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地图,再保险产业链跟踪:中国再保险、慕尼黑再保险、瑞士再保险……(2024年12月)

财富   2024-12-30 16:57   上海  


前端时间,我们在保险系列报告中提到,这个行业自924政策以来,已经迎来景气度的戴维斯双击。
于是,我们对国内的寿险、财险行业都做了一些跟踪。(点链接查看:寿险1、寿险2、财险)
然后,为了弄清楚国内保险行业在全球保险市场中的位置,我们找了一些资料,包括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印度市场在内的保险公司,还找了一些全球排行榜单。
在这个对比清单上,包括欧洲保险龙头(安联、安盛、忠利、苏黎世保险集团),美国保险龙头(伯克希尔、丘博保险、威达信、联合健康、好事达、保德信),以及日本保险龙头(第一生命、MS&AD、东京海上控股、日本邮政),韩国保险龙头(三星人寿、三星火灾海上保险),印度(印度人寿)等等。
图:全球百大保险公司排名
来源:13个精算师,公众号

然后,我们诧异的发现,在全球各主要国家或市场中,保险公司的PB普遍在2、3倍以上,甚至5倍7倍PB甚至更高,只有中国市场的保险公司,处于全面破净状态。
众所周知,亚洲市场和中国市场,是全球保险行业增长空间更大、成长速度更快的市场之一,国内的保险行业,显然不应该就值这点钱。全球保险行业这样极度不合理的估值差异,或迟或早,总会逆转。
图:全球保险公司PBROE,来源:Wind

对寿险、财险行业,之前我们跟踪过,今天,我们主要跟踪再保险。
再保险,是“保险中的保险”,指的是保险公司(原保险公司或直接保险公司)将其所承保的风险部分或全部转移给另一家或多家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
通过这种风险的分摊机制,原保险公司可以减少因个别大额索赔或在一定时期内累积的大量索赔而可能遭受的巨大经济损失。
从行业近期动态来看,12月20日,金监总局官网发布消息称,为促进保险公司稳健经营,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延长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实施过渡期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原定2024年底结束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过渡期延长至2025年底。偿二代二期过渡期延长,有助于缓解中小险企的运作压力。



图:偿二代二期指标测算框架

来源:信达证券

图:偿二代变化

来源:国信证券


 

图:偿二代后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

来源:西部证券


 

图:偿二代后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

来源:东吴证券


对于部分险企而言,通过财务再保险的方式来“救急”,是改善短期偿付能力充足率的手段之一。
不过,也有部分险企过度依赖财务再保险甚至滥用这一方式。对此,24年11月11日,金监总局印发《关于改进财务再保险监管的通知》(下称《通知》),旨在规范财务再保险合同行为、明确财务再保险相关方责任、加强财务再保险监管。

图:再保险对偿付能力的影响机制

来源:兴业证券

《通知》进一步明确了财务再保险的定义与范围。传统的再保险行为是保险公司将其所承担的部分或全部保险风险转移给再保险公司,旨在分散业务风险、提升公司承保能力;
《通知》所称财务再保险合同为:保险公司签订的主要转移保险产品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风险,从而有效改善分出公司偿付能力的再保险合同,财务再保险则更注重帮助保险公司进行财务调整和偿付能力优化(本质为临时资本金的拆借)。《通知》明确财务再保险合同具体要求,规范过去部分公司滥用财务再保险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从再保险市场的景气度来看,2024年上半年,国内再保险市场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再保险行业资产规模进一步增长,但分保费收入有所下降,2024年6月末,再保险行业资产规模0.8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94%,2024年1-6月,再保险行业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264.50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99%。
国内的再保险行业,之前的压制因素在于:直保行业景气程度下行,业务主要通过比例再保险形式承担资本融通的作用,而以非比例再保险形式支撑的风险分散职能还待开发。9月随着国内各项政策出台,行业景气有所修复。(本报告全文详见https://mvzxk.xetsl.com/s/2iNIZ6,加微bgys2015获取阅读权限)
从再保险行业龙头公司的情况来看:
2024年上半年,中国再保险保险服务收入517.84亿元,同比增长6.8%;归母净利润57.27亿元,同比增长184.6%;年化ROE达11.85%,同比增加7.39个百分点。

具体到业务端和投资端,承保端各保险业务板块均实现承保盈利。

其中,财产再保险境内业务综合成本率99.6%,财产再保险境外业务综合成本率89.09%,同比保持稳定;人身再保险保障型业务综合成本率96.60%,同比下降0.75个百分点;财产险直保业务综合成本率99.86%,同比下降1.00个百分点。

投资端,中国再保总投资收益96.47亿元,同比增长72.6%;年化总投资收益率4.66%,同比增加1.11个百分点。公司表示,“投资收益显著增加,系因我们积极把握市场机会增加投资收益,同时在新金融工具准则下,投资业务相关利润计量对于资本市场的变动更加敏感。”

再保险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欧洲,特别是随着海上贸易的增长而逐渐形成的初期形态。以下是再保险发展过程中的几个关键节点:
一、1370年起源——再保险记录首次出现在意大利。一位名叫Gustav Cruciger的海上保险人在热那亚为一次从意大利到荷兰斯卢丝的航程提供保险,并将其中一部分风险转嫁给其他保险人,这被认为是再保险的雏形。

二、17--18世纪——商品经济和世界贸易的发展促使了对巨灾损失保障的需求增长,尤其是在1666年的伦敦大火之后,使保险业产生了巨灾损失保障的需求,这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再保险业务开始形成和发展。

注意,此时再保险业务只在经营保险业务的原保险人之间进行。随着再保险业务的不断发展,加之保险人之间竞争加剧,保险人开始出于商业机密的考虑,不愿意分保,这使得对于专业再保险公司的需求日益增加。

三、19世纪中叶——德国、瑞士、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相继成立了专门从事再保险业务的公司。比如1842年,首家专业再保险公司科隆再保险在德国成立(2010年更名为通用再保险,随后被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收购)。

此后,慕尼黑再保险公司(Munich Re)于1880年成立,瑞士再保险公司(Swiss Re)也在1863年成立。这些公司的设立推动了国际再保险市场的形成。

四、20世纪初至二战期间——随着全球范围内保险业的发展,再保险市场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在北美和亚洲地区。同时,战争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和风险也促进了再保险需求的增长。二战之后,许多新兴经济体建立了自己的再保险机构,并且更多地参与到国际再保险市场中来。
五、1979年至20世纪末——1979年,中国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再保险市场经历了快速的发展。早期只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经营再保险业务。1988年国内开始施行法定再保险,要求保险公司应将其每笔业务的30%,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办理再保险(在1995年版的《保险法》中,将这一比例降至20%)。

1990年代末期,平安保险、太平洋保险等新成立的保险公司也开始涉足再保险领域。

1996年,中国组建了首家专业化的再保险公司——中保再保险公司(后来改组为中国再保险公司)。此后,中国再保险市场逐步开放,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资再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

六、21世纪初至今——2006年开始,我国全部取消了法定分保政策,再保险行业也进入了市场化竞争的行列中。

同时,全球化进程加速,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金融创新不断改变着再保险行业的面貌。再保险公司不仅在全球范围内分散风险,还通过提供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等方式,在促进直接保险公司提升业务质量和风险管理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面对气候变化、自然灾害频发等挑战,再保险行业也在探索新型的风险转移机制和服务模式。

这条产业链环节,包括:


图:产业链图谱

来源:天风证券、choice


上游——再保险经纪人,以及数据服务供应商、硬件设备供应商(服务器、芯片等)和软件设备供应商(如操作系统、中间体)等辅助角色。

中游——再保险公司,截至2024年三季度,中国境内共有15家再保险公司,包括6家中资再保险公司及9家国际再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

6家内资机构分别是中国人寿再保险(人寿再)、中国财产再保险(财产再)、中国农业再保险、前海再保险、人保再保险、太平再保险,再保险行业头部效应明显,市场集中度仍保持高水平,头部险企排名稳定。
截至2024年6月末,分保费收入前5的再保险公司市场份额合计占比为75.46%,其中前2大再保险公司人寿再财产再合计份额保持在50%左右。(人寿再、财产再,都属于中国再保险集团)

海外公司有全球知名的慕尼黑再保险、瑞士再保险、汉诺威再保险等。

图:全球再保险公司主要代表

来源:中信证券

2024年3月,保险媒体Beinsure根据评级机构AM Best的数据,按照再保险业务毛保费收入的排名,评选出了2024全球50强再保险公司榜单,其中,慕再、瑞再、汉诺威再分列前3位。

图:2024年再保险公司排名

来源:Beinsure

下游——原保险公司,代表公司有中国平安、中国人寿、新华保险等。

图:2024年财险公司排名

来源:标准普尔

从机构一致预期增长和景气度来看:

 

图:机构一致预期增长和景气度情况  

来源:并购优塾、choice







—— 研讨会 ——



2025年2月22-23日在上海举办《 企业出海指南——风险防控管理与跨境架构搭建》主题研讨会。旨在系统性地、以案例为基础,全方位、多场景讲解企业出海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并提供实用的防控策略。


注:报名咨询,可添加客服:bgys2015


2025年3月14-16日(周五周六周日),在上海举办《 并购全流程实战、交易架构搭建、资本交易税收案例分享 》主题研讨会。本次课程,将秉承实战、可落地理念,以案例为基础,全方位、多场景回答上述问题:如何融资、怎么并购,如何做税务规划。


注:报名咨询,可添加客服:bgys2015

【引用资料】本报告写作中参考了以下材料,特此鸣谢。[1]




(一)



再保险,也称分保,是保险人在原保险合同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分保合同,将其所承担的部分风险和责任,向其他保险人进行转移的行为。再保险就是保险公司的保险,是风险的二次分散。

再保险运营的原理基于风险分担和财务稳定性,具有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稳定性的功能,能够扩大承保能力,优化风险结构。


图:再保险业务本质

来源:国泰君安

我国保险公司在收到投保人的保费后,会视情况以及法律规定(保险公司对每一危险单位,即对每一次保险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范围所承担的责任,不得超过其实有资本金加公积金总和的10%,超过的部分,依法应当办理再保业务)分出再保险。

举例来讲,一家保险公司的资本金为10亿元,如果单张保单保额超过1亿元,则按照保险相关法律规定,保险公司需要对这份保单进行再保险。当出险时,赔付金额由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一起承担。因此,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保险公司的风险承担压力。此外,再保险公司也可根据情况,将相关保险责任分保给其他再保险公司,以此实现对风险的转移。
 
图:再保险分类

来源:国泰君安

按照责任限制进行分类,再保险可以分为比例再保险和非比例再保险。其中:

1)比例再保险——指再保险人与保险人,按照约定的比例分担保费和风险。比例再保险,可以进一步分为成数再保险和溢额再保险两种方式。

成数再保险,就是指原保险人和再保险人在合同中约定保险金额的分割比例,将每一危险单位的保险金额,按照约定的比例在分出公司与分入公司之间进行分割的再保险方式.例如,双方协定的比例为50%,则当出险时,直保公司和分保公司各承担50%的赔付金额。

溢额再保险,是指在原保险人确定自身的保险限额后,将每一危险单位的保险金额超过自留额的部分分给再保险人,并按实际形成的自留额与分出额的比率分配保险费和分摊赔款的再保险方式。例如,一笔500万元金额的保险业务,直保公司的自留额为100万元,剩下的400万元则为作为溢额分保给再保险公司。

2非比例再保险——不是按照固定比例,而是在原保险人赔付保险金的额度达到一定数额后,再保险人才开始承担赔付责任,其保险费率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超过额度的保险金额,由再保险人按照协议部分或全部进行赔付。

不同于比例再保险的是,非比例再保险不再以承保金额为对象而是以损失金额作为保险的对象,一般应用对象为巨额风险保险,对再保险公司的风险定价能力要求极高。

再保险风险分散的职能,主要以非比例再保险的形式实现。此外,在非比例再保险的形式下,通常采用期初预付、期末调整的支付方式,同时再保险人也无需支付分保佣金,这将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再保险人的盈利情况。

目前,中国再保险公司分保收入主要以比例再保险为主,2022年占比高达98.8%,非比例再保险仅为1.2%。
而发达国家以世界再保险巨头瑞士再保险为例,非比例再保险形式占公司保险合约的40%左右。反映出中国再保险目前主要的市场作用为资本融通功能,风险保障功能并没有很好的发挥和发展出来。

这是因为,比例再保险可以将保险人未到期的保费转给再保险人,以此来降低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计提,同时还有来自再保险人的分保佣金收入,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缓解直保公司的偿付能力以及资本约束。

按照分保安排方式,可以分为临时再保险、合约再保险和预约再保险。

临时再保险指原保险人根据自身业务的需要,与再保险人临时达成协议的一种再保险行为。适用于新开办或是不太稳定的业务。合约再保险指分出人和分入人订立固定再保险合同,凡是属于合同规定范围内的业务,分出人必须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向分入人办理分保,分入人也必须接受分保。预约再保险则是这两种形式的结合。

由于临分业务没有预先订立的合同,再保险公司可以逐笔审核再保需求,也可以对保险条件提出异议,因此一般来说保费数额更高,合同条款更灵活,对再保风控能力要求更高,也对应更高的盈利预期。

再保险公司的主要支出,包括赔付支出、业务及管理费用、手续费及佣金费等,这几项支出占比统称为综合成本率。
从中国再保险和世界再保险龙头公司的综合成本率可以看到,德国慕尼黑再保险和瑞士再保险这样的巨头公司综合成本率波动性大,具有一定周期性的特征,这是因为这些龙头企业非比例再保险形式占了营收的很大比例,当灾害等巨额风险赔付发生时,公司赔付率大幅上升,导致综合成本率的提高,收益下降;反之,当灾害发生少时,综合成本率下降,收益提高。
然而,中国再保险历年的综合成本率相对稳定,这也反映出目前中国再保险风险承担职能发挥尚不足。

 
图:国内外对比综合成本率

来源:并购优塾

 
图:超预期自然灾害带来综合成本率上升

来源:中信证券

 
图:瑞再保险综合成本率波动周期

来源:中国保险学会、班颖杰

 
图:再保险VS灾害事故保险损失

来源:中国保险学会、班颖杰


再保险的基础是原保险,通过签订分保合同,将其所承保的部分风险和责任向其他保险人进行保险的行为。再保险流程:投保人/被保险人→直接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转分保。
在我国,再保险业务属于金融行业范畴,受到严格的监管和审批,行业壁垒极高。保险机构需要符合一系列法规要求,包括注册资本、从业人员资质、业务经营计划等,才能获得从事再保险业务的资格、牌照。(本报告全文详见https://mvzxk.xetsl.com/s/2iNIZ6,加微bgys2015获取阅读权限)
再保险业务涉及复杂的风险评估、定价和风险管理等环节,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能力和经验。同时,再保险业务具有高风险、高资本要求的特点,需要保险机构具备充足的资本实力来应对可能的风险损失。监管部门通常会对保险机构的资本充足率进行监管,确保其具备足够的偿付能力。




(二)




首先,从收入体量和业务结构来看:

从2023年毛保费收入体量看,慕尼黑再保险(4549.22亿元人民币)>瑞士再保险(3193.94亿元)>中国再保险(997.55亿元)。
从收入构成看:

中国再保险——本土再保险企业的代表,其业务涵盖寿险再保险、财险再保险、保险经纪、保险资产管理等多个领域,为中国保险市场的稳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旗下主要子公司包括中再产险、中再寿险、中国大地保险、中再资产、华泰保险经纪、中再UK公司以及中再承保代理有限公司。
2018年9月,中再集团以8.65亿美元从汉奥威保险集团成功收购桥社(其政治险、信用险、能源险以及核保险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促进国际市场的扩张。

2024年中报收入中,财产再保险占比42.3%,财险直保业务占比40.2%,人身再保险业务占比16%,资产管理业务占比0.3%。(2023年保费下降,主要是适用新准则IFRS17所致)

人身再保险业务中,保障型业务比重较高,在具体合同形式上,人身再的保障型产业业务主要以1年期为主,根据上一年的承保情况,在下一年重新谈判续订条件(不承诺连续承保费率)。因此,中再的人身再业务更类似于产险。

图:收入结构(单位:亿元)  

来源:并购优塾、choice

慕尼黑在保险——自1880年成立以来,公司经历了多次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在1906年旧金山地震后,因其出色的偿付能力而声名鹊起,成为仅有的在支付所有索赔后仍保持稳健运营的保险公司,逐渐奠定了其在全球保险行业的领导地位。此后,公司不断拓展业务,逐渐发展成为全球再保险市场的佼佼者。

目前主要从事再保险和保险业务,业务分为五个部分:

1)人寿和健康再保险,包括全球人寿和健康再保险业务;

2)财产伤亡再保险,包括全球财产伤亡再保险业务;

3)ERGO人寿与健康德国公司(安顾寿险),包括德国人寿与健康初级保险业务、德国财产与伤亡直接保险业务以及全球旅行保险业务;

4)ERGO财产伤亡德国公司(安顾财险),包括直接保险业务除外的德国财产伤亡保险业务;

5)ERGO International(安顾国际),包括ERGO在德国以外的主要保险业务。

2024年中报,人寿及健康再保险业务占比19.95%,人寿保险16.48%,其他 AIG财产险(财产及意外保险)占比45.8%,其他财产保险占比7.7%,国际业务10%。
分地区来看,欧洲占比54%,北美占比32%,亚洲和大洋洲占比9%,非洲及中东占比2.7%,拉丁美洲2.5%。

 
图:收入结构(单位:亿元)  

来源:并购优塾、choice

瑞士再保险——成立于1863年,总部位于瑞士苏黎世,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批发再保险、保险、其他基于保险的风险转移形式以及其他保险相关服务。

该公司通过三个部门运营:财产与意外再保险、人寿与健康再保险以及企业解决方案。

财产与意外再保险部门——承保财产再保险,包括财产、信贷和保证、工程、航空、海洋、农业、任意再保险解决方案;以及意外再保险,如责任、汽车、工人赔偿、个人事故、管理和专业责任、网络以及任意再保险解决方案。

人寿与健康再保险部门——承保人寿和健康保险产品。

企业解决方案部门——提供标准风险转移覆盖和多条产品线,以定制解决方案。它服务于股票保险和互惠保险公司、公共部门和政府机构、中型和大型企业以及个人。

图:收入结构(单位:亿元)  

来源:并购优塾、choice






(三)




图:归母净利润增速(单位:%)

来源:并购优塾、choice

这个行业,从微观增长情况来看:

一、中国再保险——2024年上半年,实现保险服务收入人民币517.84亿元,同比增长6.8%,归母净利润57.27亿元,同比增长184.6%承保业绩持续改善、投资收益同比增长。
投资收益显著增加,一方面是其积极把握市场机会增加投资收益,同时在新金融工具准则下,投资业务相关利润计量对于资本市场的变动更加敏感。

从业务分部看:

财产再保险——包括境内/境外业务,境外业务包括桥社(劳合社业务)和其他境外业务,境外业务约占整体财产再保险业务的三分之一,盈利能力较强,承保表现大幅好于境内业务。
2023年境内业务综合成本率(COR)仅为99.5%,而境外业务整体COR仅为85.7%(2022:94%),其中桥社业务COR更是低至81.9%(2022:93%),表现优异。

1H24财险再保险保费收入234.74亿元,同比提升17.5%,占集团保险服务收入的44.7%(不考虑分部间抵销)。其中,境内保险服务收入124.77亿元,同比增长24.9%,境外财产再保险及桥社业务保险服务收入109.42亿元,同比增长10.2%。

实现净利润25.79亿元,同比增长246.6%。境外/境内财险再保险业务COR分别为89.09%(1H23为88.45%)和99.6%(1H23为99.65%)。境外业务COR上升,主要是受桥社业务赔付率上升影响,赔付率同比+6.41pcts至46.36%,带动COR同比上升4.56pcts至87.22%。此外,其他境外业务COR大幅改善,由1H23的104.5%下降至1H23的96.3%,实现承保盈利。

寿险再保险——1H24保费收入58.61亿元,仍然下滑,同比下降16%,占集团总保险服务收入的11.2%(不考虑分部间抵销)。保险服务收入下降主要受保障型业务下降的影响。

净利润人民币25.11亿元,同比增长326.3%。主要是受定价利率下调以及公司费用管控的影响,其保险服务费用率同比大幅下降,由1H23的95.5%下降至1H24的86.9%,带动净利润提升。此外,投资收益表现良好,1H24年化总投资收益率达4.66%,同比提升1.11pcts。

财产险直保——2024年上半年,财产险直保业务分部保险服务收入231.57亿元,同比增长2.6%,占集团总保险服务收入的44.1%(不考虑分部间抵销)净利润5.60亿元,同比增长275.8%。
承保表现略有改善,综合成本率COR由100.86%(1H23)下降至99.86%(1H24),略微盈利,主要受益于成本管理优化和业务结构调整。
图:半年度归母净利润增速

来源:并购优塾、choice

二、慕尼黑再保险——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577.05亿欧元,同比增长12.28%,其中保险合同收入455.1亿欧元,同比增长6.1%;实现净利润46.92亿欧元,同比增长30.6%,低于市场预期(归因于本季度发生的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

Q3单季度,营收262.29亿欧元,同比增长21.21%,其中保险合同收入154.96 亿欧元,同比增长7.2%,归母净利润9.3亿欧元,同比减少20.31%。业绩同比下降是由于北大西洋的飓风季节相对严重,造成的重大损失高于平均水平。

分业务板块看:

再保险板块——第三季度,保险合同的保险收入102.24亿欧元,净利润7.66亿欧元(同比-23%),前三季度贡献净利润总计39.93亿欧元(+35%)。财产再保险业务,2024年前九个月的综合成本率却略微下降至82%。

安顾保险业务板块——第三季度实现盈利1.64亿欧元(上年同期1.73亿欧元),前三季度实现盈利6.99亿欧元(6.43亿欧元)。保险合同的保险收入增至52.71亿欧元(5.004亿欧元),前三季度显著增至155.53亿欧元(14.920亿欧元)。

根据管理层预计,2024财年有能力超越其50亿欧元的年度目标,保险收入约610亿欧元。其中再保险净利润将超过42亿欧元,保险收入将达到400亿欧元,财产再保险的综合成本率全年预计为83%。安顾保险业务板块预计将产生约210亿欧元的保险收入,约8亿欧元的利润。
图: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

来源:并购优塾、choice

二、瑞士再保险——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21.9亿美元,同比下降11%,主要是财产再保险美国责任业务的准备金增加,抵消了业务部门的业绩贡献,ROE为13.4%。假设2024年剩余时间的损失活动正常,公司预计全年净利润将超过30亿美元。预计飓风米尔顿造成的损失将低于3亿美元,将影响第四季度的业绩。

分业务来看:

财产再保险——实现净利润6.03亿美元,保险收入为149.77亿美元,保险服务收益为10亿美元,综合成本率为92.8%(2024财年年度目标为<87%),大型自然灾害索赔金额达8.13亿美元,主要来自卡尔加里冰雹、欧洲风暴鲍里斯以及飓风黛比和海伦。

人身再保险——保险收入为125.55亿美元,保险服务收益为12亿美元。分部净利润12亿美元,人身再保险的目标是全年净利润约为15亿美元。

企业解决方案报告——净利润为6.42亿美元,保险收入总计57.92亿美元,保险服务业绩为7.39亿美元。综合成本率为89.4%,得益于严格的承保和较低的人为损失经验。该部门遭受了2.94亿美元的自然灾害损失,主要来自澳大利亚的热带气旋梅根、美国的飓风海伦和卡尔加里的冰雹。

瑞士再保险报告称,前九个月的投资回报率为3.9%,第三季度经常性收益率为4.0%,再投资收益率为4.6%。2025年财务目标包括:超过44亿美元的集团净收入;低于85%的财产再保险综合成本率。

图: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

来源:并购优塾、choice




(四)





图:中国再保险偿付能力充足率

来源:公司财报

与2023年末相比,中国再保险集团合并偿付能力充足率基本保持稳定。其中:集团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主要原因是偿二代计算规则过渡期政策变化;中再产险、中再寿险偿付能力充足率基本保持稳定;中国大地保险偿付能力充足率上升,主要原因是综合收益增长。
慕尼黑再保险——2024年三季度,偿付能力比率为 292%(2023年12月31日:267%),高于目标范围(175-220%)。

瑞士再保险——集团的资本状况依然稳健,截至2024年7月1日,瑞士偿付能力比率为284%。方法更新降低了报告的比率,同时降低了对利率变化的敏感性。

 
图:瑞士再保险偿付能力比率

来源:公司报告




(五)


国际再保险公司的ROE长期在5%~15%的宽区间震荡,背后主要驱动是自然灾害,再保险行业的盈利周期是承保周期(主要是巨灾损失和定价的联动)和投资周期(主要是利率周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图:国际再保险龙头ROE

来源:中信证券


承保端的周期传导机制表现为:巨灾频发会导致承保损失,进而导致再保险公司上调费率,带动保费增长和保费充足率的提升;如果后续没有超预期巨灾,再保险公司的承保利润会显著改善,进而减缓费率上行甚至下调费率,保费增速放缓,直至进入下一个周期。

 
图:ROE-TTM  (单位:%)   

来源:并购优塾、choice


 
图:头部再保险公司ROE

来源:中信证券

中国再保险的ROE相比国际再保险公司,波动更为平缓,与综合成本率波动有关。
自然灾害风险是财产再保险经营的主要风险。以慕尼黑再保险(慕再)为例,2021年其财产再保险损失的73%来自于自然灾害。

图:杜邦分析  (单位:%、倍)  

来源:并购优塾、choice

拆分来看,慕再、瑞再的权益乘数更高,预计与其高股息、股票回购有关。

慕再2022年的综合成本率下降(主要是使用新准则,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9条、17条进行调整,2022年报披露为96.2%,23年报调整为83.2%),同时其通过对风险的精准评估和定价,合理筛选承保标的,减少高风险业务的承接,从而有效降低了赔付成本。
2022年保险市场整体环境相对稳定,财产险市场未出现大规模自然灾害等极端事件,使得理赔支出相对可控,为综合成本率的下降创造了有利条件。

 
图:综合成本率

来源:并购优塾

 
图:瑞再、慕再综合成本率

来源:中信证券

投资主要由利率周期决定。过去10年利率下行周期下,国际再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也在下行。但近几年主要发达市场重新进入了利率上行周期,再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企稳回升。中国再保险的投资收益率更高。

 
图:投资收益率

来源:并购优塾


 
图:瑞士再保险经常性收入、再投资收益率

来源:公司财报


 
图:产业链价值量

来源:并购优塾、choice

从回报水平看,原保险公司的ROE更高,主要是权益乘数更高。盈利增速受投资收益波动影响较大。

总体而言,再保险业务已经从发展期步入成熟期,2008年金融危机后,再保险业务增速下滑明显,承保盈利空间持续减低。
另一方面,重大灾害发生频率对再保险业务业绩影响明显。因此,成熟再保险市场的业绩弹性已经不再以公司自身运营能力为主要影响因素,而是由特大灾害发生频率为主,但这种情况往往非人为所控,因此间接降低了再保险业务的稳定性。(本报告全文详见https://mvzxk.xetsl.com/s/2iNIZ6,加微bgys2015获取阅读权限)
正是由于以上因素,也导致巴菲特对再保险业务的态度逐渐发生转变。

巴菲特对于保险的钟爱,主要体现在保险公司强大的浮存金汇聚能力,加上廉价的资金成本,为巴菲特的投资提供了充足的弹药。2016年巴菲特股东大会表示,与过去10年相比,未来10年再保险业务普遍而言吸引力将会下降,部分原因是利率持续低迷,使得投资保费获得合理利润变得更加困难。

整体来看,再保险承保利润承压,行业受承保周期、投资周期共同作用,生意质地在整个保险行业处于二线梯队。




(六)





图:保费增速预测

来源:瑞再研究院

图:全球自然灾害损失

来源:瑞再、广发证券


再保险行业,属于典型的周期行业,目前的景气度我们通过下列指标来看:

承保端,受直保保费景气度(保险深度、GDP等)、分出保费比例、保单定价、赔付概率(如巨灾数据、CPI)等因素影响;投资端受国债利率、资本市场景气度等因素影响。
一、原保费增速

根据瑞再预测,为应对理赔费用上升进行风险重定价后,预计2024年全球非寿险保费将增长4.3%,费率增长正在放缓,预计2025-2026年全球实际保费年均增长率将降至2.3%,低于过去5年3.1%的平均水平。
对短期、长期的行业增长情况,我们来挨个拆解……………………………

此外,这个行业的关键竞争要素,以及各大玩家之间的经营差异,包括以下几点……………………………

以上,仅为本报告部分内容,可联系工作人员咨询开通报告库权限,获取本报告全文,微信:bgys2015


行业增长逻辑看哪些要素?行业里有哪些玩家参与竞争?大家竞争的关键点该看什么?哪些玩家的业务布局更可圈可点、值得我们学习?

关于以上这几个核心内容,后文还有大约6000字,以及十多张图表,详见《产业链报告库》。

也可按照下图,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报告全文

并购优塾产业链地图
并购优塾,产业链地图研究者。服务于补链强链、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主要面向产业园区、产投机构、银行、地方政府等机构人群。创始于2016,专注于“产业链地图”的研究和绘制工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