补一补,而胃腑热呢,就用黄连、黄芩的清清热,许多治上热下寒的方子就这么组出来了。
但是呢,这也仅仅是个上热下寒的大概率,还有许多小概率问题,摊到每个人头上,可就是100%了,何况咱们只说了下脾胃,还有肝胆、肾膀胱、心小肠、肺大肠等其他表里关系呢?
咱们就再说说这个“热”吧,一说,您就知道中医和人体的复杂了。
热,其实也分实热和虚热。
大部分人说的上热下寒都是实热,就是舌苔黄腻、小便短赤、大便干结、长痘、口腔溃疡、牙龈出血这种,往往是真的有外部热邪、细菌病毒的在作祟,因为体内环境失衡了,这种用上黄连、黄芩、黄柏、大黄一类的清热解毒药,一般是有效果的。
但是也有的热是虚热,比如舌红无苔,手心、脚心、胸口烦热,晚上爱出汗,这种一般是肝肾阴虚导致的热,和脾胃系统没啥关系,要用六味地黄丸滋肝肾的阴才行。
但是还有一种热,它的确也是实热,但是它不像甘草泻心汤的热,是热在肠胃、脾胃系统里,而是热在其他地方,比如心肺、三焦系统。
这种热隐藏在体内,尤其是上焦,也很容易出现上热的症状,有的人很奇怪的,经常上半身出汗发热,有时候就是这种热作祟,而且这种热扰胸膈,往往容易令人烦躁失眠、躁扰不宁,有时候还有点小郁闷。
这个时候,就要用另外一种清热药来祛除了,就是栀子。
栀子是非常少用的一味药,为什么呢?
因为在众多清热药中,能清心肺热的药不少,比如连翘、双花,但是还能同时清三焦热的药,很罕见,栀子就是这么个集大全者,心肺三焦都搞定,又泻火,又除烦。
《神农本草经》记载:“栀子味苦,性寒,归心、肺、三焦经。功于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所以当你用甘草泻心汤搞不定“热”的时候,考虑下是不是定位不够精准,所以清热药用的不够准确,可以试试栀子哦。
您看看,就这么一个热字,咱随便聊聊,就冒出这么多病机点了,要说中医简单,那真是天下最大的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