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向德国抱怨,中国的盾构机不卖给他们…
前几天,德国总理朔尔茨访问印度期间,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
印度官员在地铁里向德国经济部长抱怨称:“你们德国品牌的盾构机在中国生产,但中国人不允许他们卖我们。”
网上关于此事的说法版本众多。
实际上,早之前中印两国在盾构机方面签了不少销售合同。虽然盾构机在中国生产,管理和技术工程师都是中国人,但印度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早一批的盾构机还有尾款未支付。正因如此,中国公司没有再对印度提供更多服务。
有人提出,我们应该向法国学习,先将价格涨五倍,然后只收 30%预付款就发货,剩下的部分看印度是否愿意售后、是否想赖账。
毕竟和印度国家合作的企业都害怕了,动不动就被吞噬。像早两年,小米公司在印度就被冻结了好几十个亿。
中国不卖盾构机给印度,这一事件暴露了国际贸易的 3 个真相:
其一,诚信是合作基础。印度之前的行为让中国企业不敢再合作,充分说明没有诚信在国际贸易中难以走远。
其二,国家利益至上。中国从国家安全和产业发展的角度考虑决定不卖盾构机,体现了国家在贸易中会优先考虑自身利益。
其三,实力决定话语权。中国盾构机产业强大了,才有底气决定卖不卖,弱国在贸易中可没有这样的主动权。
说来也好笑,还得是三哥!印度向德国抱怨中国不卖盾构机。
印度此举,可能是因为中印关系的变化,以及印度前期在订单上的不诚信行为,再加上战略安全的考量等因素,使得中国企业对与印度的合作变得谨慎。
主要是担心印度购买盾构机用来挖喜马拉雅山。明白人都清楚,印度购买盾构机的一个主要用途就是改善中印边境印度一侧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会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安全。
所以,我们坚决支持中国政府向印度禁售盾构机的政策。
中国盾构机的发展历史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进口依赖阶段(2008 年以前):
在 2008 年之前,盾构机的关键技术被国外垄断,国内使用的盾构机严重依赖进口。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设备维护成本高昂且效率低下,跨国沟通也耗时耗力,中国在盾构机的应用上处处受制于人,这严重影响了中国基建的效率和发展。例如,当时进口一台盾构机的价格高达数亿元,而且后续的维修保养都需要依赖外国专家,成本极高。
自主研发起步阶段(2001 年 - 2008 年):
2001 年,土压平衡盾构关键技术研制项目被列入 “863 计划”,由中国中铁子公司中铁隧道局集团承担,中国正式启动研发国产盾构机。
经过多年努力,2008 年,中国研制出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 ——“中国中铁 1 号”,实现了从 0 到 1 的跨越,这是中国盾构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产业化发展阶段(2009 年 - 2017 年):
2009 年,虽然国内盾构机市场仍以进口设备为主,但国产盾构机已经开始逐步崭露头角。随着国内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国产盾构机的性能和质量不断提升,市场份额也逐渐扩大。
2012 年,中铁装备的盾构机首次走出国门,成功应用于马来西亚,创造了当地盾构施工纪录,奠定了中国造盾构机的海外声誉。
到 2017 年,国内自主研制的盾构机产销量攀升至全球第一,国内新增市场占有率已达 95% 以上。
技术突破与领先阶段(2018 年至今):
近年来,中国盾构机不断实现技术突破,诞生了中国最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世界首台马蹄形盾构机、世界最大直径硬岩掘进机等一系列标志性、创新性产品,并在异形盾构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盾构机的应用领域也从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扩展到铁路、水利水电、矿山、市政工程等多个领域。
中国盾构机不仅满足了国内建设的巨大需求,还出口到了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新加坡、意大利、波兰、澳大利亚、法国、葡萄牙、奥地利等,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以前啊,中国在盾构机开发这块可不容易,遇到了好多难题和挑战,所以很长时间都得靠进口盾构机。
不过呢,咱中国人有股子不服输的劲儿,通过不断努力和技术攻关,现在中国在盾构机的研发、制造还有应用方面都特别厉害,国内建设要用盾构机,
咱自己就能满足,还能把盾构机出口到国外去呢。
中国盾构机的发展历程,就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在科技创新上那种拼搏的精神和强大的实力。
这几年啊,中国高铁在世界上那也是遥遥领先的,是中国技术出口的一张 “金字招牌”。
以前在盾构机领域,可能是因为技术标准不一样、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还有市场竞争这些因素,咱们和国外一些国家在合作的时候就有分歧,很难达成一致。
但这也不是坏事,反而让咱们国家更一门心思搞自主研发和创新了,不断提高盾构机领域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慢慢就不那么依赖外部合作了,盾构机产业也能独立自主地高质量发展了。
早在几年前前也是因为盾构机合作事情!
芬兰计划修建的海底隧道项目,连接芬兰和爱沙尼亚,该项目曾与中国有过一定的关联。
早在四年前,中国的中铁等公司曾中标该项目,预计投资170亿欧元并在四年后(也就是2024年)建成。
芬兰海底隧道建设项目于2016年正式准备启动,原计划连接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和爱沙尼亚首都塔林,全长超过100公里。
若建成,它将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可大幅缩短两岸居民的通行时间,从过去的几个小时减至短短的20分钟。
当时中国公司承诺会按时交付。事情中途生变,彭博社等媒体渲染中国威胁论,爱沙尼亚在美国的影响下,将中国列入安全威胁名单,并否决了中国兴建该海底隧道项目。
如今,原来的政府换届,新政府又有修建隧道的计划,并再度考虑中国。但中国目前对此持谨慎态度。
因为之前的经历已表明,这两个国家的政府可能受到美国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担心此次建设再次因“国家安全”等理由被否决。
尽管芬兰开发商认为中国在高铁领域遥遥领先,并希望中国企业承建连接芬兰与爱沙尼亚两国首都的海底铁路隧道项目,但鉴于之前的情况,中方在参与此类项目时会更加谨慎地进行评估和决策。
小编觉得芬兰叫中国来建设这个隧道。应该是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欧美国家对中国的态度是随时翻脸。
连菲律宾想中止就中止中资企业,欧洲国家更不用说了, 欧洲国家的自主权是掌握在欧盟和北约的手中,所以投资风险相当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