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深的消费为什么拉跨了?

财富   2024-08-29 23:59   浙江  

最近大家比较关注高端餐厅大面积关店的事件。

8月26日,经营了20年,曾获评米其林一星的鼎泰丰发布公告,将于10月31日撤出中国大陆华北市场,陆续关闭北京、天津、西安等地的 14 家门市。

而位于上海黄浦江畔外滩18号,人均1580元的高端餐厅L’Atelier 18,硬是撑到七夕节第二天,收割一波旺季顾客后暂停营业。

按照红餐大数据的口径,去年5月,上海人均客单价在500元以上的餐厅有2700多家。一年零2个月后,只剩下1300多家,一大半提桶跑路。

以上是个案,从全行业看,北京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北京规模以上 (即年营收1000万元以上) 餐饮业利润总额1.8亿元,同比下降88.8%、利润率低至0.37%,这个数据够惨了吧?业内人士透露,真实情况可能更惨,因为北京有很多老字号餐饮,大多是国营,物业是自己的,租金是没有的,所以利润不真实,如果数据净化一下,差不多全行业亏损了。

再看上海,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住宿和餐饮营业利润是亏损7.7亿,比北京还惨。

实际上,一线城市今年上半年的消费数据明显比全国差得多。2024 年上半年,一线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0.7%,二线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 3.1%,三四线等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 4.6%。东部地区社零增速 2.7%,西部地区社零增速 3.7%,中部地区社零增速 5%。 

如果分规模看,限额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限额以上高得多,而限额以上企业规模往往较大,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需要在 500 万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年收入需要在 200 万以上。数据表明,7月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为 0%,限额以下是 4.2%,通俗地说,就是中高端消费增速不如低端消费。

为什么一线城市的消费这么拉跨呢?主要原因还是和房价下跌以及收入预期悲观有关。

国内的房价下跌有先后顺序。2021-2022年间,二、三线及以下城市先开始下跌,一线城市则从2023 年11月开始加速向下,过去一年,一线城市房价相比二三四线城市,跌的更晚,也跌的更快。节奏不一致因而出现了一轮消费补跌。

由于一、二线城市房价更高,资产净损失的规模也更大。其中,中国最大的住房资产净损失群体,可能是 2017-2023年期间的一、二线城市购房者。

而一二线城市的80后、90后,既是购房主力,也负债主力,在房价下跌的过程中,承受了最多的净资产损失。

在收入方面,近几年一线城市受到更大影响。由于低收入群体更依赖劳动所得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而高收入群体中,财产性收入占比更大。因此,高收入群体,面临的是收入增速下降、住房资产净损失(2017 年以来的购房者,主要集中在高收入群体)、债务参与率高等问题,体现为提前还贷和消费降级。

统计局数据也显示,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在近两年间的增速,明显好于财产性收入。

而近几年部分行业的调整优化,也影响了消费信心。其中服务业较为明显,一线城市服务业比重较高,居民收入预期和消费信心下滑进一步约束了其消费支出。

西南财大调查数据也显示,一二线城市高收入有贷款家庭的消费增速持续回落,广大中低收入家庭的消费持续恢复。

而最近麦肯锡有个调查报告也是颇受关注,该公司调查了11930个样本,涵盖1、2、3、4线城市和农村,高中低收入和各个年龄段,主要内容是被调查者的日常消费占比和未来消费预期。

结果显示,消费预期最悲观的群体是一、二线城市的三、四十岁的“千禧一代”,即80后、90,这个群体经历了房价的快速上涨,但是普遍带有杠杆,买房需要贷款,经历了房价的快速上涨和下跌。

消费预期最乐观的群体是 58-65 岁的中高收入银发阶层和 25 岁以下的 Z 世代。银发阶层不仅没有债务负担,还有可观的退休金收入,住房资产基本是靠分配或改造补偿,而不是加杠杆购买,所以没有太大负担。

Z世代(00 年以后出生)刚刚开始工作,有些甚至还没开始工作,他们的父母是 42-57 岁 的60 后、70 后,父母购房时价格很便宜,贷款负担不大,房产又出现了比较大的增值,因此 Z 世代还没到开始负债的时间,资产上可能又有父母的支持,所以这个群体的消费预期也很乐观。

另外,中高收入的三线城市的中年人(42-57 岁)和中老年人(58-65 岁)也是中国最乐观的群体。三线城市的生活成本相对较低,房价也低,不需要杠杆买房,过去两年的房价下跌对三线城市的影响小于一二线城市,即使住房资产缩水,也没有明显的负担感,所以普遍对未来日常消费增长预期较高。

财叔有料
聊聊投资、理财的事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