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93.6!复旦大学邵志敏教授团队发文医学顶刊BMJ杂志

健康   2024-10-28 07:50   浙江  

2024年10月23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王中华教授、江一舟教授团队领衔在医学顶刊《BMJ》(医学一区top,IF=93.6)上发表一项随机、多中心、开放、III期临床研究,题为Intensive chemotherapy versus standard chemotherapy among patients with high risk, operable,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based on integrated mRNA-lncRNA signature (BCTOP-T-A01): randomised, multicentre, phase 3 trial,旨在探讨强化治疗(TEC*4-GP*4)与标准治疗(EC*4-T*4)在高危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此外,该项研究还旨在前瞻性地验证模型预测的敏感度及特异度。

研究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可区分手术的TNBC患者的复发风险,从而提供定制化的辅助化疗方案。此外,将吉西他滨和顺铂纳入蒽环类/紫杉烷类药物治疗的强化方案显著改善了患者的无病生存期,且毒性可控。

如果你需要全文,请公众号后台回复关键词“pdf”。如果您需要进一步的了解随机对照研究如何进行数据分析,不妨看看我们临床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培训班!详情可咨询助教,微信号:aq566665

三阴性乳腺癌(TNBC)在乳腺癌中的占比为15%,却是整个乳腺癌各种类型中最难治疗的类型。目前国内对早期三阴性乳腺癌的一线治疗以蒽环类/紫杉烷的辅助化疗为主,但仍有约20-40%的患者会经历疾病复发。


2015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江一舟教授团队基于全转录组表达谱,自主研发构建了由5个RNA组成的三阴性乳腺癌预后预测模型(后简称“多基因模型”),该模型可以准确地把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划分为高危和低危复发风险组。

这也是国际首个三阴性乳腺癌预后预测模型,为三阴性乳腺癌的精准化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而后,研究团队基于该模型,持续开展临床研究,致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真正让患者获益的方案。

为了进一步验证“多基因模型”的预后效果并挖掘其临床应用价值,邵志敏教授带领团队开展了一项名为“BCTOP-T-A01”的临床研究。

研究团队历时7年,在2016年1月3日至2023年7月17日期间,经过纳排,504名18-70岁确诊为三阴性的早期(M0)乳腺癌患者(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单侧浸润性乳腺癌术后,既往未接受过新辅助治疗;淋巴结阳性或淋巴结阴性且肿块大小>1cm入组研究。

利用该团队前期已建立的多基因模型确定患者高低危复发风险,经模型确定,336例为高危患者,168例为低危患者。

高危组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即使用标准方案辅助化疗)

  • 强化组(n=168)接受4个周期“多西他赛+表阿霉素+环磷酰胺”,随后继续进行4个周期“吉西他滨+顺铂(TEC*4-GP*4)”方案化疗;

  • 对照组(n=168)为4个周期“表阿霉素+环磷酰胺”,随后继续进行4个周期“多西他赛(EC*4-T*4)"方案。

低危组(n=168)患者同样接受与对照组相同的标准方案化疗(EC*4-T*4)。

如今,经过中位45个月的随访,研究团队新研究成果发表在医学顶BMJ》。

图1 研究流程
主要研究终点:高危患者强化治疗组与标准治疗组的无疾病生存期(DFS)。
次要研究终点:接受相同标准治疗的高低危患者的DFS,无复发生存期(RFS)、总生存期(OS)和安全性。

高危患者3年生存率提升10.3%

经过中位45个月随访,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所示:
  • 高危患者中强化治疗组3年DFS率为90.9%,显著优于标准治疗组的80.6%。绝对获益达到了10.3%,显著降低高危患者49%的疾病风险。(风险比0.51,95% CI 0.28 ~ 0.95;P = 0.03)。

  • 同时,强化治疗组的3年RFS率也显著高于标准治疗组(92.6% vs. 83.2%)。
  • 此外,强化治疗组和标准治疗组3年OS率分别为98.2%和91.3%(P=0.267)。
  • 与接受相同标准化疗的高危患者相比,低危患者的3年 DFS(90.1% vs. 80.6%)、RFS(94. 5% vs. 83.2%)和OS(100% vs. 91.3%)均显著改善。
图2 高危组的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
EC-T=表阿霉素和环磷酰胺,随后多西他赛; 
TEC-GP=多西他赛、表阿霉素和环磷酰胺,随后吉西他滨和顺铂
图3 高危组的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RFS)
图4 高危组的患者的总生存期(OS)
高危强化治疗组、高危标准治疗组和低危组的3~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4.4%、50.9%和54.2%。整组人群中没有观察到治疗相关的死亡。
综上所述,蒽环/紫杉类药物基础上加用吉西他滨+顺铂强化方案可显著提高经模型预测的高危患者的无病生存期。虽然相比对照组,强化治疗方案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但毒性总体可控。
同时,研究者指出,基于mRNA-lncRNA表达谱的TNBC预后预测模型可准确预测手术TNBC患者术后复发风险,多基因标签为可手术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提供定制化的辅助化疗方案。

统计学方法

1.样本量计算:对主要终点无复发生存期的样本量的计算基于对足够的高风险患者的要求,以检验强化辅助化疗相对于标准辅助化疗的优越性。
  • 首先总共需要106例高风险患者的无复发生存事件,以检测3年无复发生存率是否提高12%(详细的样本量计算见研究方案);
  • 其次对于无病生存期的样本量计算,研究团队更新了假设,以反映强化方案与标准方案的3年无病生存率从79%至90%(风险比0.45)的11%差异;
  • 研究团队估计入组时间和随访时间分别为36个月和24个月;
  • 基于1:1的随机化比例和假设9%的脱落率,335例具有50例无疾病生存期事件的高风险患者将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为双侧对数秩(log-rank)检验提供80%的把握度;
  • 最后研究团队还招募了168名低危患者,他们与高风险患者以1:1的比例接受了相同方案的标准治疗,得出总共需要503名参与者。
2.主要结局的分析:意向治疗原则进行分析,并在接受至少一次研究治疗的患者中评估了安全性和毒性。
  • 使用Kaplan-Meier方法估计生存结局,并开展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
  • 建立了Cox模型来控制组间预后变量,并估计风险比和95%置信区间(CI)。
3.亚组分析检验了治疗与临床病理因素的交互作用,并根据绝经状态、组织学分级、T分期、淋巴结状态、淋巴血管侵犯和Ki-67指数进行了亚组分析。
绘制了与时间相关的ROC曲线,并计算了曲线下的面积,以评估经由预测模型分组后,针对不同风险组别制定的个体化辅助治疗策略与标准化疗方案相比,能否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使用常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比较。
4.统计学显著性设定为P<0.05(双尾)。同时研究团队提供了其他终点的P值,未对多重性进行调整。
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SAS第9. 4版(SAS Institute)进行。
砺剑十载,破解临床难题,交出”中国答卷“,在此,恭喜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团队取得这样的成果!

公众号后台回复关键词“pdf”,即可获取原文!更多统计指导,请联系郑老师团队,助教微信:aq566665。

关于郑老师团队及公众号

大型医学统计公众号平台,专注于医学生、医护工作者学术研究统计支持,我们是你们统计助理

郑老师团队开设的医学统计培训课程,各类发文需求都可以满足:

GBD公共数据库挖掘NHANES公共数据库挖掘孟德尔随机化方法

真实世界临床研究(临床回顾性数据分析)临床预测模型

临床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重复测量资料分析R语言

量表与中介数据分析结构方程模型Meta分析

郑老师统计课程详情介绍

(目前购买统计课程还可参与发表SCI注明我们平台退课程费用的活动,详情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助教微信咨询详情)


详情联系助教小董咨询(微信号aq566665


医学论文与统计分析
本号为高校统计学老师所设,介绍医学论文进展与统计学方法,SPSS分析方法、真实世界研究、R语言与数据挖掘。关注后,发送关键词“33”到公众号就可以获取常见的统计软件比如Spss,sas,PASS(绝对无毒)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