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纳米不再受美国约束,中国芯片界“钱学森”,为中国半导体加速20年

文摘   2024-11-23 11:50   广东  

编辑:洞察3C前沿


中芯国际,乃至整个中国芯片行业都要感谢张汝京张老有今天的进步真的太不容易了。


中芯国际必将成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芯片企业,这就是中国人的智慧。如今,中芯国际的市值已经超越英特尔的市值。



曾经,张汝京召回中芯国际老师傅们,再回来为祖国再做一次贡献!


张汝京说他号召原来那些在中芯国际工作过的年龄超过 50、60 岁的老工程师们回来做芯片事业,为祖国的芯片事业再回来做一次,他们都义无反顾地回来了。


张汝京亲自给一位年近六旬的老工程师打电话,这位老工程师已在国外安稳度日,子女也都在身边。但听到是为了祖国芯片事业的召唤,他毫不犹豫地放下手中的一切,告别家人,踏上归程。


还有一位老专家,身体抱恙仍坚持回国,他说自己年轻时就立志要为祖国科技崛起而奋斗,如今虽已年迈,但这颗心从未改变。


张汝京是国家的栋梁,是咱们华夏的功臣,和他一起工作的科学家们,会在慢慢的历史长河中,都会留下他们的丰功伟绩的!


当年倪光南也是铁了心做芯片,可惜被老柳百般阻挠刁难拆台,最后倪老团队被迫解散,其中一个是我一朋友的师兄,据说当时都是含泪告别…!


芯片科技的强大,离不开张汝京,等一批老科学工作者的支持,他们的爱国热情令人感动


中国每当风高浪急的危机时刻,总有那么一批精英成为中华民族的中流抵柱挺身为产业链而出


如今,中芯国际的市值已经超越英特尔的市值,这不仅是一个数字上的跨越,更是中国芯片产业崛起的有力见证。


它标志着中芯国际在全球芯片市场竞争格局中已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也预示着中国芯片行业将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迈向未来。


中芯国际必将继续砥砺前行,加大研发投入,吸引更多顶尖人才,完善产业链布局,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向着世界芯片产业巅峰奋勇攀登,成为全球芯片领域的中流砥柱,为推动中国科技自立自强,为世界科技发展贡献更多的中国力量。


*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由中芯国际与地方合资的12英寸晶圆厂中芯北方

据说,早年中芯国际也采用了部分二手设备,其作为中国最先进的芯片制造企业,需要的设备在中国也是最先进的,此举也是不断试探美国政府的政策和态度。

这种试探、斡旋的背景之下,美国对中国集成电路制造业的管制政策基本成型——与世界先进水平保持两个代差,也正是这种长期以来在“落后两代”的前提,加之与美国商务部的长期沟通中,信用良好,美国设备商向中芯国际的出口一直能得到放行。

不过,这种状态直到2022年10月被打破。

美国为了预先布局人工智能时代的科技竞争,对中国先进制程全面限制,而不再恪守两代差距标准,一举推出全新的人工智能出口管制一揽子方案,严控中国获得人工智能芯片、遏制中国先进制造能力、甚至控制中国人工智能芯片设计企业获得设计工具、代工服务。

具体来说,美国对中国的几家先进制程的逻辑芯片、存储芯片企业进行限制,对于逻辑芯片制造,14/16纳米被作为管制红线,这一标准堪称为中芯国际量身定做,导致中芯国际获得美国设备艰难,也迫使美国人才离开中芯国际

另一方面,美国也将一批中国芯片设计企业列入“实体清单”,限制其获得美国技术和境外代工。

时至今日,中芯国际在部分核心设备上仍受制于美国,就连荷兰阿斯麦公司的光刻机,对中芯国际出口的机型也不得不听命于美国,在核心设备因管制而缺失等情况下,无法有效利用供应链资源进行部分先进制程的生产。

大致总结一下,中芯国际经过二十多年发展,特别是2020年以来的围追堵截,成为了国之重器。


中国半导体太需要张汝京了,张老他一手带着团队把中芯国际搞起了


1.工厂建设与产能提升


  • 快速建厂创造纪录:张汝京充分发挥其 “建厂狂魔” 的能力,集结了来自世大半导体、台积电等的众多工程师以及海外专家 ,在短时间内建成了多座工厂。2001 年 9 月,中芯国际的 8 英寸生产线正式建成,仅用时 13 个月,刷新了全球最快建造芯片厂纪录1

  • 扩充生产基地与产能:在他的推动下,中芯国际不断扩充产能,在上海、北京、天津、深圳等地建有多座 8 英寸和 12 英寸厂。到 2002 年正式投产后,仅 2 年左右时间工厂就增加到了 7 家,月产能提升到了 11 万块晶圆。2004 年,中芯国际在北京建成了中国第一条 12 英寸晶圆的芯片生产线1


2.技术突破与工艺提升


  • 制程工艺进步:带领中芯国际实现了从 0.18 微米到 45 纳米的技术跃迁,使中国大陆的芯片制造业水平大幅提升,一度赶上了台积电。2007 年 12 月,中芯国际拿到了 45nm 制程的生产设备,仅比西方国家晚了 1 年时间左右;2009 年 1 月,又拿到了 32nm 制程的设备出口许可1

  • 推动技术自主研发:注重自主研发能力的培养,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成功研发出了多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产品,为中芯国际在技术上打下坚实基础,逐步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2


3.产业地位与市场表现


  • 成为行业领军企业:将中芯国际从无到有打造成了中国大陆集成电路制造业领导者,使其在全球芯片代工领域占据重要地位。2003 年,中芯国际产值提升至 3.6 亿美元,一跃成为全球第四大芯片制造商;到了 2005 年,已成为全球前三大晶圆代工厂。2022 年年报披露,中芯国际加工晶圆 751.08 万片,同比增长 11.2%,根据全球各纯晶圆代工企业最新公布的 2022 年销售额情况排名,中芯国际位居全球第四位,在中国大陆企业中排名第一1

  • 实现上市与资本运作:推动中芯国际在 2004 年 3 月 18 日于香港上市,又于 2020 年在 A 股市场挂牌交易,成为 A 股、H 股同时挂牌的晶圆代工企业,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充足的资金支持和发展平台1


*2004年,张汝京出席中芯国际港交所上市敲钟仪式


张汝京个人简介


  • 本科:1970 年,张汝京毕业于台湾大学机械工程学系1

  • 硕士:之后赴美国深造,于 1974 年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工程学硕士学位1

  • 博士:随后在美国南方卫理公会大学获得电子工程博士学位1

  • 荣誉博士:2023 年 8 月 4 日,达拉斯浸信会大学授予张汝京荣誉人文博士头衔1 。

职业生涯


  • 德州仪器时期:1977 年,张汝京入职美国德州仪器。起初是基层小工头,带领工人完成安装、生产和维修工作,后晋升为厂务设备经理。20 世纪 90 年代,他跟随邵子凡博士开启建厂之旅,先后在美国、日本、新加坡、意大利等地参与建造和管理 10 来家晶圆工厂,成为业内公认的 “建厂高手”。

  • 世大半导体时期:1997 年,张汝京从德州仪器提前退休,先在无锡的华晶上华参与 6 英寸晶圆厂改建,后因投资方安排回台湾,担任世大半导体总经理。在其苦心经营下,世大半导体成立三年后实现盈利。但 1999 年,台积电收购世大半导体,且未兑现到大陆建厂的承诺,张汝京遂离职1

  • 中芯国际时期:2000 年,张汝京来到上海创立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他集结了 400 多位国际芯片业技术工程师,还获得了诸多投资机构的资金支持。通过人脉购入低价二手设备,迅速建立 3 条 8 英寸晶圆生产线,创造了全球最快的芯片厂建厂记录。之后中芯国际不断发展壮大,在多地建厂。然而,因台积电起诉中芯国际侵犯商业机密,2009 年张汝京被迫辞职1

  • 新昇半导体时期:2014 年,张汝京创办新昇半导体,开启 300 毫米大硅片研发及量产征程。短短 3 年不到时间,投资了 4 家 LED 企业,涵盖 LED 上游衬底材料、芯片和下游照明应用领域。2017 至 2018 年,新昇半导体顺利通过客户 40nm 至 28nm 大硅片的认证,后交给硅产业集团继续经营1

  • 芯恩(青岛)时期:2018 年,70 岁的张汝京创办芯恩(青岛)集成电路有限公司,这是中国首个协同式集成电路制造项目。2021 年 3 月,芯恩宣布 8 英寸芯片将在年内实现量产;8 月,8 英寸厂投片成功,投片产品为功率器件,良率达 90% 以上1

  • 上海积塔半导体时期:2022 年 5 月,张汝京从芯恩离职,加入上海积塔半导体有限公司,担任执行董事、积塔学院院长1 。



前面也介绍过,从创立开始,随张汝京而来的300多人当中,台胞工程师就是工程师团队的核心力量之一,也是多个节点突破的功臣

这还不包括后续加入的员工,最重要的是,台胞只要没有入美籍也不是美国居民,就不会受到美国的管制。

总体来说,中芯国际发展25年,占尽政策和时代红利,无疑是很幸运的,也可以是它是一家应运而生的企业,作为芯片制造业翘楚,与华虹等跨越周期硕果仅存的制造企业共同支撑起中国的集成电路生态圈

同时,它也生于忧患,一直在内外压力中发展,早年被同行打压,又长期受制于美国,但仍能渡过波劫,反而越做越大。

很多在这里工作过的人都说,中芯国际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是人才的“黄埔军校”,这也是中芯国际给中国半导体产业提供的另一项价值。



关注和转发,就是最大的支持!


洞察3C前沿
“一面智能智造,一面未来科技…”国产封装设备研究,助力半导体封测行业智能制造,助力半导体国产代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