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集团中船财务:打造具有船舶工业特色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企业   2024-11-01 16:10   北京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中国船舶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全面贯彻中国船舶集团“1234”高质量发展方略、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重组整合以来,中船财务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秉持“舰船报国”的精神,坚守“三赢”理念,以“价值创造”为己任,全面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不断提升专业性,积极助力中国船舶集团成员单位高质量发展。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这是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后,“五篇大文章”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五篇大文章”之首篇,科技金融的提出,既体现出中央层面对科技的高度重视,也赋予了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历史使命。


中船财务自1997年成立,27年来始终秉承“服务产业发展,提升价值创造”的服务理念,为中国船舶集团成员单位提供优质、高效、专业的金融服务,作为中国船舶集团的“内部银行”,面向成员单位做好科技金融服务工作,是助力中国船舶集团“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中船财务围绕中国船舶集团成员单位科技创新的“新”需求,引入新思路、运用新模式、上线新产品,全面提升向“新”力。



截至2024年8月末,中船财务信贷服务科技型成员单位近百户,科技型成员单位贷款余额378亿元,今年新发放147亿元;专精特新贷款余额42亿元,今年新发放12亿元。其中,科技类贷款投放力度不断加大,规模占比近一半,投放领域除军工、船海制造外,还在船舶工业软件自主可控、高性能电子芯片、超低温制冷仪器等高新技术领域不断拓展,科技型成员单位贷款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趋势不断增强。


科技金融破题

开展科研院所“画像”工作

提炼科技金融服务策略


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科研院所多达三十余家,科研院所属于人才、技术密集型的集合体,产品科技含量高,研发投入强度大,是中国船舶集团承担科技创新的主体;旗下产业化公司是科技产业化应用的重要平台,各类科创型企业众多。科研院所客户群体自带科创基因的属性决定了其是开展科技金融服务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中船财务开展科研院所"画像"工作,破题科技金融,对中国船舶集团本部及旗下产业公司客户群体,从主业、资产、资金、融资进行多维度、系统性梳理和分析,抓取客群特征和融资痛难点,举一反三,提炼精准对路科技创新的新策略、新思路。


信用风险评价不再单纯偏重财务数据等静态指标,做到“看得懂”技术,评价视角从静态向动态转变,“多看技术流,少看资金流”。信用风险控制破除对传统抵质押物单一依赖思维,从偏好重资产向重“知产”“智产”转变,更多关注专利技术资源和科研人才队伍等软实力,给予其科技金融视角下的特色支持。



科技金融解题

丰富创新贷款“加减法”

精准打好产品“组合拳”


贷款投放做“加法”,贷款价格做“减法”,针对科技金融共设立预研贷、自主可控专项贷、科研贷、战新产业创业培训贷、专精特新贷共5项优惠贷款政策,贷款优惠幅度最低可下浮至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50%,尤其是战新产业创业培育贷可匹配部分免息专项额度。


信贷服务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高新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打好产品“组合拳”。在无形资产整合利用、信用贷款发放以及担保方式拓展等方面进行创新突破,如新增“专利贷”、筹备“投联贷”等产品,充分将各类型信贷产品或模式与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企业进行匹配,提供多元化、接力式的信贷金融产品。


接下来,中船财务将继续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质效,全面增强科技金融服务向“新”力,创新特色产品,满足中国船舶集团成员单位多元化需求,强化金融全生命周期服务,打造具有船舶工业特色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助力中国船舶集团“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以高质量金融服务赋能成员单位科技创新发展。


推 荐


《中国船舶报》深度阅读

《中国船舶集团中船财务:谱写科技金融大文章 提升金融服务向“新”力》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中国船舶报》官方微信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中国船舶报》官方微信原创内容,未经本报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对文章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修改、使用、转载、发表。已经本报授权使用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如有,不得违反该作品限制声明,且需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注明“来源:《中国船舶报》或《中国船舶报》官方微信,以及作者名称”。如违反上述声明,本报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微信号发布注明来源的转载稿件或翻译稿件,转载或翻译目的在于传递及交流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报赞同文章观点,亦不对文章真实性、数据科学性等负责。如有单位或个人对本报转载或翻译稿件的上述内容存在质疑,请直接联系原著作权机构或个人。


3. 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微信号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中国船舶报
《中国船舶报》官方订阅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