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乳术为早期乳腺癌的主要手术方式,其成功的关键在于保证局部无残留病灶,同时兼顾美容效果。切缘阳性是保乳术后复发的关键危险因素,临床上需要一种实时、精准地评估术中切缘新方法,以降低再手术率。
免疫PET成像特异性和敏感性高,能无创性地观察靶抗原在体内的表达和分布;荧光成像因其实时动态无电离辐射的优势,适合术中评估手术切缘状态,二者的技术融合相得益彰。
近日,云南省肿瘤医院院长、福建省乳腺癌精准诊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国君教授团队,成功研发出了创新分子影像成像体系和分析框架,不仅可以术前定量检测乳腺癌的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2)表达水平,还可通过术中新鲜标本孵育方法精准评估保乳手术切缘状态,在术前精确定位及术中可视化肿瘤的边界,助力外科医生精准临床决策。
相关研究成果以“Intraoperative evaluation of tumor margins using a TROP2 near infrared imaging probe to enable human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为题,于2024年10月16日发表于Science系列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研究人员首先使用89Zr标记戈沙妥珠单抗(Sacituzumab Govitecan,SG),制备了89Zr-DFO-SG,通过免疫PET成像实现术前精准检测乳腺癌组织和无创评估TROP2的表达水平;进而将活化的小分子染料吲哚菁绿-马来酰亚胺(Indocyanine Green Maleimide, ICG-MAL)偶联SG,制备了ICG-SG靶向分子影像探针,实现术中精准评估肿瘤切缘状态。
为了加快ICG-SG的临床转化,团队开发了一种体外快速孵育成像体系—Rapid Incubation Imaging Method(RIIM),并注册了一项国际II期临床试验(注册号: NCT05708144),研究共纳入了26例乳腺癌患者,研究证实RIIM在乳腺癌手术中可在15分钟内快速准确识别良恶性组织的边界。
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也为一些病理诊断资源受限的临床中心提供了一种高效、便捷的诊断工具。基于TROP2在多种癌症中高表达,因此,该创新分子影像成像体系和分析框架也可应用于其他类型的肿瘤。
第一作者:陈伟玲
厦门大学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师从张国君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乳腺癌发生发展与转移机制、乳腺癌近红外荧光导航精准外科治疗;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市级基金7项;以第一/共同作者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Cancer Research、Advanced Science、Cell Death & Disease等知名期刊发表相关研究成果。
共同第一作者:张永渠
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汕头大学医学院 特聘教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行政副主任;汕头市高层次人才,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兼任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学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研究型医院学会微创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委会委员,《中国癌症杂志》青年编委,《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青年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乳腺癌近红外荧光导航精准外科治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创新强校工程项目;以第一、通讯作者(含共同)发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Cancer Research、Advanced Science、Cell Death & Disease等知名期刊,Nature Index收录论文2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7.5,总影响因子超过150。
共同第一作者:张莉欣
厦门大学2021级硕士研究生,现为昆明医科大学2024级博士研究生,导师为张国君教授,主要从事分子影像技术引导的乳腺癌精准诊治研究。
通讯作者:张国君教授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云南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院长、福建省乳腺癌精准诊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特支计划(万人计划)杰出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 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国际医疗交流分会 副主任委员;主要致力于乳腺癌发生发展与转移机制、及分子影像应用于精准外科手术导航等方面的研究;在Nature Medicine, Nature Protocols,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Cancer Research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60余篇,获各级科技奖7项、中国发明专利7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