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格肋孟(Sanctus ClemensⅠ),又称罗马的圣格肋孟,以别于亚历山大的圣格肋孟。还译为圣克肋孟、圣克莱孟、圣克勉、圣克雷芒等。台湾本地化译名为圣克勉,圣保禄在写给斐理伯人书信称他为“克肋孟”(斐4:3)。
按照圣人传记的记录,圣人的身世传说不一:有说是犹太徒出身,有说是被解救的罗马奴隶,后来称为自由人。但有一点是确定的:他受过高等教育,文学功底很深。他是圣伯多禄与圣保禄同时代的人。圣依勒内(圣依勒纳)指他这样说:“他曾亲眼看见伯多禄保禄二位宗徒,与他们谈话,他的耳朵中仍保持着宗徒的话,他的眼睛仍有着宗徒的榜样。”
根据《教宗实录》,圣格肋孟生于罗马,拥有犹太血统,曾是罗马贵族的奴隶,后成为自由民。圣格肋孟虽然出身低微,但学识渊博,在宗徒伯多禄的劝导下归信。此后跟随伯多禄、保禄等宗徒巡回传道,并负责文职,后被伯多禄按立为教会主教,参与管理教会。
据古代教父爱任纽回忆:“(圣格肋孟)曾亲眼看见伯多禄和保禄二位宗徒,与他们谈话,他的耳朵中仍保存着宗徒的话,他的眼前仍有着宗徒的榜样”。可见,圣格肋孟不仅是宗徒的亲密同工,更从宗徒那里学到了很多属灵知识和好行为。罗马皇帝尼禄逼迫教会时,伯多禄和保禄相继殉道。圣格肋孟和路加、利奴等弟兄一起安葬了两位宗徒。
圣格肋孟之所以受人尊敬,是因为他撰写了一封在教会史上非常重要的书信,即《圣格肋孟一书》。这封书信在当时享有仅次于宗徒书信的正典地位。
圣格肋孟到底为什么要写这封书信呢?
这要从格林多教会说起,话说格林多教会又起派纷争,这是这个团体的老毛病了,保禄在世时就曾为此写信谴责和警戒过格林多教会。大约在二世纪初,不知为了什么原因,格林多教会因内部发生争端,驱逐了几位长老。这还了得?没有什么说得过去的特别原因,会员竟然动不动就让长老们下岗,教会领导的威信今后还要不要了?如此下去,教会岂不是有像乱分裂的潜患吗?
圣格肋孟心急如焚,于是奋笔疾书,然后派人将书信送达格林多教会,这书信就是《圣格肋孟一书》。圣格肋孟在信中委婉地责备格林多教会的派系纷争,并指出专擅驱逐圣品人员之严重不当。他主张说忒创造的宇宙是最有秩序的,并且借用旧约中有关礼拜的规章来说明教会也当事事依照秩序,不应该稍有混乱。
至于格林多教会收到圣格肋孟的信之后,问题有没有解决,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在后来数个世纪中,格林多教会和其他各地教会在做讲道时,往往把圣格肋孟的书信诵读给教友们聆听,以激发教友之间的团结和爱心,鼓励大家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磊落,不要搞阴谋诡计。这个历史现象从侧面说明了圣格肋孟的书信确实产生了极大的积极果效,促进了教会的团结合一。
圣格肋孟后来的命运是怎样的呢?一个四世纪的传说是这么说的:约在公元101年时,圣格肋孟被当时的罗马皇帝图拉真(Trajan)驱逐出罗马城,发配到黑海之滨的克森尼索(Chersonesus)地区,即今天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地区。那里有一个罗马帝国政府的采石场,圣格肋孟在此被迫接受“劳教”。
圣格肋孟到达采石场后,发现这里的囚徒没有水喝,于是他跪地祈祷,然后向天边望去,看见不远之处的小山上有一只羊羔,他于是跑到那里用镐头击地,清清水流奔涌而出,这个奇迹使当地的教外人和囚犯们都惊得目瞪口呆,不少人随后跟从了圣格肋孟,成为祂的跟随者。统治者恼羞成怒,判了圣格肋孟死刑。他被捆绑到一个船锚上,然后被人从船上扔进黑海。
奇怪的是,在此后,在每年黑海的大退潮期间,人们都能在黑海边的沙滩上看到一个神龛,人说这里面有圣格肋孟的遗骨。在如今的克里米亚,有一个叫印克曼的修道院(Inkerman Cave Monastery),座落在一个悬崖上,据说圣格肋孟的遗骨曾安放在此。到了九世纪,有一位叫区利罗(Cyril)的拜占庭帝国传教士将遗骨带回罗马安葬,现址就是罗马城中的圣格肋孟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Clemente)。
这位早期的教宗,以他的智慧和爱心著称。并给我们留下一句名言:爱不分贵贱,一切容忍,一切承担。爱不制造分裂,也不反叛,而是在和谐中行动……”
圣格肋孟的著作主要是写给格林多信友的一封超级重要的书信《致格林多人书》。这封书信论述了教会的组织结构,罗马主教的首席权,平息了格林多的争端等。这封书信地位非常崇高,价值无比高贵,在教会内地位价值仅次于圣经,常在教堂公开宣读。此书也称《格肋孟一书》。
《致格林多人书》,推崇教宗、罗马主教的首席权,平息格林多的扰乱。此书约完成于公元96年,到现在仍是教会权威文献(《天主教会训导文献选集》101~102号)
宗徒时代教父,意即是直接接受宗徒的教导,所受宗徒密切影响的初期教会作家。圣格肋孟被称为宗徒时代的第一位教父,亦即他是直接接受宗徒的教导,所受宗徒密切影响的初期教会的第一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