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晋诺奖得主韩江:笔墨执著地袒护伤痕,充满探索的力量

文化   2024-10-10 22:24   北京  



据诺贝尔奖官网最新发布消息,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由韩国女作家韩江(Han Kang)摘得,获奖理由:她“用强烈的诗意散文直面历史创伤,揭露人类生命的脆弱”(for her intense poetic prose that confronts historical traumas and exposes the fragility of human life.”)。由此,诺奖女作家也上升到了18位。


我觉得写作就像是点燃火柴,在一旁凝视火苗燃烧,直至熄灭。也许这就是小说所能做的一切。就在这凝视的瞬间,向人类和人生提问。也许,我就是在完成一部部小说的过程中推动着我的人生前进。

——韩江


“70后”的韩江为什么能这么早获得诺奖?这或许是个会持续很久讨论的话题。本报也从出版编辑处获悉,韩江的简中版权如今大部分在磨铁文化手中,过去两年集中推向了市场。


韩江此前获得最知名的奖项是2016年的国际布克奖,那年韩江凭借小说《素食者》击败诺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新作《我脑袋里的怪东西》、诺奖得主大江健三郎晚年代表作《水死》、“那不勒斯四部曲”终曲《失踪的孩子》等154名竞争对手最终成为该奖项历史上第一位亚洲作家。当时的评审团主席评价说:“《素食者》以一种抒情却又撕裂的风格,将柔情和恐怖微妙地融为一体。揭示出强烈反抗对女主人公和她身边所有人的冲击。这本凝练、精美而又令人不安的书将长久萦绕于人心,甚至潜入读者的梦中。”



此后她连续获得国际奖项,2017年,她获得了有“意大利诺贝尔文学奖”之称的马拉帕蒂文学奖。2018年,她凭借作品《白》再次入围国际布克奖短名单,并且创纪录的在同一年凭借《少年来了》入围国际都柏林文学奖短名单。2019她获得西班牙圣克莱门特文学奖。


韩江1970年出生于韩国光州广域市,1993年于《文学与社会》发表诗歌《首尔之冬》,第二年于《新春文艺》发表短篇小说《红锚》步入小说文坛。2005年凭借小说《蒙古斑》一举拿下第29届李箱文学奖,成为第一位拿下该奖项的“70后”作家。与其他“70后”作家不同,韩江的文章真挚,对世界有深邃的认知,有着“新时代韩国文学旗手”之称。


韩江出身于书香世家,14岁时便清楚地为自己定下了写作为一生志业。在她笔下,几乎读不到热烈慷慨的生活,一切都是静水深流,人物在冷峻的描写中各自缝补着自己破碎的内心世界——尽管有时候,这种“修补”是以几近惨烈方式达成的。


从获奖作品《素食者》到《植物妻子》,以及关于63样白色事物的小说《白》等作品,韩江以一种近乎洁癖的本能细致打磨着每一句话语,用诗意的、譬喻深远的文句结构故事,不断深入人性的暗处,也在其中打捞微弱的光亮。


让韩江成名的小说《素食者》中,平凡主妇英惠在一场噩梦之后,成为一名严格的素食者。起初只是拒绝吃荤菜、准备荤菜,但是在经历丈夫的漠视、家人暴力的阻挠、与姐夫的丑闻、姐姐的疏远后,英惠逐渐“变成”了一棵树,一棵只需要阳光和水,不需要对话和思考的植物。小说文字细腻温柔,充斥着大量的意象和隐喻,构建出英惠逐渐疯狂,逐渐歇斯底里的精神世界。关于英惠为什么要坚定的变成一棵植物,线索草蛇灰线分散在不同的章节、不同人的眼中。作者刻意抹去了英惠的声音,希望读者去观察,去憎恨、去误解、去怜悯,在阅读中勾画出女主人公的血肉,去探索她想要变成一棵树的原因。



小说《失语者》中,一部关于语言、暴力、失去和亲密的非凡沉思录徐徐展开。一个失去母亲、失去婚姻、失去孩子的女人又失去了语言,她开始学习如何用其他感官来体会和在内心勾勒这个世界。男人即将失明,作为希腊语教师的他与身为学员的女人相遇。他们同样身处一个黑暗的世界,也有些感受没有“入口”,有些话语则没有“出口”。在偶然交集的人生中,他们需要勇敢做出自己的选择。


在此前《卫报》访谈中,韩江曾表示,自己愿意如实地描写身为人类的女性,以女性的身份发声、写作和生活对她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尽管存在暴力,但人类拥有感受他人痛苦的力量,以及不局限于自己生活的能力。我认为只要我们的内心拥有能够提出疑问的力量,即使看似微弱,希望也不会消失,始终都会存在于我们之间。”



短篇小说集《植物妻子》是理解韩江更合适的文本,收录的八部小说中,尤其以《童佛》与《植物妻子》为典型,红、白、黑、绿四种色彩依附于不同意象,频繁出现在作品中,以此隐喻人物的心理及情感;韩江以家庭、婚姻、爱情为切点,在色彩明暗的对比与更替中,将一场遭遇重重困境的女性追寻自我之旅,展现在读者眼前。


韩江作品的特点是这种痛苦的双重暴露,精神和身体折磨之间的对应关系与东方思想密切相关。她笔下的人物形象既精确又简练,不仅传达了过去对现在的力量,而且试图揭露集体遗忘的事物,并将他们的创伤转化为一个共同的艺术项目。


诺奖评委之一的艾伦·马特森 (Ellen Mattson)曾在官网访谈中如此讲述评选标准:“世界上到处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家,你需要更多的东西才能成为获奖者。很难解释那是什么。我想这是你与生俱来的东西。浪漫主义者称其为神圣的火花。对我来说,这是我在写作中听到的一种声音,我在这位特定作家的作品中找到了,而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


或许韩江作品的特质就是诺奖所看重的一种声音,正如官网如此写道,“韩江的作品直面历史创伤和无形的规则,在每部作品中都揭示了人类生命的脆弱。她对肉体与灵魂、生与死之间的联系有着独特的认识,并以诗意和实验性的风格成为当代散文的革新者。”


# 作家简介

韩江(1970-),1970年生于韩国光州,现任首尔艺术大学文艺创作系教授。著有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散文随笔多部。二十五岁即斩获《韩国日报》优秀小说家奖,1999年凭中篇小说《童佛》夺得韩国小说文学奖,2000年荣获韩国文化观光部今日青年艺术家奖称号,2005年以中篇小说《蒙古斑》荣膺李箱文学奖桂冠。2016年凭借小说《素食者》获得布克国际文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亚洲作家。2018年凭借新作《白》第二次提名布克国际文学奖,又凭借《少年来了》入围国际IMPAC都柏林文学奖决选短名单。其作品从更为根源的层面上回望生活的悲苦和创伤,笔墨执著地袒护伤痕,充满探索的力量。2024年10月10日获诺贝尔文学奖。






原鄉書院
高品位的文学家园——重情怀的综合读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