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展示】“数据要素х”大赛四川分赛应急管理赛道优秀作品|基于“云上水电”的流域水灾害监测与防控

文摘   2024-11-12 18:27   四川  


案例单位


国能大渡河大数据服务有限公司




案例背景


我国新老水患灾害问题交织叠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以“流域”为单元系统治理的重要性。然而流域多主体间缺乏有效的数据流通机制,导致联合防灾治灾能力不足,阻碍了流域高质量发展。针对上述痛点,本案例以大渡河流域为试点,自研一系列关键技术,涵盖数据采集、治理、共享与应用等关键节点,依托数据要素可信流通机制构建水电行业数据要素生态圈,有效破除大型流域多主体间的数据壁垒,汇聚多方数据共建水灾害防治能力体系,将一个流域的数字化转型成果泛化服务万千流域,为落实“空间均衡、综合防治”流域治水思路提供新范式。




解决方案


一是盘活流域数据资源。通过构建复杂流域水灾害“天空地”一体化遥感监测网络、研发基于内容理解的多源异构数据智能治理技术,积极推动流域各主体间气象水文、地灾监测、生产运行等数据的全量汇聚与高效治理,形成数据累计沉淀超20T的流域多主体数据资源目录,为流域水灾害防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图1 流域多主体数据资源目录


二是实现流域多主体间数据要素可信流通。聚焦解决数据权责确定难、数据精准定价难以及数据安全流通难三大痛点,探索基于数据元件和隐私保护的数据跨域共享模式,研究建立数据要素流通机制,依托云上水电平台开发并上架11类共247种数据元件,打通跨流域、跨主体、跨行业的数据要素可信流通渠道。

三是打造产业化应用“云上水电”平台,构建产业协同数据要素生态圈。依托云上水电的多方数据汇聚能力、数据要素加工能力和便捷应用订阅能力,促进业内多方数据资源互联互通,有效支撑流域水灾害高可靠监测、高精度预测与高效率治理防控。通过面向政府侧(ToG)、面向公众侧(ToC)两种非盈利模式为政府和公众提供数据服务或信息发布服务,实现数据要素价值普惠大众;通过盈利性服务模式(ToB)为水电企业提供数据要素交易、SaaS应用及专业服务,有效提升水电企业精细化管控及防灾治灾水平。


图2 系统应用与产业协同




创新点


一是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隐私计算等技术进行融合创新,实现跨区域、跨主体数据的采集治理、可信流通、安全共享与集成应用。

二是以产品或服务的形式开放数据元件、模型及应用,打通数据要素流通渠道,支撑水电应用生态良性循环,助力水电企业精细化管控及防灾治灾水平提升,从而有效推动水电行业高质量协同发展。




应用成效


一是经济效益方面。案例成果已应用于大渡河流域水灾害监测与防控,辅助实现跨区域、跨主体流域水电站群开展联合调度决策及洪水预警处理。截至7月30日年发电量263.4亿千瓦时,同比增发68.5亿千瓦时,实现流域综合治理,切实提升流域水资源利用。

二是社会效益方面。案例成果成功预测并指导应对大渡河流域多场洪水,仅2024年,已成功应对大渡河“7·11”、“7·18”洪水及大渡河2024年第1号洪水,实现提前七天精准预报强降雨并且发布洪水预警,提前三天预泄错峰,通过精准调度腾库错峰5次,共计拦蓄洪水10.6亿立方米,为减轻中下游沿线防洪压力、保障流域民生安全、流域在运电站和在建工程安全发挥积极作用。截止2024年7月,云上水电已接入四川、贵州、海南等11省114座电站,总装机容量16372.8MW、实时数据测点超12万个、每日数据增量约2亿条。平台首批试点水电站整体投资较常规方式节约2/3,日水情预报精度提升5%,水能利用率提升3%,有效辅助水电企业提升精细化管控及防灾治灾水平。




专家点评


项目推动了流域各主体间气象水文、地灾监测、生产运行等数据的全量汇聚与高效治理,形成数据累计沉淀超20T的流域多主体数据资源目录,有效盘活流域数据资源,并基于数据元件模式建立构建多方参与的水电数据要素可信流通生态体系,既破除了流域多主体间的数据壁垒,有效提升流域综合治理能效和水电行业高质量协同发展。




来源:四川省大数据中心数经处、创新与应用处、数据资源处‍‍‍


四川省大数据中心
四川省大数据中心官方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