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我欺骗?清代皇帝爱新觉罗·旻宁有一首诗《励志诗·改过》中说“人谁无过,患不自知。 知而弗改,是谓自欺。”意思是说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问题在于是否能够自我认知这些错误。如果知道自己的错误却不去改正,那就是在欺骗自己。
一个人最可怕的不是满嘴谎言去骗别人,而是连自己都欺骗。或许我们曾在某个瞬间听过,或许我们曾在某个时刻深有共鸣。这个世界上,充满了谎言,无论是小谎言还是大谎言,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常悄无声息地爬行。然而,当这些谎言开始渗透到我们自己的内心时,最终伤害的可能不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
一、经常说谎容易自我欺骗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些人会说谎,而且,说谎似乎已经成了一种社会习惯,有人出于善意的目的说谎,为了保护亲人,为了不伤害别人的感情,而编织了一个美好的虚构。有人则出于自私的欲望说谎,为了逃避责任,为了获取个人利益,而编织了一个谎言的网络。
不论出于何种原因,谎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会逐渐把人引向一个不真实的世界。然而,最可怕的不是别人是否能够揭穿你的谎言,而是你自己是否开始相信这些谎言。当你反复说出一个故事时,你的大脑会开始将其视为事实。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最终会陷入自己编织的谎言中,无法分辨真相和虚构的界限,开始自我欺骗。
二、诚实面对自己的喜好和恐惧
“叶公好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叶公自称非常喜欢龙,他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极力表现出对龙的喜爱,包括在衣带钩、酒器上刻龙,在居室里雕镂装饰龙,甚至连给孩子取名都与龙有关。然而,当天上的真龙得知叶公如此喜爱龙,便降临到叶公的家中,叶公见到真正的龙时,却被吓得魂飞魄散,转身逃跑。
叶公实际上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的行为更多是为了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而不是出于真正的兴趣或爱好。它告诉人要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喜好和恐惧,不要只是表面上宣称喜欢某事物,而实际上并不真正理解和欣赏它。
三、欺骗自己对自己损失很大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自我欺骗意味着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动机或能力有错误的认识。这种错误的自我认知会导致个人无法正确评估自己,从而影响决策和行为。而且如果一个人总是欺骗自己,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他不仅无法从错误中学习,从而无法进步,还会阻碍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自我欺骗的人可能会基于错误的自我评估做出决策,这可能导致不良后果。例如,他们可能会高估自己的能力,承担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任务,最终导致失败。而且,长期的自我欺骗可能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和自我价值感的下降。这是因为自我欺骗的人可能会感到内心的冲突和不一致。
四、自欺对己对人百害而无益
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上,如果许多人都在自我欺骗,这可能会导致社会问题,如信任危机和社会不公。因此,自我欺骗被认为是最严重的欺骗,因为它不仅影响个人,还可能对人际关系、社会和个人的心理健康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认识到这一点并努力避免自我欺骗,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健康都是至关重要的。
自我欺骗可能导致个人对自我认同的扭曲,以及在道德和伦理上妥协。因为他们可能会构建一个与现实不符的自我形象,这可能会导致自我价值感的下降和身份认同的困惑。它不仅影响个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关系,还可能导致个人在道德和认知上的迷失,从而影响个人的整体福祉和发展。
五、人无完人知错改错善莫大焉
旻宁的《励志诗·改过》后面说:“告我以过,是我良师。小人文过,以逞偏私。纵欲成性,贻害无涯。日月之食,于明何亏。从绳则正,增美释回。不远无悔,念兹在兹。”
就是说,那些指出我过错的人,是我的良师益友。但小人会掩饰自己的过错,以满足自己的私欲。 如果放纵自己的欲望成为习惯,将会造成无尽的危害。
然而,错误就像日食和月食虽然暂时遮蔽了光明,但对于日月本身的光辉并无损害。这只要改正,个人的品德和声誉并不会因此受损。而且,遵循正确的准则,可以增加美德,避免永远的遗憾。
生活中愿意主动低头的人并不多,而那些爱慕虚荣或者死要面子的人则更难低头,他们犯错误的时候不但不会去认错,还喜欢将责任推给别人。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能战胜自己内心的人,比攻占一座城市的人更为强大。知错就改也是一种美德。我们要时时深省自己,查找自己的问题和不足,有承认错误的勇气,也有虚心向他人求教的勇气,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才能减少遗憾和悔意,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行无愧于人”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