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k Bruijn,《Tibet-China ; Japan》,世界博物馆,布鲁塞尔及鹿特丹,2011年,页40-41
Michael Henss,〈Sacred Spaces and Secret Visions: Tibetan Buddhist Art from the Bodhimanda Foundation〉,《美成在久》,2012年1/2月,页68-69
展览:
世界博物馆,鹿特丹,2011-2020年
宝帐大黑天(藏文:Gur-gyi Gonpo)是佛教艺术中一个常见形象,此尊宝帐大黑天怖畏端严,张口露齿,怒目圆瞪,髯须卷曲,眉若熛焰,眉心开三眼。发带、颈炼、耳饰、臂钏、手镯及踝镯皆作盘蛇形象,长缨斜挎左肩结于鼓腹,亦作蛇形。头戴骷髅冠,腰缠虎皮套垂铃骨围裙,有飘带及人头花环绕肩。双手托抬,原一手捧嘎巴拉碗、一手持金刚钺刀,现均失佚;屈腿而立,脚踏仰卧一人。莲台单独铸造,正面上方镌有《大明宣德年施》六字年款,座底带封,封板以铜造,涂覆红料,正中刻十字金刚杵。论尺寸规格,明初所造宝帐大黑天铜鎏金像当以此尊御制珍品为魁。可比一明代例,51.6公分,新田集藏,现存台北故宫,载《金铜佛造像特展图录》,故宫博物院,台北,1987年,编号32。有永乐宝帐大黑天小像若干,如一尊,藏布达拉宫,拉萨,载乌尔里希・冯・施罗德,《Buddhist Sculptures in Tibet》,卷2,香港,2001年,图版348A,及一清宫旧藏铁鋄金像,北京,载杨新等,《清宫藏传佛教文物》,香港,1992年,图版75-1、75-2。永乐一朝,此类小型造像多赐予西藏高僧或佛寺,而此尊尺寸宏伟,应为汉地佛寺定造,或奉于京城天子脚下。宣德帝一改永乐厚赏西藏之风,多修藏传造像供于汉地。纵览公共及私人收藏,有以下明初铜鎏金大像可与此尊宝帐大黑天作比:大成就者毘鲁巴,79公分,藏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展于《Ming: 50 Years that changed China》,大英博物馆,伦敦,2014年,编号204;宣德年款优塡王佛,64公分,藏赛努奇博物馆,出处同前,图版175;永乐年款菩萨,136公分,原奉青海瞿昙寺,现藏赛努奇博物馆,录杜凯鹤,《Faith and Empire: Art and Politics in Tibetan Buddhism》,鲁宾艺术博物馆,2019年,编号1.17;四臂大黑天,57.8公分,售于纽约苏富比1998年3月26日,编号161;及菩提曼拏罗基金会珍藏喜金刚,同场呈现(编号2)。另比七尊,Gumpel家族旧藏,1904年经德鲁奥大楼拍卖:其一,拥妃大威德金刚,后售于纽约苏富比1999年3月25日,编号122;其二,独雄大威德金刚,后售于香港佳士得2016年11月30日,编号3234;其三,拥妃大威德金刚,后售于德国纳高2021年6月23日,编号8;其四、其五,六臂大黑天、密集金刚,录乌尔里希・冯・施罗德,《Indo-Tibetan Bronzes》,香港,1981年,图版151A-D;其六,大轮金刚手,现藏林登博物馆,斯图加特,录前述出处,图版151B;其七,独雄大威德金刚,现存处不详,可见杰夫・瓦特,喜马拉雅艺术资源网,编号30430。宝帐大黑天乃喜金刚密续忿怒相护法,是藏传佛教智慧怙主。元代笃信此怖畏形像可安邦护国,尤召请宝帐大黑天神通以佑战事。宝帐大黑天与喜金刚密续息息相关,且为元代及明初帝皇所用,以证君权正统。因此,宝帐大黑天于明朝新政之初备受倚重,以怖畏姿态示人,雄健威严,莫过此尊。作为政治领域的护法,宝帐大黑天在藏传佛教萨迦派中地位尤为重要,备受推崇。宝帐大黑天在西藏历史和统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西藏,佛教与政治权力紧密相连,宝帐大黑天等护法被认为是地域和统治者的守护神。大黑天常被供奉在寺院和行政机构中,以保佑西藏强盛兴旺,尤其在元代忽必烈时期尤为常见。此尊造像上大明宣德年施阴刻铭文可为其断代。
3816
明初 鎏金铜喜金刚立像(1200-1500万)
通高67.5厘米
来源:
Eduardo Lingero 收藏,布鲁塞尔,1979年3月
欧洲私人收藏
赠予菩提曼拏罗基金会,荷兰,2011年
出版:
Jacques Van Goidsenhoven,《Art Lama?que Art Des Dieux》,布鲁塞尔,1970年,页126-127
Erik Bruijn,《Tibet-China ; Japan》,世界博物馆,布鲁塞尔及鹿特丹,2011年,页55-57
Michael Henss,〈Sacred Spaces and Secret Visions: Tibetan Buddhist Art from the Bodhimanda Foundation〉,《美成在久》,2012年1/2月,页68-69
展览:
世界博物馆,鹿特丹,2011-2020年
《Bronze》,皇家美术学院,伦敦,2012年9月15至12月9日
喜金刚(藏文:Kye-dorje)是极为复杂的密宗本尊,象征意义丰富。他的形像无论对初学者或高级修行者都是一个挑战,通常需要文字描述来帮助理解其形态的各个元素。 此组造像塑密宗本尊喜金刚,八面、四腿、十六臂,各手捧一嘎巴拉碗,部分碗上另设法器,可见一猫、一狮、一马尚存,皆单独铸造。喜金刚着锦衣华服、珠宝璎珞,头顶骷髅冠,肩披人头花环,腰裹骨围裙,裙襬垂铃,所拥无我明妃持嘎巴拉碗及金刚钺刀,亦戴骷髅冠、人头项链并穿垂铃骨围裙。主尊以右展立姿站于双层莲台上,内膛中空,可藏经卷,以铜鎏金板封印,封板与璎珞融为一体,位于喜金刚脊背中央。喜金刚的传承和法门从九、十世纪的印度向北传播,主要由藏传佛教的萨迦派和噶举派实修和推崇。此尊造像以其众多华美的面容、精湛细致的饰品和整体巨大的尺寸而脱颖而出。尽管喜金刚在早期佛教中更受欢迎,但此尊造像可能是永乐帝送给了色拉寺创始人,格鲁派喇嘛释迦也失的礼物。释迦也失圆寂前受永乐帝敕封为国师,而正是他们的往来与礼物交换促成了西藏三大格鲁派寺院之一的色拉寺的建造。遍览明初造像记录,此尊喜金刚拥妃像尺寸魁硕无双,铸工上乘,实属御制杰作。且比永乐铜鎏金喜金刚像五尊,皆小巧易携,乃典型皇家礼赐,其中三尊奉于西藏寺院,见乌尔里希・冯・施罗德,《Buddhist Sculptures in Tibet》,香港,2001年,卷2,图版347C-F;此尊大像必龛于寺,或专为汉地佛寺所造。有明初铜鎏金藏传造像七尊,均为汉地佛寺定造,尺寸硕大,头冠、围裙、璎珞及莲台可比此尊。七尊皆由Gumpel收藏释出,1904年经德鲁奥大楼拍卖:其一,拥妃大威德金刚,80公分,后售于纽约苏富比1999年3月25日,编号122;其二,独雄大威德金刚,98.8公分,后售于香港佳士得2016年11月30日,编号3234;其三,拥妃大威德金刚,94公分,后售于德国纳高2021年6月23日,编号8;其四、其五,六臂大黑天、密集金刚,各70公分,录乌尔里希・冯・施罗德,《Indo-Tibetan Bronzes》,香港,1981年,图版151A-D;其六,大轮金刚手,现藏林登博物馆,斯图加特,录前述出处,图版151B;其七,独雄大威德金刚,现存处不详,可见杰夫・瓦特,喜马拉雅艺术资源网,编号30430。喜金刚与无我明妃腰带处作宝珠花结,乃明代大规格造像所独有,可比赛努奇博物馆藏永乐铜鎏金菩萨立像,高136公分,原奉青海瞿昙寺,据杜凯鹤研究,此例乃为瞿昙寺定造,见《Faith and Empire: Art and Politics in Tibetan Buddhism》,鲁宾艺术博物馆,纽约,2019年,编号1.17。此纹饰亦见于大成就者毘鲁巴像一尊,79公分,藏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展于《Ming: 50 Years that changedChina》,大英博物馆,伦敦,2014年,图录编号204,且见于前述四臂大黑天,57.8公分,售于纽约苏富比1998年3月26日,编号161;该四臂大黑天踝镯硕宝疏朗,夹于两圈小珠之间,与此尊喜金刚相类。莲台式样亦与赛努奇永乐菩萨颇似,下沿收窄,添饰小珠,莲瓣宽展,瓣尖作三股卷纹,上沿再饰小珠,种种皆是明初大规格造像之典型。若论大规格造像底座纹饰风格,永宣别无二致,参考一宣德无量寿佛,57.1公分,先后售于纽约苏富比1999年3月25日,编号121,及香港佳士得2010年5月31日,编号1961,同样与赛努奇永乐菩萨相似。
3850
明成化 斗彩果树双禽图高足杯(800-1600万)
高7.9厘米 「大明成化年制」款
来源:
Bluett & Sons,1960年2月24日购于 Scaramanga
肯礼夫勋爵(1899-1963年)收藏,编号 PM134,1960年6月8日购于 Bluett & S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