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悲观

财富   2024-10-11 19:56   浙江  

A股这波行情简直是打闪电战,从启动到见顶也就6个交易日。

第一天:不相信会涨,居然还真涨了;第二天,相信必然冲高回落,居然还真冲高回落;第三天,涨到不敢相信,居然还真阳包阴;第四天,涨到交易所主机崩溃;第五天,涨到敢相信,居然真的大涨特涨;第六天,不涨不相信,居然指数涨停开盘。

网友群嘲说,史上最短牛市。

实际上,由于现在信息扁平化传播,资金到账速度也快,行情的发动效率高出很多。

快到什么程度?券商积压的开户排队还没处理完,就开始暴跌了,没入市的新股民反而感谢券商,否则要挂在上面。

但根据过去十几年的A股历史,这种经过长期调整,然后因为政策催化,出现短期放量大涨的情况多次出现,当然烈度没有这次那么强。

比如1999年的“519”行情(网络科技股热潮)、2005年7月22日之后逆转(股权分置改革和中国经济基本面强劲)、2008年底“四万亿刺激”(经济快速复苏和城镇化)、2014年11月(金融开放和移动互联网浪潮)等,都呈现“放量大涨—阶段调整—更长时间的主升浪”的三段特征。

所以,没必要一涨就看万点,一跌就说熊市。

复盘一下本次暴跌的主要原因,是10月8日、9日大盘快速拉升引起的获利盘止盈。下面这张表格,反映的就是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银证转账指数。

可以看到,这8个交易日中,个人投资者全部是净流入,而机构有4个交易日是净流出的(表格中带括号的代表是负数,净流出)。

9月26日资金流入中,机构占比最大,达到75.5%,这天上午ZZJ会议召开,具有信息、资金和投研优势的机构,主导了当天下午的拉升行情。

10月8日,大盘涨停开盘那天,机构资金虽然也是净流出,但占比是最小的,只有5.16%,9日、10日基本以出货为主。

也就是说,散户将机构洗出去了。

机构出去了还是会回来的,只不过不喜欢在连续暴涨行情中建仓。牛市第一阶段结束,本周4个交易日合计10万亿,交易过热,需要一段时间震荡消化。

接着,降温进入第二阶段高位剧烈震荡拉锯时期,时间可能持续1-2个月。这段时间反而为投资者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时间窗口,哪些板块率先企稳反弹并创出新高,哪些一蹶不振。市场会随着各行业景气的分化,而出现行情的分化。

牛市初期,完全是资金和情绪在驱动,不看基本面和价值。三季报预告已经陆续开始,是驴是马要拉出来检验。

总体来说,不必对行情悲观,活跃度被激发起来,不会马上冷却下去。随着基本面好起来,后续的增量资金会源源不断进来。

从资金来源来看,居民端的超额储蓄和理财产品是潜在储备。居民超额储蓄自2020年后增加较多,较2020年前的趋势线多增约50万亿。另外,2023 年下半年以来,固定收益类理财增长较多,当前距离2023年8月低点高出3.3万亿元,这部分也可能是一类潜在的增量资金来源。当然能增加多少难以确定,要看宏观经济和居民收入增长的情况而定。

私募和两融资金也是后续可能相对潜在的增量。当前私募多头仓位位于历史相对低位,两融交易2024年以来占A股成交额在8%-9%,距离2020年 10%以上的高位仍有差距。

昨天央行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首期5000亿元互换便利,正式落地。简单说,就是机构将持有的沪深300ETF抵押给央行,央行将流动性好的国债换给机构,机构卖出国债,再买入股票。本质上说,就是央行给机构加杠杆。

目前国内券商、基金、保险公司总计持有股票资产约7万亿左右,保守估计持有A股约5万亿,那么加一倍杠杆就是增加5万亿的流动性。当然这部分资金的流入也是一个长期过程。

最后,产业资本这块,主要是股票回购增持,央行也给机构加了杠杆,提供低息再贷款。如果有利可图,上市公司大股东还是有动力加大分红、回购股票的。

财叔有料
聊聊投资、理财的事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