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学医压力确实大,今天这篇文章,北大学者探讨了医学生在校期间的受虐感受及其与职业认同的关系。很有意思,发表在JAMA子刊,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1月8日,北大学者在医学顶级期刊JAMA子刊,《JAMA Network Open》(医学一区top,IF=10.5)发表了题为“Perceived Mistreatment and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Medical Students in China”的研究论文,旨在探讨医学生的职业认同与医学生在医学院受到的虐待是否有关联?这是第一个调查中国医学毕业生虐待经历以及虐待感知与职业认同之间关系的综合研究。研究者发现中国医学生中虐待的发生率很高,并且在感知到的虐待与医学生的职业认同之间存在负相关。
如果你需要全文,请公众号后台回复关键词“pdf”。如果您在统计分析过程中遇到难题,郑老师的统计团队可以提供帮助!详情可咨询助教,微信号:aq566665
在世界各地的医学院中,虐待是一种常见的、有害的经历。尽管人们提高了对虐待的认识,并努力营造支持性的学习环境,但感知到的虐待仍然普遍存在。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医学生的职业认同被定义为“自我的一种表现,是在医学职业的特征、价值观和规范内化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因此感知到的虐待经历可能会降低医学生对于其职业的认同感,从而造成严重后果。为了弥补中国医学生感知到的虐待与其负面影响之间的空白,研究团队进行了该项横断面研究。
在该项研究中,研究团队使用了中国医学生调查(CMSS)的数据,分析了一个五年制医学专业的毕业生样本(研究团队认为这符合我国本科医学教育的典型持续时间),包含了2019年至2022年毕业的4个连续队列的毕业生。
学生对虐待的感知经历是用CMSS来衡量的,包括5个项目:
被上级要求提供个人服务;
被病人虐待;
公开羞辱;
不公正待遇;
故意骚扰。
回答采用5分制(代表“从不”、“一次”、“偶尔”、“经常”和“频繁”)进行评估,答案反映的是感知到的虐待的频率,而不是严重程度。
了量化虐待,创建了一个汇总变量来反映 4 种不同程度的虐待:
从未(没有经历过任何形式的虐待);
单次(曾经历过一次1种或多形式的虐待);
中度(偶尔经历过1种或1种以上的虐待);
高度(经常经历任何类型的虐待)。
同时,使用麦克劳德克拉克职业认同量表(MCPIS)获取医学生职业认同感的数据。
最终,研究团队使用中国医学生调查(CMSS)的数据,纳入了94,153名符合条件的医学生(57.2%为女性),占数据收集时所有响应医学院校医学毕业生的67.2%。
主要结局: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研究团队发现,大多数医学生(84.5%)至少经历过1次虐待事件,比例从2021年的82%到2022年89.9%,具体而言:61.0%被上级要求提供个人服务;
71.6%遭受患者虐待;
25.9%被公开羞辱;
38.2%受到不公正对待;
同时,研究发现感知到虐待程度与医学生职业认同感之间呈负相关以及饱和效应(在中等程度的虐待暴露后,效应量趋于平稳)。这也不难理解,与没有感知到虐待的医学生相比,曾遭受过虐待的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在遭受过虐待的学生中,研究者却发现遭受中等虐待的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最低,他们推测感知虐待与医学生职业认知之间的关联具有饱和效应。与报告单一和高度感知虐待的学生相比,报告中度感知虐待的学生的β系数绝对值最高。综上所述,研究发现中国医学生中虐待的发生率很高,而且感知到虐待与医学生的职业认同之间存在负相关。据报道,要求医学生完成与其学习范围无关或超出其学习范围的任务,这很常见。为了适应既定的学术权威等级制度,医学生往往要服从上级的指示。虽然不涉及直接的言语虐待或身体伤害,上级利用他们的权威来控制学生,这是一种滥用权力的行为。在中国,地位较高的人对从属的期望更绝对。中国医学生在医学教育过程中似乎承受着更大的权力滥用负担。公众号后台回复关键词“pdf”,即可获取原文!如需要进一步的统计服务,请联系郑老师团队,助教微信:aq566665。
大型医学统计公众号平台,专注于医学生、医护工作者学术研究统计支持,我们是你们统计助理
郑老师团队开设的医学统计培训课程,各类发文需求都可以满足:2025年将新增R、python机器学习与预测模型、全球老年人纵向健康数据库挖掘、轨迹增长模型课程等。
郑老师统计课程详情介绍
(目前购买统计课程还可参与发表SCI注明我们平台退课程费用的活动,详情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助教微信咨询详情)详情联系助教小董咨询(微信号aq566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