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人物⑨丨雷洁琼与中国社会工作

职场   2024-10-13 13:08   北京  
在我国社会工作学界,雷洁琼是一位很特殊的人物。她不仅在民国时期的燕京大学教授过社会工作专业课程,还参与了那个时期的社会工作实践,并且亲身推动了社会工作学科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恢复重建。

01
早年从事社会工作教学与实务
1905年9月,雷洁琼出生于广东新宁(今广东省台山市)。她的祖父雷嵩学早年因家境贫寒以契约工身份去美国打工,辛劳多年后转为经商。父亲雷子昌留在国内读书并考取了前清举人,因受到维新改良主义的影响,思想颇为开明。1913年,8岁的雷洁琼考入广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小学部。家风校风的熏陶,使她从小就大量阅读了中国古典文学和外国翻译著作,沐浴在新文化的氛围中。

青年雷洁琼

1924年,雷洁琼赴美国留学,在加州大学选修化工、斯坦福大学选修远东问题。她最初是抱着“读书救国”的思想远渡重洋的,这也是许多有志之士负笈远行的初衷。但是,雷洁琼在读大学时没有遵照其父亲的期望选择学美术、医学和法律,也放弃了在一段时间内攻读的化学和远东问题,最后选定了社会学,转入南加州大学攻读社会学,并获得硕士学位。在她看来,社会学可以寻求医治中国问题的良方,探索救国救民的途径。

1931年,雷洁琼应燕京大学社会学及社会服务学系主任许仕廉之邀回国,任该系讲师,后晋升为副教授,先后讲授“社会学入门”“社会服务概论”“贫穷与救济”“儿童福利问题”“社会服务实习”等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她不仅参考大量国外社会福利、社会政策研究的最新成果,而且密切联系中国实际,同时她还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育婴堂、贫民窟、施粥场甚至妓院去调查、访问和参观,让学生了解中国底层社会,增强他们对劳苦大众的感情。

抗日战争爆发后,雷洁琼转而投身妇女教育与动员工作。1937—1941年,雷洁琼在江西省以妇女生活改进会、省妇女指导处为依托,开展了创造性的农村妇女组训工作,目的是将妇女组织起来,发动妇女支援抗战。这一活动在总体上属于20世纪20年代以来由知识分子发动的乡村建设运动,但该项活动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在雷洁琼看来,妇女是制度性的弱势群体,要使妇女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必须在制度上解放她们,必须尊重和保障她们的合法权利。她指出,妇女有八项基本权利,即生存权、教育权、职业权、婚姻自主权、母性保护权、政治权、休息娱乐权、年老和失去劳动能力被抚恤权(民进中央宣传部编:《雷洁琼文集》上卷,开明出版社1994年版,第172页),而要真正使妇女工作取得成效,就必须进行社会改革,包括纠正歧视妇女的错误观念,革除束缚妇女的不良礼俗,增加妇女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在制度上,也唯有实现男女平等,实行政治民主、经济民主、教育社会化,建立公共保健制度和社会保险制度,妇女才会真正得到解放。

1941年,雷洁琼重返教坛,进入东吴大学讲授“社会学概论”“社会福利事业”“家庭问题”等课程。1946年,她又返回燕京大学,开设“社会解组”“社会建设与法令”“家庭关系”“妇女儿童与社会”“个案工作”“社会服务与实习”等课程。
02
“社会工作属于应用社会学”

关于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的关系,雷洁琼的理解与老一辈社会学家基本上一致,都认为社会工作属于应用社会学部分。在她看来,社会学包括理论社会学和应用社会学,应用社会学包括社会问题的研究和社会工作,而社会工作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工作指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事业,狭义的社会工作则指社会救济和社会服务(同上书,第429页)。她把应用社会学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认为应用社会学不但是一项科学活动,也是一种实践。作为科学活动,应用社会学通过社会调查而发现理论和检验理论,作为实践活动则是要解决具体问题。

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的关系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逐渐发生了变化。在20世纪初,即使在美国社会工作也与社会学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社会工作课程(项目)或直接依附于社会学,或脱胎于社会学,社会工作在一个不短的时期内专业化步伐较慢。在我国,20世纪20年代燕京大学社会学及社会服务学系的建立比较清楚地表明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即依托社会学发展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正是基于这种学科设计,许仕廉去美国聘请应用社会学专业的教师,雷洁琼也是在这种理解下应聘的。

雷洁琼对社会工作与应用社会学关系的认识,是同燕京大学社会学及社会服务学系的经验,以及对中国社会问题特点的认识相一致的,当然这也与她所接受的社会学训练和强烈的救国救民的追求有关。实际上,雷洁琼一直是在应用社会学的框架之下从事社会工作的。当然,从现在的观点来看,她所从事的更多的是宏观层面的社会工作。
03
积极推动社会工作学科的恢复重建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社会学连同社会工作专业在20世纪50年代被取消,直到1979年春天,社会学才得以恢复。同年冬,在北京举办了第一期中国社会学讲习班,学员大多来自高校,所以又称师资班。在这期讲习班上,雷洁琼主讲“社会工作”课程,因而有人说她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地区讲授社会工作课程的第一人。在讲课中,雷洁琼旗帜鲜明地阐明了社会工作发展至今早已成为相对独立的一个专业,它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产物,愈来愈会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和学科,并明确指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中国的社会工作必然会有空前的大发展。

1997年,雷洁琼在宋庆龄故居和学生留影

1985年3月,民政部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全国民政理论研讨会。在这次会上,雷洁琼提出了“民政工作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的著名论断,比较准确地指出了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的关系。从那时起,这一论断逐渐被全国民政系统所认同,被全国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界所认同,成为认识与研究民政工作、认识与研究中国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支撑。同年12月初,教育部在广州中山大学召开了全国高校系统的社会学专业建设与发展工作会议,雷洁琼在会上呼吁应尽快恢复社会工作的学科地位。她说,社会学恢复与重建工作已六年,可是社会工作尽管有民政工作在社会实践中支撑,但作为一门学科,至今还没有得到真正的恢复,更谈不上重建。她希望教育部应认真研究,应有前瞻性,应看到伴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必将会出现对社会工作的新需求,呼吁应当同样重视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

1987年9月12日14日,民政部在北京市马甸桥附近的北京对外经济交流中心大厦召开社会工作教育发展论证会(史称“马甸会议”),主要是论证创办中国社会工作学院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雷洁琼应邀作了发言,她从理论到实践,从国外到国内,系统而深刻地阐明了我国应尽快创办社会工作学院,发展社会工作教育事业,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主张。马甸会议正式拉开了中国社会工作恢复重建的序幕,从此中国的社会工作教育逐步推开,而社会工作实务也随之跟进。此后,雷洁琼仍然继续关注社会工作的发展。

2011年1月9日,雷洁琼走完了106年的人生旅程,在北京逝世。她为之倾注了毕生心血的社会工作事业终于在中国大地上结出了累累硕果。

作者:彭秀良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2016年8月上刊(图源网络),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往期推荐




蒋旨昂:尝试建立中国社会工作理论体系第一人

卢谋华:新时期中国社会工作的拓荒者

袁方:中国社会工作恢复重建的领军人物

END


责编:李海雁

制作:谢霄

审校:汪昊

审核:许娓



在这里,了解专业社会工作发展

喜欢本文,就点、分享在看

中国社会工作
国家级社会工作专业指导刊,全国社会工作行业影响力媒体,权威社会工作知识分享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