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文章 | ChIP-seq揭开热休克因子ZmHsf17调控ZmPAH1增强玉米耐热性的作用机制

学术   2024-11-27 11:30   湖北  

2024年9月26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郭秀林/李国良团队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上发文。研究揭示了热休克因子ZmHsf17通过正向调控磷脂酸磷酸水解酶ZmPAH1增强玉米耐热性的分子作用机制。爱基百客为该研究提供了ChIP-seq技术服务

  • 题    目:热休克因子ZmHsf17正向调控磷脂酸磷酸水解酶ZmPAH1并增强玉米耐热性

  • 发表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 发表时间:2024.9.26

  • 发表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 影响因子:5.6

  研究背景 

全球气候变暖严重影响了玉米在内的主要作物产量。为了应对这种不利影响,植物已经进化出多种保护机制,包括初级热感应、热休克信号传递和下游基因的转录调控。热休克因子(Hsf),尤其是HsfA2亚类,在响应热应激的基因转录调控中发挥关键作用。热休克蛋白(Hsp),作为常见的热响应基因,通常受Hsf调控。然而,是否存在更多的热响应途径,尤其是受HsfA2调控的靶基因,在玉米中尚不清楚。此研究通过联合ChIP-seq和RNA-seq为ZmHsf17(ZmHsfA2b)鉴定了一个新的作用靶点ZmPAH1,该基因编码脂质代谢途径中的磷脂酸磷酸水解酶。过表达ZmHsf17不仅增加了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还增强了细胞膜的稳定性和一些关键膜脂成分的水平。

  研究路线 
  研究结果 

1. ZmHsf17的分离和表征

研究从玉米自交系B73的基因组中鉴定了五个ZmHsfA2成员。ZmHsf17的CDS从自交系H21中克隆并鉴定,其编码373个氨基酸的多肽。根据HEATSTER平台的分析进行鉴定、分类和特性描述(图1A),ZmHsf17的蛋白包括一个保守的DNA结合域(DBD)、寡聚化域(OD)、核定位信号(NLS)、核出口信号(NES)和芳香族、疏水性和酸性氨基酸(AHA)。根据Blastp的序列同源性搜索,ZmHsf17与从高粱、谷子、二穗短柄草、稷米和水稻中鉴定的其他HsfA2b成员表现出高相似性(图1B)。进一步的同源性分析和多序列比对表明,ZmHsf17与其他已知的HsfA2蛋白同源,并且具有这些HsfA2蛋白的典型保守域(图1C)。

图1. ZmHsf17的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

2. ZmHsf17的亚细胞定位、转录激活活性和蛋白质相互作用

为了检查ZmHsf17的亚细胞定位,研究构建了C末端和N末端绿色荧光蛋白(GFP)融合蛋白。这两种融合蛋白在本氏烟叶细胞中瞬时表达,GFP蛋白本身用作对照。在对照中观察到GFP的绿色荧光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图2)。无论是在最佳生长温度下还是在热应激下,ZmHsf17–GFP和GFP–ZmHsf17融合蛋白的荧光信号都集中在细胞核中(图2)。这些结果证实ZmHsf17定位于细胞核。

图2. ZmHsf17-GFP融合蛋白在本氏烟表皮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
ZmHsf17存在一个AHA域,这表明它可能作为一个转录激活因子来增强下游靶基因的表达。为了验证ZmHsf17是否具有转录激活活性,构建了重组载体pGBKDT7-ZmHsf17并转化到Y2HGold酵母细胞中。产生BD-ZmHsf17和空pGADT7质粒的酵母细胞在缺乏四种必需氨基酸(SD/-色氨酸/-亮氨酸/-组氨酸/-腺嘌呤)的合成葡萄糖最小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并显现出代表β-半乳糖苷酶酶活性的蓝色;然而,没有AHA域的BD-ZmHsf17ΔAHA的酵母菌落不能生长(图3A)。
为了进一步检查ZmHsf17与其他ZmHsfA2成员的相互作用,将重组质粒pGBKDT7-ZmHsf17ΔAHA和pGADT7-ZmHsfA2s(ZmHsf01、ZmHsf04、ZmHsf05、ZmHsf17和ZmHsf26)共转化到Y2HGold酵母细胞中。结果表明ZmHsf17与所有ZmHsfA2亚类成员,包括它自己(图3B)都发生了相互作用。在本氏烟叶片中进行了分裂萤光素互补测定以验证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只有共表达cLUC–ZmHsf17融合蛋白和ZmHsfA2–nLUC融合蛋白才能显示荧光素酶活性,单个融合蛋白表达不能催化荧光素氧化(图3C)。这些结果表明ZmHsf17能够与自身和其他玉米HsfA2亚类成员相互作用。

图3. ZmHsf17的转录激活以及与玉米中其他HsfA2成员的蛋白质相互作用

3. ZmHsf17的表达分析

为了确定ZmHsf17的组织特异性表达模式,研究设计了基因特异性引物,并通过qRT-PCR检测相应的转录本。结果显示,与其他组织包括幼根、成熟叶、花粉、穗和未成熟胚相比,ZmHsf17优先在幼叶和茎中表达,表达水平显著更高(图4A)。此外,为了阐明ZmHsf17在非生物应激反应和植物激素信号传导途径中的潜在作用,研究将样品暴露于各种应激条件,包括42°C热应激、4°C冷应激和20% PEG模拟干旱应激,以及来自SA、ABA和MeJA的信号。值得注意的是,ZmHsf17的表达在热应激下上调,随着应激暴露时间的增加,出现了短暂的峰值后逐渐下降(图4B)。然而,在冷和干旱应激下没有观察到显著增加(图4C、D)。此外,ZmHsf17的转录本被H2O2和SA处理诱导,并分别在90分钟和240分钟达到峰值(图4E、F)。经过外源ABA和MeJA处理后,ZmHsf17的表达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图4G、H)。

图4. 利用qRT-PCR检测ZmHsf17在玉米中的相对表达水平

4. 玉米中ZmHsf17的过表达提高了耐热性

为了评估ZmHsf17对热耐受性的贡献,研究将ZmHsf17融合Flag标签转入到Zheng58自交系中生成转基因玉米系,便于检测和富集蛋白质进行功能研究。在标准温度条件下,野生型Zheng58和三个转基因系(17_68、17_88和17_89)的幼苗在株高和保持绿色特性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图5A)。经过热应激处理后,转基因玉米幼苗的生长表型明显比野生型更健壮(图5B)。通过CIRAS-2光合仪器测量第二片叶的光合参数,三个转基因系的净光合速率高于Zheng58(图5D)。此外,三个转基因系的叶绿素a和b含量也比Zheng58多(图5E)。这些结果表明,在高温发生时,玉米幼苗的叶绿体遭受了严重损害。然而,ZmHsf17的过表达可能减轻了叶绿体的热损伤,并保持了较高水平的光合作用。叶片的膜结构是在热应激后最重要和最脆弱的部分。较高的相对电导率(REC)表示更高的渗透性和膜结构损伤程度。测量了所有组第二片叶的REC。在标准生长温度条件下,ZmHsf17过表达系和野生型之间的叶REC没有显著差异。然而,热应激提高了所有系的叶REC,而ZmHsf17过表达系的REC增加幅度更小(图5F)。总体而言,ZmHsf17可能参与保护膜结构和维持玉米叶片在热应激下的光合作用。

图5. 在玉米中过表达ZmHsf17改善了对热应激的耐受性

5. ChIP-seq和RNA-seq的整合分析

为了找到ZmHsf17调控的下游基因,研究对ZmHsf17过表达系17_89和Zheng58玉米幼苗在42°C热应激后的ChIP-seq和RNA-seq数据进行了联合分析。通过分析RNA-seq数据中基于转录水平上调的基因,鉴定了热应激后Zheng58中的1371个差异表达基因(DEG1)和ZmHsf17过表达系中的2380个(DEG2),以及ZmHsf17过表达系在热应激下与Zheng58相比3398个(DEG3,图6A、B、C)。对这3398个差异上调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以阐明在热应激下富集的分子和生理过程,这些过程可能受到ZmHsf17的正向调控(图6E)。GO富集分析揭示了与应激反应显著相关的生物过程(BP)术语,特别是那些涉及“对应激的反应”、“对化学物质的反应”、“对非生物的反应”和“对热的反应”(图6E)。分子功能(MF)类别的GO富集分析突出了与“DNA结合”、“转录因子活性”和“蛋白质二硫氧化还原酶活性”相关的途径(图6E)。细胞组分(CC)类别的GO富集分析揭示了与“细胞内膜界定的细胞器”、“线粒体”、“液泡”和“质膜的固有成分”相关的基因显著富集(图6E)。

ChIP-seq数据揭示了ZmHsf17的全基因组结合谱,并鉴定了在标准温度和42°C热应激下直接被ZmHsf17结合的2154和1499个基因。基于读取计数的差异富集峰值进行统计分析,成功鉴定了1159个在热应激条件下对ZmHsf17响应呈正向调节的靶基因。对1159个富集靶基因进行了GO和KEGG注释,发现755个基因在KEGG数据库中没有注释,因此进行了GO富集分析(图6F)。结果表明在BP类别中显著富集,特别是“三级醇代谢过程”、“倍半萜代谢过程”和“类胡萝卜素代谢过程”(图6F)。在MF类别中,“单氧酶活性”、“碳水化合物结合”和“翻译延伸因子活性”作为显著富集的术语脱颖而出(图6F)。此外,在CC类别中,“叶绿体”、“质体部分”和“叶绿体部分”被识别为显著富集(图6F)。这些富集表明ZmHsf17可能在热应激下协调涉及这些特定代谢过程、酶活性和细胞组分的响应。
整合ChIP-seq和RNA-seq数据鉴定了ZmHsf17的直接靶基因,并提供了其在转录调控中的作用的见解。基于维恩图分析,14个基因同时出现在上述三个差异基因集(DEG1、DEG2、DEG3)和1159个在ChIP-seq实验中富集水平较高的基因集中(图6D)。

图6. 整合分析RNA-seq和ChIP-seq并鉴定ZmHsf17的下游靶基因
14个潜在目标基因的转录水平在热图(图7A)中显示,表明Zheng58和ZmHsf17过表达株系中这些基因的转录本在热应激(HS)下都得到了诱导。此外,ZmHsf17过表达株系中的转录水平高于Zheng58。14个基因的基本信息,包括基因ID号、染色体位置、结合位点特征、启动子区域典型HSEs的数量以及功能注释信息见表1。根据ZmHsf17的结合位点特征,很明显,12个基因的结合位点是在基因间区域的,一个基因(ZmFtsH6/Zm00001d037232)的结合位点位于外显子,另一个基因(ZmPAH1/Zm00001d038389)的结合位点位于启动子区域(表1)。

考虑到ZmHsf17过表达株系在热应激(HS)下的膜损伤较轻和光合作用较强,选择了脂质代谢途径中的关键基因ZmPAH1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该基因在其启动子区域拥有HSE位点。在ChIP-seq实验中,ZmPAH1的结合峰编号为611,染色质富集图显示了ZmPAH1/Zm00001d038389上游启动子区域的这一特定峰(图7B)。研究进行了一项qRT-PCR实验,以确定三个独立的ZmHsf17过表达株系中ZmPAH1的转录水平。结果表明,ZmPAH1的表达确实以不同程度得到了增强,表明ZmPAH1确实是由ZmHsf17在玉米中转录激活的(图7C)。

图7. ZmHsf17潜在靶基因的转录水平已经ZmPAH1的染色质结合峰图

6. ZmHsf17直接结合ZmPAH1的启动子

为了验证ZmHsf17与ZmPAH1启动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扩增并测序了ZmPAH1的启动子区域(-2 kb)。观察到在相应结合峰附近有一个典型的HSE(图8A)。设计了围绕HSE的引物,并在热应激后对玉米叶片进行了ChIP-qPCR实验。ChIP-qPCR结果表明,与IgG对照组相比,用Flag抗体沉淀的样本中ZmPAH1启动子区域的DNA片段富集了约3倍(图8B)。这一证据证实ZmHsf17能够体内结合ZmPAH1启动子区域内的HSE位点。

为了进一步证实体外ZmHsf17与ZmPAH1之间的调控相互作用,研究采用了一系列分子生物学实验,包括Y1H、EMSA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Y1H实验结果表明,只有与ZmPAH1启动子和ZmHsf17–AD融合构建共转化的酵母菌落才能在缺乏亮氨酸并补充200 mM AbA的选择性培养基上生长,从而证明ZmHsf17蛋白与ZmPAH1启动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图8C)。在EMSA中,合成了一个包含HSE及其两侧序列的40bp DNA探针,以及相应的突变探针(图8D)。与体外纯化的ZmHsf17蛋白孵育后,随后进行电泳和检测,结果表明ZmHsf17能够结合ZmPAH1启动子的DNA探针,导致形成表明蛋白质-DNA复合物形成的移位带(图8D)。阴性对照和突变组均未显示移位探针,竞争探针干扰了ZmHsf17与生物素标记的HSE的结合,浓度越高,干扰越明显(图8D)。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表明,与对照相比,在ZmHsf17过表达的烟草植物中ZmPAH1被激活(图8E、F)。这些结果验证了ZmHsf17特异性结合ZmPAH1启动子中的HSE基序,并正向激活ZmPAH1的转录。

图8. ZmHsf17直接与ZmPAH1的启动子结合并激活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转录。

7. ZmHsf17过表达系在热应激下的脂质重塑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由ZmHsf17介导的热应激反应相关的脂质组学变化,进行了无标记的LC-MS/MS实验。这种方法允许对暴露于热应激的ZmHsf17过表达系和野生型Zheng58玉米植物的叶样品进行比较定量脂质组学分析。脂质组学分析检测到总共738种脂质,属于26个脂质亚类。主成分分析显示Zheng58和ZmHsf17过表达系的主要脂质组分之间存在明显的分离,而在每个组内部的主要组分之间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分离(图9A)。在检测到的总脂质含量中,ZmHsf17过表达系显示出比Zheng58显著更高的水平(图9B)。在ZmPAH1合成的脂质亚类中,观察到过表达系中TG、MGDG和DGDG的含量均显著高于Zheng58(图9C)。然而,作为ZmPAH1直接去磷酸化产物的DG,在ZmHsf17过表达系中与Zheng58相比显著降低(图9C)。

图9. ZmHsf17过表达品系和Zheng58玉米植株的叶在55℃热胁迫13h后的定量脂质组学分析
通过差异分析脂质组分,鉴定了62种含量发生显著变化的脂质组分(图10A)。与Zheng58相比,在ZmHsf17过表达系中有37种脂质组分显著上调,25种下调(图10A)。通过脂质亚类的差异化散点图,观察到MGDG、PG和DGDG是主要上调的脂质,许多脂质组分的倍数变化超过2(图10B)。TG含量在过表达系中更高,倍数变化大多在1到1.5倍之间(图10B)。分析37种上调脂质组分的含量热图,发现其中16种是DG的下游产物,包括14种MGDG和2种DGDG(图10C)。同样,与Zheng58相比,ZmHsf17过表达系中膜磷脂如PC、PE和PG的水平显著更高(图10C)。其中,PG(16:1_16:1)、MGDG(16:1_18:2)和MGDG(16:1_20:4)在ZmHsf17过表达系中的饱和水平是Zheng58的四倍以上(图10C)。KEGG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脂质积累主要富集在代谢途径、甘油脂代谢和甘油磷脂代谢中(图10D)。总之,在热应激条件下,与Zheng58相比,ZmHsf17过表达系在各种脂质组分中显示出显著变化。

图10. Zheng58和ZmHsf17过表达品系间脂质成分的差异分析及KEGG富集分析
 结  论 

玉米中的ZmHsf17具有关键的应激响应功能域,并与自身和其他玉米HsfA2成员相互作用,其表达在热应激下显著上调。过表达ZmHsf17的玉米增强了热耐受性,表现为改善的生长、光合作用和膜完整性。整合ChIP-seq和RNA-seq分析表明,ZmHsf17直接调控脂质代谢中的基因,如ZmPAH1。脂质组学研究表明,在ZmHsf17过表达系中,关键脂质的水平在热应激下增加,表明其调节脂质代谢途径以增强热耐受性中的作用。

 关于我们 
武汉爱基百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爱基百客),位于武汉高农生物园,是一家专业提供表观组学科研服务、单细胞与空间组学测序分析和高通量测序分析的新型生物科技服务企业。公司先后引入ChIP、WGBS、ATAC-seq、DNBSEQ-T7、10x Genomics、SeekOne® DD、DNBelabC-TaiM4和Stereo-seq等实验平台,不断提升公司的科研服务能力。
运营至今合作的科研客户超2000家,涵盖国内知名科研院所、高校以及相关生物企业,科研成果曾多次在Science、Cancer 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J HEMATOL ONCOL、Plant Cell 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受到了客户广泛好评,是国内成长最迅速的高通量测序科研服务企业之一。

项目咨询

 了 解 更 多 
{ 往 期 精 彩 回 顾 }

 精选合集,欢迎收藏哟! 

点个「在看」 天天发SCI

爱基百客生物
爱基百客是一家专业提供表观组学、单细胞与空间组学以及高通量测序分析的新型生物科技服务企业,旗下拥有DNBSEQ-T7、10xGenomics等平台,依托表观技术的优势,为生命科学研究和医疗健康等领域提供方案设计到数据分析一站式服务。
 最新文章