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定风波
苏东坡的《定风波》创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当时他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担任团练副使。这首词作反映了苏轼在政治失意和生活困顿中依然保持的豁达乐观心态。
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生活陷入困境,但他没有沉沦于逆境之中,而是通过文学创作来抒发内心的苦闷和愤懑。这首词就是在他与朋友春日出游时,突遇风雨,朋友们都感到狼狈,而苏轼却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的情境下创作的,
《定风波》通过描述苏轼在雨中悠然自得的情景,展现了他面对人生起伏的豁达和超然态度。词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表达了他对生活的不畏惧和乐观的态度,即使在逆境中也能保持自我疏解的境界。
“一蓑烟雨任平生”则以烟雨比喻人生的无常和复杂性,而“也无风雨也无晴”则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不受外界干扰的境界,这是一种宠辱不惊、胜败两忘、旷达潇洒的境界。这首词以其富有哲理的内涵和情感的力量,成为了苏轼文学创作中的经典之作,也对我们的人生启示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苏东坡面对人生无常的态度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苏轼虽然因政见不同,即使多次遭到降职、罢贬,他依然保持自己的政治立场和观点,不因权势而改变。苏轼的人生态度复杂,既有积极入世的进取之心,又有出世的人生取向。尽管仕途坎坷,宦海沉浮,但他在文学作品中展现出放任自然、洒脱达观的精神面貌。
面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苏轼提出淡化功名意识,守着“用舍由时,行藏在我”的随机应变的人生哲学。苏轼抱定“乐天知命”的处世态度,即使在逆境中也能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苏轼在词作中表现出对生活、对人生的热爱,即使身处逆境,也能品出生活的甘美。即使人生充满风雨,但他不以为意,展现出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认为人生的风雨和自然界的风雨没有不同,都是一会儿晴天一会儿雨天,习惯就好,看开就行。
苏轼的人生智慧包括“以足下为师”、“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体现出他对于人生的深刻认知与感悟。他既有积极入世的精神,又有出世的超然,能够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和豁达,这种态度在他的诗词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并影响了后世。
画作来源:丹尼尔先生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