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目:热休克因子ZmHsf17正向调控磷脂酸磷酸水解酶ZmPAH1并增强玉米耐热性
发表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发表时间:2024.9.26
发表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影响因子:5.6
全球气候变暖严重影响了玉米在内的主要作物产量。为了应对这种不利影响,植物已经进化出多种保护机制,包括初级热感应、热休克信号传递和下游基因的转录调控。热休克因子(Hsf),尤其是HsfA2亚类,在响应热应激的基因转录调控中发挥关键作用。热休克蛋白(Hsp),作为常见的热响应基因,通常受Hsf调控。然而,是否存在更多的热响应途径,尤其是受HsfA2调控的靶基因,在玉米中尚不清楚。此研究通过联合ChIP-seq和RNA-seq为ZmHsf17(ZmHsfA2b)鉴定了一个新的作用靶点ZmPAH1,该基因编码脂质代谢途径中的磷脂酸磷酸水解酶。过表达ZmHsf17不仅增加了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还增强了细胞膜的稳定性和一些关键膜脂成分的水平。
1. ZmHsf17的分离和表征
研究从玉米自交系B73的基因组中鉴定了五个ZmHsfA2成员。ZmHsf17的CDS从自交系H21中克隆并鉴定,其编码373个氨基酸的多肽。根据HEATSTER平台的分析进行鉴定、分类和特性描述(图1A),ZmHsf17的蛋白包括一个保守的DNA结合域(DBD)、寡聚化域(OD)、核定位信号(NLS)、核出口信号(NES)和芳香族、疏水性和酸性氨基酸(AHA)。根据Blastp的序列同源性搜索,ZmHsf17与从高粱、谷子、二穗短柄草、稷米和水稻中鉴定的其他HsfA2b成员表现出高相似性(图1B)。进一步的同源性分析和多序列比对表明,ZmHsf17与其他已知的HsfA2蛋白同源,并且具有这些HsfA2蛋白的典型保守域(图1C)。
2. ZmHsf17的亚细胞定位、转录激活活性和蛋白质相互作用
为了检查ZmHsf17的亚细胞定位,研究构建了C末端和N末端绿色荧光蛋白(GFP)融合蛋白。这两种融合蛋白在本氏烟叶细胞中瞬时表达,GFP蛋白本身用作对照。在对照中观察到GFP的绿色荧光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图2)。无论是在最佳生长温度下还是在热应激下,ZmHsf17–GFP和GFP–ZmHsf17融合蛋白的荧光信号都集中在细胞核中(图2)。这些结果证实ZmHsf17定位于细胞核。
3. ZmHsf17的表达分析
为了确定ZmHsf17的组织特异性表达模式,研究设计了基因特异性引物,并通过qRT-PCR检测相应的转录本。结果显示,与其他组织包括幼根、成熟叶、花粉、穗和未成熟胚相比,ZmHsf17优先在幼叶和茎中表达,表达水平显著更高(图4A)。此外,为了阐明ZmHsf17在非生物应激反应和植物激素信号传导途径中的潜在作用,研究将样品暴露于各种应激条件,包括42°C热应激、4°C冷应激和20% PEG模拟干旱应激,以及来自SA、ABA和MeJA的信号。值得注意的是,ZmHsf17的表达在热应激下上调,随着应激暴露时间的增加,出现了短暂的峰值后逐渐下降(图4B)。然而,在冷和干旱应激下没有观察到显著增加(图4C、D)。此外,ZmHsf17的转录本被H2O2和SA处理诱导,并分别在90分钟和240分钟达到峰值(图4E、F)。经过外源ABA和MeJA处理后,ZmHsf17的表达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图4G、H)。
4. 玉米中ZmHsf17的过表达提高了耐热性
为了评估ZmHsf17对热耐受性的贡献,研究将ZmHsf17融合Flag标签转入到Zheng58自交系中生成转基因玉米系,便于检测和富集蛋白质进行功能研究。在标准温度条件下,野生型Zheng58和三个转基因系(17_68、17_88和17_89)的幼苗在株高和保持绿色特性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图5A)。经过热应激处理后,转基因玉米幼苗的生长表型明显比野生型更健壮(图5B)。通过CIRAS-2光合仪器测量第二片叶的光合参数,三个转基因系的净光合速率高于Zheng58(图5D)。此外,三个转基因系的叶绿素a和b含量也比Zheng58多(图5E)。这些结果表明,在高温发生时,玉米幼苗的叶绿体遭受了严重损害。然而,ZmHsf17的过表达可能减轻了叶绿体的热损伤,并保持了较高水平的光合作用。叶片的膜结构是在热应激后最重要和最脆弱的部分。较高的相对电导率(REC)表示更高的渗透性和膜结构损伤程度。测量了所有组第二片叶的REC。在标准生长温度条件下,ZmHsf17过表达系和野生型之间的叶REC没有显著差异。然而,热应激提高了所有系的叶REC,而ZmHsf17过表达系的REC增加幅度更小(图5F)。总体而言,ZmHsf17可能参与保护膜结构和维持玉米叶片在热应激下的光合作用。
图5. 在玉米中过表达ZmHsf17改善了对热应激的耐受性
5. ChIP-seq和RNA-seq的整合分析
为了找到ZmHsf17调控的下游基因,研究对ZmHsf17过表达系17_89和Zheng58玉米幼苗在42°C热应激后的ChIP-seq和RNA-seq数据进行了联合分析。通过分析RNA-seq数据中基于转录水平上调的基因,鉴定了热应激后Zheng58中的1371个差异表达基因(DEG1)和ZmHsf17过表达系中的2380个(DEG2),以及ZmHsf17过表达系在热应激下与Zheng58相比3398个(DEG3,图6A、B、C)。对这3398个差异上调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以阐明在热应激下富集的分子和生理过程,这些过程可能受到ZmHsf17的正向调控(图6E)。GO富集分析揭示了与应激反应显著相关的生物过程(BP)术语,特别是那些涉及“对应激的反应”、“对化学物质的反应”、“对非生物的反应”和“对热的反应”(图6E)。分子功能(MF)类别的GO富集分析突出了与“DNA结合”、“转录因子活性”和“蛋白质二硫氧化还原酶活性”相关的途径(图6E)。细胞组分(CC)类别的GO富集分析揭示了与“细胞内膜界定的细胞器”、“线粒体”、“液泡”和“质膜的固有成分”相关的基因显著富集(图6E)。
图7. ZmHsf17潜在靶基因的转录水平已经ZmPAH1的染色质结合峰图
6. ZmHsf17直接结合ZmPAH1的启动子
为了验证ZmHsf17与ZmPAH1启动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扩增并测序了ZmPAH1的启动子区域(-2 kb)。观察到在相应结合峰附近有一个典型的HSE(图8A)。设计了围绕HSE的引物,并在热应激后对玉米叶片进行了ChIP-qPCR实验。ChIP-qPCR结果表明,与IgG对照组相比,用Flag抗体沉淀的样本中ZmPAH1启动子区域的DNA片段富集了约3倍(图8B)。这一证据证实ZmHsf17能够体内结合ZmPAH1启动子区域内的HSE位点。
图8. ZmHsf17直接与ZmPAH1的启动子结合并激活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转录。
7. ZmHsf17过表达系在热应激下的脂质重塑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由ZmHsf17介导的热应激反应相关的脂质组学变化,进行了无标记的LC-MS/MS实验。这种方法允许对暴露于热应激的ZmHsf17过表达系和野生型Zheng58玉米植物的叶样品进行比较定量脂质组学分析。脂质组学分析检测到总共738种脂质,属于26个脂质亚类。主成分分析显示Zheng58和ZmHsf17过表达系的主要脂质组分之间存在明显的分离,而在每个组内部的主要组分之间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分离(图9A)。在检测到的总脂质含量中,ZmHsf17过表达系显示出比Zheng58显著更高的水平(图9B)。在ZmPAH1合成的脂质亚类中,观察到过表达系中TG、MGDG和DGDG的含量均显著高于Zheng58(图9C)。然而,作为ZmPAH1直接去磷酸化产物的DG,在ZmHsf17过表达系中与Zheng58相比显著降低(图9C)。
玉米中的ZmHsf17具有关键的应激响应功能域,并与自身和其他玉米HsfA2成员相互作用,其表达在热应激下显著上调。过表达ZmHsf17的玉米增强了热耐受性,表现为改善的生长、光合作用和膜完整性。整合ChIP-seq和RNA-seq分析表明,ZmHsf17直接调控脂质代谢中的基因,如ZmPAH1。脂质组学研究表明,在ZmHsf17过表达系中,关键脂质的水平在热应激下增加,表明其调节脂质代谢途径以增强热耐受性中的作用。
项目咨询
精选合集,欢迎收藏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