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灵魂砍价、入围者全中:一次非典型NGS项目集采
学术
2024-10-23 15:30
广东
对于行业来说,这并非只意味着江苏NIPT集采的开启,此次江苏NIPT集采最大的变化,将既往的“产品集采”转变成“服务集采”,(医院、ICL企业第一次具备了参与集采的资格),只控制最终服务价格。这对于市场需求大、产品较标准化、技术能力要求高、仪器昂贵、仪器试剂具有“专机专用”封闭属性的项目,对于市面上同时存在医院本地化、外送模式的项目,具有广泛的参考价值。更多地区、更多类似项目,可以借鉴江苏NIPT集采的价格、模式进行。除NIPT价格锚定、类似项目模式复制外,对于行业来说,还有另外一大影响:金域等ICL企业,既往只是集采的看客,这一次躬身入局、深度参与,这或许打通了这些大型ICL企业的任督二脉:
10月18日,江苏医保局发布公告,公示了江苏NIPT带量采购拟中选名单,27家入围单位全部中选,包括17家医院、10家第三方医检所ICL。![]()
同日,江苏医保局官方公众号,以《江苏创新模式在全国率先开展基因检测服务集采 有效降低价格 减轻群众负担》为题发布文章,官方对此次集采进行定调。![]()
(1)效果显著:江苏NIPT终端收费,将从现在的1200元降至600元左右,降价50%,降低了群众负担;(2)模式创新:检测服务首次纳入集采范围,医院和ICL作为集采参与主体;(3)具备能力:政府、医院、企业各方配合顺畅,有能力保证集采顺利实施;此前,基因江湖已跟进、解读了此次集采中的每一个关键节点。本文再集中回顾江苏NIPT集采整个历程,重点回答两个问题:(2)对其他地区、其他NGS项目的实施开展,有何启示?01
评价此次NIPT集采,可以用最简单的两个字:“快”、“稳”。稳,指节奏稳、流程稳、各方平稳,没有出现任何意外情况。(各位可以自行脑补职场中的常见画面,领导布置任务:“我要短期就看到成果,别整出什么幺蛾子。”)![]()
流程上,有条不紊:意见征集,听取民意 → 正式稿,明确规则 → 单位申报 → 入围名单公示 → 报价安排 → 现场报价 → 拟中选名单公示。其中从正式稿发布到集采完成,仅一个半月时间;从现场报价到中选结果公示、医保局发布官方定调文章,仅一天的时间。集采是对于原有分配方式一次大调整过程。在重新分配中,必然就有人获益、有人受损。但江苏NIPT集采的高明之处,温和平衡了各方关系:- 受检者的检测价格将会从1200元降至600元,患者满意;
- 医保局成功主导这次集采,未来如纳入医保(目前NIPT在江苏仍是自费项目,1200元)也可节省医保费用,医保满意;
- 医院、企业作为项目直接的实施者,虽做出了一部分让利,但让利幅度仍在其预期、可接受范围内。
如最核心的“价格环节”,本次方案对企业、医院的诉求和项目实施可落地性考虑较为充分,在正式稿中大幅提高了最高限价、直接中选价,为各方保留了合理的利润空间:最高有效申报价,从345元(意见稿),提高到500元(正式稿);直接中选价,从275元(意见稿),提高到375元(正式稿)。尽管医保局并未公布每一家企业的最终报价,但从其公众号推文中可知:“所有入围的27家单位全部中选,中选价格为每人份370-500元”。- 入围的10家企业,报价应都在370~375元/人份区间,按规则直接中选,主打一个稳妥;(超过375元会按后50%的排名淘汰;大幅低于375元对最终结果没有影响)
- 入围的17家医院,多家医院报价应在最高限价500元及附近;(契合此前我们关于医院“应中尽中”的推断)。
这个价格体系下,ICL企业、医院、及相应的仪器、试剂供应商,保留有一定空间,能够维持这个体系运转。这也可以看出,更多的工作在正式竞价前已充分考虑,各方在原则和方向上已有基本共识。所以,我们没有看到“灵魂砍价”、“低价冲标”、“公开投诉”...NGS首次集采,能维持这样大团圆的局面,实属不易。02
关于此次集采的最初动因,有朋友猜测和年初的江苏医疗反腐风波有关,在此我们不妄加讨论。 (详见:基因检测“样本外送”之殇)无论背景如何,江苏NIPT集采已实实在在推进。待流程走通之后,这次集采,必然会对其他地区、其他类似项目有所借鉴。无论是其他地区医院外送招标、或其他区域的NIPT服务集采,江苏NIPT集采中,企业375元左右的报价、终端600元的收费,都会成为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价格锚点。如昨天各大IVD媒体转发的国家医保局的便函,已经开始着手整治各地区医疗服务价格混乱的问题:(医保局通过大数据筛查发现,部分检查检验类医疗服务地区间价格差异大,穿透分析发现项目价格构成中的设备折旧、耗材成本相差悬殊,甚至出现同一仪器在不同省份采购价格从每台千余元到数十万元不等,同一试剂在不同省份采购价格从每套五、六十元到三百多元不等情况... )在既往的认知中,只有非常成熟、市场有若干获批产品的类目才可能会被集采。除此以外,IVD试剂集采,还面临一个常见问题:仪器和试剂、耗材,可能具有“专机专用”的封闭属性。举个栗子,若医院已经购买A仪器,但A厂家试剂在集采中落选、而B厂家试剂中标,而医院的A仪器用不了B试剂,就会闲置浪费。考虑到这一点,本次江苏NIPT集采最大的一个变化:将“产品集采”变成“服务集采”,让具备检测能力的医院、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作为参与主体。其自主确定检测设备、试剂的成本,政策不干预,(医院仍然可以保持现有合作方不变),只通过竞价降低最终的服务价格。也即我们之前所说的江苏NIPT集采创造的几个“第一次”:其他地区NIPT集采、其他类似项目,均可参考该模式进行。谈及集采和医保谈判,大家就会想到这样的“灵魂砍价”场景:![]()
这确实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画面,有冲突、有戏剧性,让人们看到政府为医疗、民生所做出的努力。但“灵魂砍价”,还是不可避免的把医疗企业推到了舆论的对立面;极限压价、唯价格论,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正在显现。尊重市场、尊重企业价值,充分考虑各方诉求,在现有市场格局下,通过模式创新、灵活规则、价格弹性,温和地实现最终目标,这是江苏NIPT集采带给全国集采模式的一大贡献。
注:本文旨在行业学习交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媒体朋友请于文章发布24h后再行转载,且仅限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望勿擅自转载到雪球、简书、知乎、自建网站、自建app等网络平台,敬请理解配合;如需,请在后台申请转载授权。
![](/static/goto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