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单位
一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案例背景
我国工程建设领域数字化水平滞后,质量安全事故频发多发、拖欠薪资乱象屡禁不止,全国都面临企业管理难、政府监管难、农民工维权难的问题,根源在于施工一线普遍存在的“包工头式用工”模式,其牵涉主体众多、利益关系复杂、权责边界模糊,导致企业上报政府的数据真假难辨。一智科技通过“数字施工+数字监管”的双轨模式创新工程建设治理新模式,一是通过数字施工管理系统穿透记录分析施工一线“派工→考勤→记工→发薪”的全流程真实数据,赋能企业管理和决策,二是将数据要素复用于政府监管,构建智慧监管体系,助力治理能力现代化。
解决方案
图1 “数字施工+数字监管”双轨模式
一是“数字施工”——施工全过程数字化管理,业务数据化、数据可视化。通过首创的工程建设全过程全链路数字化管理解决方案和工单管理模式,搭建多方协同管理体系,下沉至施工作业最末端实时采集生产过程完整、精准数据,自动生成各方确权的区块链“数字账本”,确保生产过程和主体责任可追溯。提供多种数据可视化产品及实战化管理工具,帮助企业对工程安全、质量、进度、成本以及人工费管理做到精准管控,助力日常管理和决策。
二是“数字监管”——构建智慧监管体系,赋能监管智能化。建设涵盖薪资监管、风险预警、信访调处、隐患排查、行业征信、数据驱动等6大功能板块的监管系统,通过项目端-施工管理系统、政府端-监管系统、银行端-农民工工资专户系统互联互通,实现对施工过程实现穿透式、全覆盖管理,将数据流转复用,解决了“日常监管无抓手、发薪逾期无预警、责任判定无依据”三大监管难题,显著提升政府治理能效。
三是全量数据生态化要素化,发展新质生产力。依托双轨模式构建统一的底层大数据平台,充分发挥乘数效应,全面推动工程建设领域评价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用以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型,以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图2 成都高新区智慧监管系统
创新点
一是首创施工全过程数字化管理解决方案,通过工单管理模式促进各参与方的业务和数据协同,打破信息孤岛,消除管理盲区;
二是“以数为证”开展智慧监管,实现被动治欠向主动防欠转型;
三是“以数为据”进行制度创新,推行人工费动态拨付政策,切实为企业减负。
应用成效
2023年5月,成都高新区启动智慧治欠工作,以施工全流程数据驱动项目端数字化管理和政府端智慧监管体系建设,创新实践“数字施工+数字监管”的双轨模式,现已成功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治欠”高新模式。截至2024年9月上旬,智慧监管已覆盖100余个工程项目,纳入监管的各类企业500余家、班组3200余个、工人近8万人,累计形成记工单超86万份,区块链数据存证2027万份。
一是聚焦源头治理,实战管用。分析已发薪的93个项目数据,累计实发薪资过6.5亿元,纠纷舆情事件发生数为0,发薪率95%以上,远高于30-40%的行业平均水平,且纠纷投诉处置耗时从过去的3-5天降低至最快1小时。
二是提质降本增效,企业好用。数字施工项目的任务验收一次性合格率提高至95%,人工费动态拨付政策帮助释放千万级专户沉淀资金。
三是权益得到保障,工人受用。淘汰“口头协议、小本记账”方式,纳入智慧监管的项目投诉登记率0.36件/项目,相较辖区内历史项目数据下降90%,真正保障了工人按时足额领薪。
专家点评
当前受宏观经济影响,加之工程建设领域专业工种多、管理维度多、组织协调难等特点,根治欠薪形势愈发严峻复杂。该案例以民生为核心,以区块链为基础,构建了农民工、企业和政府之间的信任体系,通过“数字施工+数字监管”的协同性创新方案,既能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又能助力工程建设领域治理体系现代化升级,为根治欠薪顽疾探索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