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端芳的故事<五>~“阿凡提”的故事经久不息世代相传几百年

2024-04-20 09:28   广东  

原载《今古传奇》2018年第五期 责任编辑:姜巧玲

   曹端芳也叫做曹端发,虽然曹端芳已经逝世300余年了,但在武冈(古武冈:武冈市、隆回县、洞口县、城步县、新宁县)曹端芳的故事还在一代一代的流传,大部人都知道曹端芳。武冈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听说过曹端方的故事,说他惯于“打油伙”(设法占便宜),叫别人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其实,那是对曹端方的误解,抑或是被他薄惩过的人对他的丑化。真实的曹端方,是一个好打抱不平的能人,扶危济困的智者, 是一个有正义感的底层读书人,又是一个狡黠幽默的农民,是武冈的“阿凡提"。(曹端芳为明初开国功臣景川侯曹震后裔13世孙)。


半块光洋

      曹端方,本名曹端芳,“端”是辈分,“芳”是父母希望他能光宗耀祖,百世流芳。读了几年私塾后,他自己改名“端方”,意即端庄做人,方圆处事。

      由于家境贫寒,读了几年私塾后,父亲再也无力送他读书了。他便跟着父亲给地主帮工。一日,地主给他一块光洋,要他去武冈城里买一担盐回来。他父亲生怕儿子嘴巴没毛做事不牢,要同端方一起去。但地主不允,说三岁黄牯十八汉,端方一身力气,用不着两人去。再说,端方也是读过诗书的人,还怕到城里买不回盐吗?

      曹父不语,避过众人耳目,还是千叮咛万嘱咐:这是东家第一次叫你一个人去武冈城办事,你万要小心,不可贪玩,不能去书摊逗留耽误,要天去天回,听见没有?

      曹端方如鸡公啄米一般,频频点头应允,曹父才放心让他走了。

      出得门来,曹端方满心欢喜。走在久违的武冈城里,眼睛总不由自主往书摊上瞟。忽然,他眼睛一亮:东门城墙下有旧书摊!

      “卖书啰,卖书啰!天下奇书,南北奇闻,快来看,快来买啰!”

      曹端方大步流星来到书摊前,一本令他朝思暮想的奇书——《四大讼师演义》真真切切地映入眼帘,像巨大的磁铁吸引着他的双脚,叫他挪不动,迈不开。

      讼师是中国古代诉讼中的重要角色,可以左右案件的胜败输赢,甚至对原告与被告双方的性命起着生杀予夺的作用。晚清时期的陈梦吉、方唐镜、何淡如、刘华东是闻名天下的四大讼师,其人其事被传得高深莫测,今日竟有缘在武冈城里看到四位大师的演义书籍,真乃天赐机缘也。

      当年,曹端方就以爱管闲事闻名乡野,他曾在同窗中发誓:我曹端方要能找到这本奇书,就要为穷人打赢官司,否则,枉为人也!而今天奇书就在眼前,怎能就此离开?“请问老板,这,书怎么卖?”他紧张得有些结巴地问。“一块光洋!”

      一块光洋?曹端方怀里的那块光洋似乎跳动了一下。

      他取过书来,仔细翻看。这一翻,他发现这是本旧书,还缺了很多页面,是地地道道的残书。怀里的光洋又跳动了一下,他撇嘴说:“自古残货半价,半本破旧残书,也要一块光洋?”

      “半价就半价,不能再少了!”书摊老板见他开口便点出缺陷杀价,知道他精明厉害,又从曹端方的眼神,料定他看中此书,咬定要半块,转身张罗其他顾客去了,眼角余光却不断瞟他。

      “娘的,半块就半块!”曹端方心里狠狠地说,掏出光洋买了半本残书。

      下午,他用半块光洋挑了50斤盐回来,一进槽门就放声大哭:“爹老子,我不该不听你的劝,一个人逞能干啊。东家啊,我对不起你,我只有做牛做马还你半块光洋了!呜呜!”

      父亲和东家忙问怎么回事,曹端方说:今天下午我挑了一担盐,来到码头渡船上,刚将一只皮箩放到船上,正准备放另一只,突然从城里冲出一队粮子,急着要过河,把船上的人都赶了下来,我要去船上搬那一只皮箩,他们就用枪刺对着我,问我要盐还是要命。我正要和他们讲理,岸边一个老人拉住我劝解说:年轻人,好汉不吃眼前亏,好歹还留得一箩筐盐,总比人财两空好哪。不然,你怎么对得起你的东家?对得起你的父母啊。没办法,我就挑着半担盐回来了。我太没用了,你们打我骂我吧。呜呜。

      父亲刚扬起巴掌,东家沉思,万一他被粮子杀掉,自己可得赔不少钱,忙说:好在人回来了,还有半担盐呢,算了算了,莫打他了。

摘选自微信公众号:六九文旅、武冈作家网、武冈人网。

曹氏家族寻根交流平台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浩瀚之水必有其源;血浓于水,落叶归根。我们致力于寻根问祖及家谱文化传播的公益平台!免费为各位宗亲发布寻根、寻亲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