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丨关注长者需求,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

职场   2024-10-11 11:01   北京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我国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29697万人,占总人口的21.1%。首先,祝福所有长者节日快乐,安康如意!

随着人均寿命延长、出生率下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正在不断提高,而且在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人口老龄化将会继续加深。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意涵之一是要坚持以老年人为中心,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老年友好型社会可以从价值、文化、环境、参与、服务、保障等不同维度进行诠释和构建,无论哪个维度,都离不开对老年人需求的精准评估与把握。

社会工作者在介入老年人服务时,也要根据老年人实际情况和时代变化,更新完善需求模型,优化服务思路。来看社会工作视角下的老年人需求模型是怎样的。


完善需求模型  优化服务思路

张燕红

用优势视角看待老年群体以及老化过程,强调在老化的过程中要“积极地有所作为”,社会工作者要科学、系统、持续地涵养和发展老年群体的能力,让其更有效地应对与年龄有关的生活事件,并增强全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信心和决心。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广大社会工作者要对“老年人的需求模型”进行更新完善,进而优化服务思路。

生理需求。传统视角看待老年人的生理需求时,往往会带着“疾病”“不灵活”等标签。随着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身体功能和身体素质的不断改善,我们应当意识到年老并不意味着虚弱、依赖和负担,开展服务的思路要从“疾病防控”转向“健康管理”,注重提升老年人对生理机能的掌控与管理能力,积极协调生物、医疗、保健等资源,推动老年人持续实施预防性的健康行为。

安全需求。以往我们在评估老年人的安全需求时,主要关注人身安全方面,较少关注环境保障、就业保障、网络安全保障等。在积极老龄观的引领下,应为老年人打造全方位的安全保障措施。可开展的服务包括老年友好型社区环境建设、老年人再就业公益平台搭建、老年人数字技术培训与网络安全教育等,让老年人有充分的安全感应对老化过程。

归属和爱的需求。人是社会性的存在,不管在哪个年龄段的群体都需要被接纳、被支持以及被爱。老年人被边缘化,最常见的是婚恋需求被忽视。积极老龄观强调老年人有自主性,其归属与爱的需求和普通人无异,需要被理解与支持。社会工作者可以设计相关的服务回应老年人的婚姻和情感需求,倡导理解和支持的社会氛围,如开展老年交友、老年婚恋问题咨询与调解、亲属观念引导等服务。

尊重需求。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工作实践长久以来的价值倡导。用积极老龄观视角去重新理解老年人的尊重需求,社会工作者应该重构社会对“尊老”的理解。在全社会范围大力宣传积极老龄观,丰富尊老的意义和内涵,强调老年人的经验、智慧、奉献和能力,树立一个更加正向、全面的“老年群体印象”,同时发挥好政策倡导、资源协调等作用,让尊老体现在制度保障、环境规划、数字技术应用和行为礼仪等方方面面。

自我实现需求。老年人有长年积累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他们有意愿、有条件为社会发展作贡献。作为社会工作者,一是可以帮助老年人挖掘自身的经验与优势,指导其制订自我实现的计划;二是可以为老年人开展赋能服务,激发老年人潜能,持续提升能力;三是为老年人搭建参与平台,包括社区建设、社区教育、志愿服务、纠纷调解等,并引导老年人参与其中,发挥作用。

积极老龄观需要大众更接纳、更全面地看待老年人的需求,推动更广泛意义上的老年友好。期望广大老年领域社会工作者能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思路,充当好倡导者、教育者、支持者、资源链接者和服务提供者等角色,在积极老龄观的引领下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创造更大的社会服务效益。

(作者系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社联社工服务中心副总干事、社会工作督导)

来源:《中国社会报》、中国社会工作,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往期推荐




老年服务案例丨“一厅一馆一学院”,积极老龄观的社工实践

研究丨唐咏:社会工作视角下的积极老龄观

END


责编:夏学娟

制作:谢霄
审校:汪昊
审核:许娓



在这里,了解社会工作全行业发展

喜欢本文,点赞、分享在看哦!

中国社会工作
国家级社会工作专业指导刊,全国社会工作行业影响力媒体,权威社会工作知识分享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