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职称评审的捷径

美体   2024-12-23 11:17   河南  
什么是职称书?‌职称书现象‌是指一些专业技术人员为了评职称而出版的书籍,这些书籍往往是为了满足职称评审的要求而编写的,而不是基于真正的学术研究或创新。
职称书通常由中介编写,内容可能涉及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但往往缺乏深度和原创性,更多的是为了应对职称评审的标准而编写‌。
长期以来,职称书都可以作为“专著”使用,是通往教授级高工的终南捷径。相比于论文、专利等,职称书更加隐蔽,影响主要集中在教授级高工评审领域,属于职称领域高端玩家的范畴。
长期以来,无人敢提及,这其中牵涉太多的利益。
1、出版社
电子化时代,出版社需要大量资金才能存活,于是不管是小出版社,还是大出版社,基本都放弃了职业操守,只要给钱,你想出哪个方面的书,会有一帮文人帮你服务,不要说专业性,大不了抄同行一本书就是了。
书籍,从来不查重!
对出版社来说,出书,几乎没有固定成本,东拼西凑一本书,那一摞纸,不值10元。印上字,卖给那些准备评教授的人,就能卖10W。
职称评审成了国内成千上万出版社,存活下去的救命稻草。所以说,出书救活了国内出版业,如果不是职称出书,估计国内一半的出版社都要倒闭。
因为某省认可“职称书”作为“专著”,远在新疆、吉林的出版社,都来到这里开拓业务。甚至引发国外的出版机构,都要窥探国内巨大的职称评审出书的商机。
2、评高级职称者
一本书虽然下来,小10个W,但获得的好处,可不止这一点。
评上高级职称意味着个人能力和专业水平得到了认可,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在行业内的地位和声望。职称的晋升不仅意味着薪资待遇的提升,更意味着未来发展空间的扩大。对XX行业而言,评上教授级高级职称可以提升其在行业中的影响力,获得更多的项目机会和决策权
这么说吧,基本可以做到化腐朽为神奇。
不懂三角函数、不懂速度、加速度,不懂弹性模量,不懂应力应变。
都没关系!
评出来的专家教授,酒量深不可测,学术一目了然。只要到了教授级高工,可以提高待遇、入专家库。懂不懂没关系,一个PPT能讲十年。照着读法规、读标准就行,至于法规对不对、合理不合理,从来不敢质疑。
3、监管部门
通过出书,单位的科研投入有了,又显得文化领域欣欣向荣,所以各方面都是睁只眼闭只眼。
至于出版的大量职称书,是不是垃圾、是不是浪费资金,没有人去关心。
4、政策的制定者
你说政策的制定者,分不清“专著”和“编著”。
不可能。
下面是河北省的教授级高工的评审条件截图:

河北省的职称评审截图

之所以会出现“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不在于政策,在于政策的执行。

5、代理公司

做主编,通过和代理公司合作,由代理公司完成一系列的出书流程,自己只需要支付相关程序的费用就可以。

做副主编,平时工作比较忙,没有时间去写,候他们可以寻找同类型领域的书籍,然后把自己的名字添加在别人书籍署名作者栏,支付相关的费用就可以。

不管选择以上哪种方法,都可以作为职称评选的专著使用。

6、出书的优势

衷于搞“学术著作”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价格低

买一个“主编”一般2万,一本书就可以评教授了;买一篇核心论文要4~6万,需要3到5篇核心论文才有资格评教授。

由于需求量大,当前出书的价格水涨船高,前几年不到5万可以买一个书号,当前价格涨到7、8万了,不过可以出合著啊,十几个人出一本书,每个人也承担不了多少,关键,不少人还可以报销,基本不花钱。

2)隐蔽性好

论文需要知网可查,这就决定了,人人都可以看到,人人都可以审核你的论文,一点纰漏都可能让你名誉扫地;你的目的是做个伪专家、假教授,担心别人知道你的实际学术水平。

而出书具有隐蔽性,出版个十本八本,你自己全买了,这个世界上没人能看到,评专家教授的时候,在评审人员面前晃一晃就行。

3)不看身份

职称用“专著”不查重,不对作者身份限制,这可谓开了一个大口子,不查重,可以直接从网络上粘贴、复制,胡乱拼凑;不限制身份,不管什么专业,不管什么学历,只要钱到位,都可以出书。

核心论文要求作者是研究生、博士、高校或科研院院所工作,同时承担省级以上课题,等等要求,大部分人可能连投递的机会都没有。

而出书,基本什么都不看,哪怕你是个文盲、小学没毕业,字都不会写,甚至是个傻子,都可以出书,出“学术专著”。

4)含金量高

在职称晋升考评时,一本书的分值相当于3到5篇核心论文,加分高。

所以历年来称为各行各业晋升高级职称的终南捷径,几乎让所有的专家趋之若鹜,出书成为一种暗流。

5)声誉好

“论文”近年来称为人人喊打的对象,社会充斥着“不唯论文”、“破除论文”的声音。

“著书立说”历来是知识分子追求的最高目标,而花钱出书属于高端玩家的范畴,圈子小,公众都不了解,自然没人声讨,一直以来都是学术投机者晋升道路上的‘绿色通道’。

6)安全性高

论文,尤其是核心论文,要求查重率低,要求三审五审,现在变得异常艰难,个别核心论文高达十万一篇,有价无市,价格也水涨船高,导致骗子扎堆,现在去买一篇核心论文,十有八九都是骗子。

而出书,签合同,可以和本地的出版社合作,书成结尾款,绝对不会被骗。

7)周期短

出书很快,半年左右就可面世,最快3个月。

而核心论文,现在的见刊周期普遍在一到两年时间,拖沓、冗长,明年评职称,提前一年谋划一篇核心论文都来不及了。


7、小结

出版职称书的流程相对简单,不需要经过学术审查、也不查重,最快3个月就能获得一本“鸿篇巨著”。

作者只需支付一定的费用(当前大概8个W),出版社会提供选题、书稿、修订、书号、出版、成书等一条龙服务。这些书籍的出版主要是为了应对职称评审的标准,而不是基于真正的学术研究或创新‌。

现在各行各业都在花钱搞“学术著作”,有权力的人花国家的钱,没权力的人花自己的钱。出书与你本人的学术能力没有半点关系,与你的钱袋子有关,你掏钱多了,给你个”大书号”,你掏钱少了,给你个‘’小书号”,你没钱,对不起,没有书号。你不会写,没关系,只要你出钱,你只需躺在床上等着你的“巨著”主动呈上来。

这种所谓的“学术著作”,学术水平不如一篇普通论文,基本是网上搜索到的信息堆砌而成,书里面要么漏洞百出,错误连篇,要么泛泛而谈,毫无新意。这种书我基本不会看第二眼。

这些出书的专家心里也清楚,这种“著作”只是为了评职称用,印刷个十本八本,偶尔也会印刷个上百本,但都有自知之明,提前自己全部买下来,然后牛皮纸都不撕下,成捆放下家里的床下。只等到评职称时候,才从怀里掏出一本,在鉴定人员面前晃一晃。

8、后记

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智者真知灼见的积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文明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工具。

但国内的“职称书”是垃圾、毫无学术价值、毫无知识营养、和一堆废纸没有差别。无奈,当前国内的职称评审环节“承认”这一学术成果,可以用来评“教授”,做专家、涨工资。

真正想要学习,做学术,可以按照下面方法去选择合适书籍。

第一、大学教材,这些书是经过反复审核出版的,科技立国之本,权威性国内第一;

第二、机械设计手册,行业内用过了半个多世纪,千锤百炼;

第三、国家级出版社出的书,如机械工业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大出版社对自己声誉看到比金钱重,不是花几万元钱就可以攻克的;

第四、看印刷量,每次印刷都达到上千册的书籍,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好书不愁销量。




九妹婆婆
游乐设施、仿真技术、工程力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